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的火種
脫貧,需要體力;脫困,需要智慧。然而「吃菜長智慧,吃肉長體力」是金科玉律的話;貧者需要體力參與粗重的工作,偏偏沒錢打理三餐,那豈不是產生了惡性循環的窘態嗎?
我的童年,身處極度窮困的年代,除了年節,有機會吃到肉類食物之外;其他的日子,幾乎千篇一律,就是只能享用自己在菜園裡栽種的蔬菜。往好的方面想的話,天天可以吃到沒有農藥殘留的蔬菜,不正是累積健康的籌碼嗎;同時現摘現煮,又是當令的時蔬,鐵定新鮮,不傷人體。
但是,不管操持農務,或是家務,都需要體力,在餐餐都是蔬菜下肚下,由於疏菜消化速度快,沒多久的時間,就要面臨飢腸轆轆的無奈;就算在百般忍耐下,也會顯露出手軟腳軟心也軟的困窘,想要勤力把工作告一段落,有時也會敗露「力有未逮」的困乏。
我很佩服母親持家的智慧,當年中餐吃了,晚餐還沒有著落,就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歲月下,將全家七口的重擔,全數扛下來;應付七口人的吃,已經夠吃重了,還要努力的讓家中豢養的六頭豬,和十來隻鴨和二十來隻雞,一起納入「活下去」的計劃之內。
看母親那麼辛苦,我們年紀雖小,卻也懂得極力分擔家務,餵養雞鴨和豬的工作,就讓我們來共同承擔;父母親信守著自己的陽光,種稻是主業,種菜、種甘藷、種花生、種甘橘、種柚子、種李子,由於數量不多,點到為止,於是全部納入副業當中,以便增加收入,來維持家計所衍生的經濟負擔。
為了活下去,總是需要求得溫飽,才能開創無限的可能;隨著歲月有情的流逝,我們兄弟姐妹們,也漸次成長,學歷雖然沒有達到心目中界定的理想,不過為了分擔家計,共同承負甜蜜的負擔,紛紛投入社會工作行列。
有道是:「積沙成塔。」錢雖然賺得不多,但每個人只要真心付出微薄的心力,也能擁有轉圜的新契機;加上全家人「儉腸捺肚」,除非必要,絕不出現開銷的行為,在日積月累下,露出了喜悅的曙光,終於可以圓了人生第一個夢想,就是日食三餐,溫飽無虞,擺脫了甘藷簽配飯的過往印記。
五十年過去了,沒想到過去無可承受之痛,卻成為今日最甜美的回憶;或許家貧之故,更能凝聚全家人的心力吧!由於在「天道酬勤」的鐵律下,不但讓全家人展現無堅不摧的向心力,更實現了「集涓滴成江河」的基礎力量;讓人生階段性的「圓夢」計劃,揮畫出心中彩麗的虹霓。
過去靠天吃飯的年代,想要脫貧,只能靠著全家人,胼手胝足的打拚;現在人想要脫貧,則要靠個人兼職打天下,更要靠著社會的力量,提供更多的就業基會,才能順利脫貧圓夢。
實現人生第一個夢想,就是吃得飽、穿得暖,實現了食衣住行育樂六大訴求的前兩項;如果想進一步挺進,讓所有人分享「住者有其屋」的禮遇,看來將會遇到瓶頸。因為身處房價飆漲,只有富商巨賈才買得起、住得起的年代裡,白手起家者,就算窮一輩子心力,積攢下來的錢財,與房價相比,如同杯水車薪,看來也只能停留在「扼腕長歎」的階段。
常言道:「人求一間厝,鬼求一寸地。」然而現階段,對很多人來說,幾乎是不可能達成的心願;前一陣子,聽到一對中年夫妻的談話,其中一段話頗耐人尋味,她跟丈夫說:「看來我們這輩子,鐵定買不起『陽宅』,只能買得起『陰宅』。」
我聽了以後,百感交集,鳥兒都有一個溫暖的窩巢,何況是我們身為萬能的人類,竟然淪落到,窮一輩子的心力,也買不起一個「窩」。
看來人生第二階段的圓夢計劃,將因高房價、低薪資的險惡環境,一個不留神,將很容易畫下「無可奈何」的休止符。
但是,夢想總是跟隨著有信心的人同進同出,只要心中長存「有夢最美,希望相隨」的生存密碼;在「永不放棄」的信念鞭策下,相信「希望的火種」就不會熄滅,一旦因緣成熟,一定有機會築起人生美麗的窩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