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記憶
大約民國五十五年農曆年期間,我在金城鎮中興路與莒光路口交叉路,擺攤烤香腸販售,並附設彈珠台博香腸。因過年人潮眾多加上部隊舞龍舞獅,整條街熱鬧無比,生意比往常多出一倍。當時來了一個X姓警員說,你們設彈珠台有賭博嫌疑,話說完後,就將謀生工具摔毀(當時大人附設彈珠台為何沒被摔?至今仍不得其解?)。戒嚴時期,遭遇此打擊,幼小心靈再次受創,也再次嚐盡世間冷酷無情。幼時住家與X姓惡霸為鄰,其妻仗著先生在軍中的優勢,整天向鄰居炫耀其夫如何了得,供他們全家吃好穿好,三餐多是山珍海味,不像有些人家讓小孩當乞丐(係含沙影射我們家小孩外出叫賣),長大也是奴才命。想想老天爺對世人是公平,風水輪流轉,直到民國六十六年後,我任公職,且可用職務對之報一箭之仇,但我做不到,或許貧窮能磨練耐性,成就謙卑,迄今有此謙讓之心,讓我時時懷著感恩之情!
孟母三遷,為了找尋好學堂,咱家父母六遷,為了找尋一處擋風遮雨的住所。無屋可住,兄弟聚集睡在一間不到二平方米空間。冬天無被可蓋,在寒風刺骨的夜晚,母親撿拾裝貨物麻袋作為禦寒之用。遇到雨天,屋外下大雨,屋內下小雨,漫漫長夜,根本無法入睡,度夜如年。直到民國五十九年左右,父母在金城鎮南門里安和新村籌建會登記抽籤,抽中國宅建地乙塊,才解決住的問題。建屋之前,父母也曾被人恥笑,三餐都無著落,那有錢建屋?生活現實、社會殘酷,窮人無權利奢求任何東西,只有自立自強,才有機會,創造一個有希望的人生。
初中畢業,為了減輕家庭負擔,滿腔熱血投筆從戎,參與陸軍中正預校招考。無奈名落孫山。既然與軍旅無緣,退而就讀金門高中普通科。高中畢業,報考大專聯考,又再次嚐到落榜的滋味,感觸畢業就是失業開始,家裡又無金錢供咱補習,只好放棄升學,找份工作餬口,心想隨著年齡增長,總不能再回頭叫賣零食啊!
後來,我找到了在公家工作的機會,農業試驗所做了十個月臨時工,雖然每日工資八十元,比起叫賣時每日所賺少了些,但為了將來前途打算,貧窮人家又無人事背景,心裡卻能領悟工作竅門(先騎馬在找馬,時下年輕人正好相反,結果機會往往錯過)。雖然是臨時工,在公家單位工作,找工作機會可能大了些,填寫履歷才有經歷可寫,這就是我當時簡單的想法吧!
農試所果園位於城中右側前方(目前海濱公園),由董技佐負責(董先生於民國72年6月6日空難逝世)。對咱信任有加,將果園門禁及什項工作交我負責,並在其許可下,利用下班之餘在果樹間距、空地種植季節蔬菜作為家中三餐副食之用。工作期間,閒暇之餘,感悟出世間萬物生存之道,從樹苗培育到開花結果,從播種前整地、施肥、水份控制到收穫,您付出多少心血?所得如是正比(天災人禍除外),那麼可印證天下沒有不勞而獲,沒有白吃的午餐?反思之,不用花錢的最貴?
民國六十六年金門縣政府招考約僱人員,我也報名應試,有幸獲錄取,任職中遇到長官提攜升為編制內正式公務員。公職生涯前後三十餘年,本來有機會更上一層樓,奈因內人意外受傷,無法照顧自家事業,始提前於五十歲申請自願退休。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命中有時終須有,命中無時莫強求,人生貴於知足常樂!
蒙岳父母不嫌棄,將其年輕貌美的女兒許配三等貧民的我。內人雖無高深學問,惟具備傳統婦德、菩薩心腸、勤儉持家。但命運弄人,內人在民國九十三年一次工作中,意外傷及右小腿骨折。當時要求醫院後送治療,惟院方稱不符後送規定,接受醫生建議,保證三天下床走路,一星期出院。當時,內人在無法自行移動狀況下,只好聽從醫囑,讓其醫治。豈料,病與願違,前後醫治近八年,期間歷經一百餘次手術,內心痛苦無奈,精神折磨,金錢花費,是外人無法體會的。嗣後,有幸遇見榮總骨科陳主任全木,內人小腿始漸復原,特此謝忱。
現今,兄弟妹部份已成公字輩,父母親已成祖字輩。遺憾父親於民國一百年,因病逝世,享年八十五歲,他老人家走得安詳,了無遺憾。憶起父親,平生大字不識一個,靠苦幹實幹,甘願做甘願受的精神,養活一家人。父親以其忠直從不與人豪奪、不強取個性,度過一生。
回顧,高中以下孩兒時期困苦的生活,培育出我們兄弟們的不屈不撓、率直、不趨炎附勢、不阿諛奉承的個性。此期間皆是父母身教、言論正面影響使然。但直率個性,缺乏圓滑處事方法,往往很難立足社會。現今兄弟們己逾(近)耳順之年,在職場上,也已退休(已近退休)之齡。雖然大家不是社會傑出精英,但在教育、行政界及服務業等各領域,皆能自力更生。在人生奮鬥過程,歷經同齡層無法體會的感觸,但也培養出我們家兄友弟恭的倫常、艱困的革命情感,造就各自成家後,兄弟夫妻、妯娌之間的和睦,相互尊重、互敬、互愛、互諒、互信的倫常關係。觀今現實社會,追名逐利者眾,安貧樂道者少,歌功頌德者多,雪中送炭者少,完全是功利主義掛帥。世態炎涼,人心險惡,例有夫妻間,伯(叔)姪、兄弟妯娌失和,皆因爭名奪利所致。渠等若以此心態經營家庭,即使生活康樂富裕,心靈卻萬般空泛,不知如何教導下一代呢?
在我的高中畢業感言 :「信心就是力量,健康就是本錢」,雖然是一句庸俗的字句,但近四十年後的今天,難道不是當今世人所渴望而無能達到的境界嗎?人,既出生為人,可不要枉費上天安排來到世間的因緣。凡事冥冥之中必有定數,不是不報,而是時候未到。為了下一代子孫,我認為應身教重於言教,腳踏實地,多積陰德,不為非作歹,快樂過好每一天。
明月不以圓滿為心,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亦然。耳順之年的我,年歲漸增,或許已有這樣達觀體會。此時想起父親,雖然父親無法像百年冥靈木那樣長壽,但卻是兒女們的精神支柱,在我的內心深處,依舊免不了對他的感傷與懷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