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婆的彩粧師
永別了!外婆。─
金湖鎮週邊老輩嘗有聽聞稱呼「富貴嬤」者;即為筆者之外婆,外婆於一○三年五月廿九日下午四時十分以一○八歲之高齡仙逝,是日亦為其國曆之生日。生、逝均於同一天頗為巧合。當天下午二時餘醫生告知家屬:如心跳再低於100以下,就由救護車載送返回家中,返家之後不久嚥下最後一口氣辭世。緊接著堂舅媽著手協助外婆後事所有準備動作;並取出外婆生前自行備妥的壽衣,提醒該注意之事項。如先前之水床準備,梳粧、壽衣如何穿著順序,同時神龕亦得用竹籮子適時遮掩,壽衣穿妥後,再另行告訴母親在跟外婆穿上鞋子之際,也要先向內廳大門敲一敲後,始得穿上等,諸多有關民俗喪禮做法,鉅細靡遺。多虧了她安定了家屬的心,減少許多慌亂感及負擔。
入殮那一刻外婆滿面安詳,如禪定般寶相充盈,以一○八歲之高齡在地區而言,已非一般。古人有言:六十歲稱為小壽,八十為中壽,一○○歲則屬高(大)壽人瑞階層,實為不易。憶及外婆於九十三歲高齡時,仍可登太武山,當時金防部司令及諸多長官,見到她老人家莫不停下腳步與之問好寒暄;並無不豎起大姆指稱讚外婆「勇」!套句歇後語:那真是─黑瓶裝醬油。(無得看)。惟過了九十四歲後,健康情形則每況愈下終漸不良於行,爾後即臥床迄至往生。
此段時間長年由阿姨(寶玉)隨侍在側,可說是居功厥偉。母親因身體不好,走路較無力,亦需由我們為人子女的每星期或次一週用車載至外婆處探視,同時順便購買生活上之各類食品,物品給外婆使用。其間更有多次狀況或需住院治療或接受老人家所謂─「喘息服務」,均要舟車之往返及必要之協助看顧之情事。
外婆於九十歲的時候,因牙齒幾近掉光了,而早時喜好吃甘蔗,花生,雖已古稀之年,仍可用牙齦啃咬甘蔗和吃花生,可說是無人能及匪夷所思的。致於平日三餐定時定量仍以流質較多。現今醫學講究養生,常聽醫生談及醃漬食物宜少食用,但外婆生前卻好食豆腐乳,而且經年食用,雖是她個人之喜好,卻無其他後遺,這是很特別的。年輕時也從不道人之惡,口不出惡言,篤心向佛,侍奉媽祖婆。稱呼:「阿祖」之內外子、至玄孫輩份者近肆百人之多,非常驚人,也得善終見佛。從衛生院返回家中彌留時穿好壽衣至往生不過一小時餘,又從不良於行臥床經年,期間非常潔淨,可說是沒有給子孫帶來其他額外的負擔。當然也得歸功寶玉阿姨,細心照料。最終於六月十八日安奉葬於─金湖公墓,劃下精彩的一生。永別了外婆,盼在天上亦能隨侍媽祖婆長相左右,為其梳妝打扮。永別了!
