安穩心靈的角落
那是安寧醫院旁一家不起眼的佛教文物店,小小的招牌,很難引起注目,因為年輕的老闆和老闆娘並不是為了營利,而是學佛的他們希望有緣人可以有個心靈沉澱和安心的角落。
樓下是另個老闆娘的素食餐館,來這裡用餐的大多是醫院的訪客或病患的家屬。
總是觀世音菩薩的佛號聲低迴繚繞在餐館裡,輕柔的音符竄入血液帶著安定的節奏,沉澱了心靈,漸漸化開蹙眉者心頭的糾結和隱隱藏在心中的苦悶。有些人第一次聽到這麼慈悲安定的佛教音樂,總問著「這錄音帶哪兒買?」
「二樓佛教文物店。」素食老闆娘食指往上並很順口回答著。
走上階梯,二樓門一推進,迎面就是三尺寬五尺高的一樽瓷器觀音微笑著,左手結施無畏印,右手持著白玉淨瓶,瓶中是甘霖和楊柳枝,慈眉善目,兩眼微閉,視線向下45度角。看到她,就像回到慈母的懷抱般安然平和;左轉向前,還有個素雅的佛堂。除了老顧客和社區的住戶的關照,來這裡看佛書的人不多。大多是患者家屬來買念佛機或佛教音帶、念珠、經書或備用的往生被、西方三聖像,泰半是希望病患可以忘記病痛安下心來治療,或讓照顧者也可在最後生離死別的不捨中,擺脫情執做好最後一程的陪伴。
而來看佛書的顧客們也不全然安心在書上,很多人其實是要分享他學佛過程中的心得、異象與分析,說穿了其實是要來發表他們在打坐、誦經中的特殊體驗與獨到見解。通常在這時候,我很識相的當個全然的傾聽者。
店裡面一整天放著佛教音樂,對於病患家屬來說,這些旋律像觀音幽幽訴說著對病患的不捨、心疼和無奈,悲痛至絕,卻又即時給予撫平安慰;像菩薩取了楊柳枝,蘸著甘霖,注入家屬心中給了滿滿的正向力量,好讓他們回病房時,再理性的陪伴。
所以有顧客是帶著淚痕來的,一看到觀音便也跪下的嚎啕大哭,為至親的病痛抱屈;有顧客是帶著迷信抱著希望來的,看家人能否有一線生機;有顧客是長期照顧家屬,手足意見不一,精神疲憊想找外人說話宣洩。我除了傾聽,總照著老闆的方法,請他們一心念佛減除雜念,或多對著菩薩說出心裡的話。
顧客們來來去去,新舊面孔像季節的更替。
在某一段日子裡經常看見熟悉的身影動作:有的跪在佛堂前雙手合十良久;有些對著觀音默默說著很多心裡的話;有些虔敬誦經文迴向給病患;有些會找我聊天,問些佛教因果的觀念。只是他們來來往往的日子裡,總不會超過三個月,甚至更短的日子。
我一整天悠遊在梵音清流,經文梵唄中,每天供佛、禮佛,微笑的跟顧客們問聲好,生活單純又寧靜。每天聽著來來往往救護車的刺耳鳴聲,每天接待著這些每隔一時段便更新的面孔和悲歡的心情,我便知道自己是多麼的幸福,幸福到晚上夢見那一片琉璃淨土,幸福得滿心的感恩與知足。
於是我學會在心中默默祝福每輛救護車上的人,祝他們平安順心;我也祝福常來這裡的病患家屬,祝他們和病患擁有寧靜和堅強的心來面對生與死。我也學著對觀音說話,請慈悲的她帶給娑婆世界的我和眾善男信女們,有足夠的智慧和慈悲來面對大千世界中的種種苦與樂。
小小的一家店,充滿著安心的力量,給安寧家屬心靈上強軔的支撐與扶持。文物店已在多年前換身為超商,我心清明澄澈也漸隱晦,而隨波在職場的起伏。而在文物店工讀的那段日子,是我深刻懂得感恩知足和發現心靈淨土的開始,那份清明與感動始終在我心裡微微發酵醞釀,從不曾消失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