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繁華背後的省思

發布日期:
作者: 倪君凱。
點閱率:634
字型大小:

余秋雨曾在「行者無疆」一書中,講述了兩位威尼斯商人的故事:
一位是為了維持藝術家的尊嚴,寧可對顧客冷面相向的面具商人;另一位則是顧客在看了幾件貨品小心問了一句:「能不能便宜一點?」後,直接抬手一指說:「門在那裡」的有著高傲自尊的小店老闆。
這與莎士比亞名劇<<威尼斯商人>>中,大家所認識的功利成性的商人嘴臉完全不同。那兩位威尼斯商人所呈現的,是一種本分、老實、文雅、不奸詐又充滿自尊與靈魂的面貌。雖然冷冷清清、門可羅雀成了他們支付的代價,但他們不受金錢扭曲靈魂的態度,最終形塑了平和、恬淡、厚重的歐洲人文素養。
誰說這是悲劇?從每個知足常樂的臉龐中可以感受到,生存在這種非金錢導向的價值體系中,反而是一種幸福。
近幾年來,金門從乏人問津的邊陲小島,一躍成為兩岸樞紐中心的黃金之城。資金、企業、建商、飯店業者、賭博業者…像是聞到血味的鯊魚一般,蜂湧到金門這塊淳樸的小地上,搶時、搶錢、搶地盤。滾滾襲來的金錢熱浪,造就了處處蓬勃發展的繁榮景象。寧靜而樸實的土地上,一瞬間多了許多金碧輝煌的購物商場與華廈建築。然而,在此背後,節節攀升的地價與房價,令遠走他鄉的年輕人,在回鄉的路上又卻步了。原本淳樸的土地上,也多了一些紛爭。
這片繁榮發展的景象,是幸?還是不幸?
在臺北,有兩場運動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一場是關於「老房子文化運動」,另外一場則是關於「創客運動」。這兩場運動的主軸不同,但卻在一個目標點上交互匯流:「找回最初的價值」。
「老房子」是城市文化最重要的敘述者,亦是承載城市記憶最重要的符號。有鑒於此,臺北市政府將推行「老房子文化運動」的媒合機制,尋求文化創意工作者提供創意構想,結合民間經營團隊資金與創造力,協助修復屋主提供之老房子,並減免部分使用費,以作為文化創意工作者創作、展演、營運之空間,為臺北市的閒置或廢棄老房子重新注入新活力、再現城市歷史的記憶與風華。
2014年8月9日,台灣第一屆創客大會Maker Conf(Maker Conference)在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館盛大召開。來自台灣樹莓派sosorry、Fablab Taipei、Open lab Taipei、Fab lab Dynamic的多位講者輪番上台,講述「創客運動」。
「創客運動」,早在2011年左右從美國矽谷爆發,形成一股強而有力的風潮席捲全球。如今,全世界包括中國大陸各地,紛紛成立創客空間(Marker Space/Hacker Space),人人利用開源軟體與硬體,動手打造著自己專有的科技產品,宣示「自造者時代」的來臨。
在不久以前,臺北創客文化發源地之一的Maker Bar,舉辦了第一場關於「打造臺北創客生態圈」的研討會。讓創客文化工作者與政府單位人員直接對話,一起思考「老屋」與「創客」共同的明天。體現了「創客運動」所追尋的最終價值─「從老舊的事物中,尋找創新再生的可能」。
金門,自從戰地政務解除之後,飛快地改變著面貌。從軍管時代到省政府時代,再到如今的民主自由時代。過去戰火留下來的破敗景象,逐漸在時光洪流的刷洗下,變得煥然一新。
只是,求新求變的飛快腳步後面,有許多還來不及換上新衣的老事物。太多從砲火中生存下來、歷盡滄桑的老屋,還在時代的尾巴上,等待著關注的目光。在這些老屋中,有幸者獲得政府補助,改建成為民宿,不幸者靜靜躺臥在鎂光燈之外的黑暗,凝視著周遭一棟棟嶄新大樓憑空而起,悄然隱沒在其巨大陰影之下,等待老身的崩塌,亦或,被取代。
生命總有無限可能,老屋亦然。這些老屋,能不能重新獲得關注,透過更多的創新及創意,以更輕盈、更有活力的全新面貌重新站起來?
更重要的,人們能不能堅持著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先民們的「敬畏天地」、「求新懷古」的永恆價值,在令人目眩神迷的金錢迷霧中,保有最純真的靈魂?
這些是我們金門人,要一起思考的課題。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