順濟宮與富貴嬤─
料羅順濟宮祀奉主神為天上聖母-媽祖,媽祖俗家名為:林默。小名為默娘,出生於福建省蒲田縣湄洲島東螺村之村莊,出生時不吵不鬧,自小悲天憫人,熱心助弱,尤以庇護漁民。於北宋時神格化;宋徽宗間封為-順濟廟額,後至康熙清聖祖再封為-護國庇民廟靈昭應弘仁普濟天上聖母。最後於咸豐七年封為所有神祇中最長封號的神明。有封號長達六十四個字之多,最最特殊。其全號為「護國庇民廟靈昭應宏仁普濟福佑群生諴感咸孚顯神贊順垂慈篤祜安瀾利運澤覃海宇恬波宣惠道流衍慶靖洋錫祉恩周德溥衛漕保泰振武綏疆天后之神。」如今世人均以天上聖母或媽祖娘娘(媽祖婆)簡稱。
早幾年中國時報、聯合報、金門日報均曾報導外婆的種種事蹟。從年輕即隨侍料羅-順濟宮媽祖婆一旁,尤以每年農曆三月廿三(媽祖生),那真是精彩的一頁;可說是如數家珍一般。記得多次聽外婆說每至媽祖生當日;媽祖婆臨出巡移鑾駕之際,總是先下一回雨洗塵─「媽祖婆與大道公鬥法」之故事,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相傳大道公年輕時頗喜歡媽祖,不知何因,有情人未能終成神仙眷侶,甚至反目相向。所以只要大道公出巡媽祖婆即興風吹大道公之頭巾,使之掉落;也有一說大道公有臭頭,不知真假。而三月廿三日媽祖婆只要鸞駕一出,大道公也即作法普降甘霖來澆淋化粧得美美的媽祖婆臉上的粉粧,頗為有趣傳神。這也是老輩迄今仍口耳相傳的一段故事。趣聞。雖為鄉里趣譚;卻也道出古人情愛的一種模樣,就算無緣為伴,但不致偏激走極端。不若現今男女的情愛觀,一旦決裂,經常玉石俱焚,實不足取。
而外婆於平時更得清潔拂拭神像,可說是照料得無微不至,如同照顧自己父母一般。有次更神奇的,媽祖婆甚至還託夢給她老人家說要製作新衣服;並附帶將金身之尺寸大小布料材質詳細告知,甚至有些材料得遠赴大陸選購。小時只要外婆提起媽祖婆之種種無不睜大眼睛,耳朵高豎崇拜非常。外婆自始至終幾乎如同其分身一般。偶爾還看見外婆頗像同媽祖婆對話一樣,喃喃有辭,笑顏常開;時專注,時而嚴肅,經年累月亦得忙於刺繡,更換內粧衣物,小鞋,霞帔珠飾無一不穿載,整理金身永保其莊嚴及衣著之光鮮亮麗。眾所週知媽祖是所有中國人心中一個非常重要的信仰領袖。尤以打漁人家,特別是料羅系漁村型村落也是地區重要的碼頭,媽祖在所有人心中的重要性更是不言可喻。故在地區民俗文化中料羅村莊更有一說法,假如農曆大年初一無法返家團圓的親友家屬,也得於三月廿三日返回村內迎媽祖,共襄盛舉及和親人樂敘天倫。這是同其他村莊較為少見的。
而外婆「富貴嬤」不只村人,即便很多外地人,只要一聽其名便知其即如同媽祖婆的分身一般,亦是其專屬的彩粧師。老一輩曾說過神明之乩身常得坐禁,茹素各種儀程,非同一段,不可造次。其隨侍媽祖亦同,常得吃齋拜佛,多方自修不造任何業;否則媽祖會給她一些不論精神或身體上的警示及提醒,非常神奇。故有許多老輩長者都說:你外婆能安享高壽辭世,是媽祖在給其加持,保佑。雖古云:敬鬼神而遠之。然信者恒信。今之醫者研究醃漬物少吃,外婆卻也吃了一輩子。
宅心仁厚的長者─
三十八年國軍來金,同時也帶了一部份所謂─「打石隊」小娃兒般的隊員,年紀不大,當時分配了一隊至料羅村,負責太武山及週邊坑道採石爆破等工作,號稱:「打石隊」,依稀從老輩口中輾轉得知當時隊長名叫:「張雲龍」。其間有多位借住在外婆家,因人多房小,當時內大廳,後房均有住人,頗特別及辛苦。其中有一隊員年僅十七歲左右,身上長一膿疱,老一輩稱此叫「骯髒風」所致。當時地區醫療不興,藥物缺乏未能妥善治療;故經常疼痛,每每深夜均偷偷的哭泣。加上又從大陸來金斷絕了兩岸之往來,年輕及加上思親之苦,處境堪憐。外婆即主動關懷詢問,得知此小孩叫─「陳祖金」。廈門尚有一老母親,又無法返回大陸探視,現又生病,心力憔悴不禁悲從中來。
當時諸多親友及其隊長希望外婆能幫他,外婆看這小孩頗為乖巧及懂事,即收為義子照顧,並視為己出。另一方面更積極到處求藥,拜媽祖婆,終治好其膿腫之疼痛。成年後並幫其娶了小金門羅厝之女─羅愛小姐為妻,成家立業。如今長住台灣─松山;兒孫滿堂。惟陳祖金先生卻早一步過世未能送外婆終老,但在其臨終時囑咐兩個兒子要代其回金門送別外婆,非常孝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