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與客家成語之比較
今日的金門,已呈現出一個多元族群的社會,來自各國的外籍配偶,以及國內各地的外省籍、臺籍、原住民人士,紛紛遷居金門這塊「福利寶島」。記得兒時,金門除了軍人之外,居民清一色的全是閩南族群,然而無論今昔,金門似乎缺乏客家一族,直到來臺求學就業,方有機會接觸許多客家同學與同事,才初步地見識到客家方言。
近年來,為了探討客家諺語,以與今門俗語作一比較,一方面借閱客諺書籍,一方面請教客籍同仁,深覺客諺蘊涵哲理、充滿智慧,值得借鏡,因而在民國一百年,不揣譾陋,寫下「金門與各地(海峽兩岸)俗諺之比較」,其中客諺佔了極重的比例。近日,在完成「金門方言中的成語之五」之後,由於累計已逾八百則,想再大膽嘗試與客家成語作一比較。
金門與客家成語,各具特色,浩如煙海,相同相異,兼而有之,個人認為:相同者無需比較,相異者無從比較,因此,本文只針對相似之語,即其意義相通而說法、用詞、譬喻互異,卻各具妙趣的成語作一對照。
本文擇錄一百餘組,所列各則以四言成語為主,仍然依循往例,每則首句為金門成語,vs.之後為客家成語,為了讓雙方人士皆能了解彼此的鄉土方言用詞,當於比較之處,就能力所及部分略作解釋,尚祈賢達同好不吝指正。
◎深山林裡vs.山林壁角:二者之共同點皆用「山林」二字,金門以深入山林表荒遠,客語以牆壁角落喻偏僻,意同荒郊野外,人跡罕至之處。
◎火燒尻川vs.火燒目眉:二者雖然譬喻不同,但屁股與眉毛皆屬身體的一部分,表示情勢急迫,已然危及身體,意同迫在眉睫。
◎斷囝絕孫vs.咒孤罵絕:二者皆為詛咒罵人之語,狠毒之情,殃及無辜子孫後代,意同國語「絕子絕孫」。
◎擔柴入山vs.擔猴入山:無論木柴或猴子,皆為山上產物,取材雖不同,但其做法都是多此一舉,沒有必要。
◎偷食勿會肥vs.偷食無香:偷竊食物,由於怕人發現,於是狼吞虎嚥,造成前者消化不良、後者食不知味,勉人切勿茍取,才能心安理得。
◎厝邊隔壁vs.上家下家:客語之「上下」,原指高低不同、互相毗鄰的住家,二者皆指左鄰右舍,金門尚有門口厝邊、厝邊頭尾之同義語。
◎無相借問vs.無借無問:金門將借問二字結合,而客語分開,皆指彼此不打招呼,形同陌路;或喻對熟人不加問候、不懂禮數。
◎指雞罵狗vs.指牛罵馬:雞狗牛馬皆為家中豢養的禽畜,農村社會極為普遍,就地取材,易解其義,二者皆同指桑罵槐,即拐彎抹角罵人。
◎七老八老vs.七老八翹:客語用翹字,其義同老,只是用字不同,皆指七、八十歲以上的長者,意同耄耋耆老、七老八十。
◎無暝無日vs.無日無夜:暝即夜,二者只是順序互換,並無差異。
◎親戚五十vs.四門六親:五十與四六,皆表多數,泛指所有親戚。
◎嫌仔流瀾vs.嫌到出屎:金門俗語「人做仔流汗,汝嫌仔流瀾」,客語用出屎,似乎更為不值,表示所作所為被嫌棄得一無是處。
◎提柴添火vs.熱爐添炭:前加木柴,後加木炭,使火勢更旺,爐鼎更熱,皆有火上加油之意,使事態更加惡化。
◎鐵樹開花vs.石頭開花:鐵樹與石頭皆非生物,如何開花,比喻不可能發生的事,意同烏鴉白頭、羝羊生子,金門另有天落紅雨、馬在發角。
◎三不五時vs.三不二時:二者只在「五二」之數不同,皆指偶而之意。
◎大某細姨vs.大婆細姐:昔日男子娶妻納妾,極為普遍,大某與大婆即妻,細姨與細姐即妾,只是稱呼不同而已。
◎食飯攪鹽vs.咬薑啜醋:鹽、薑、醋三者皆是佐料,並非菜餚,以此比喻生活極為窮苦,僅以佐料伴販,客語另有「咬鹽啜醋」一詞。
◎勿會曉見笑vs.無面無皮:前者意謂臉皮很厚、不知羞恥;後者是沒有面子、顏面掃地。皆同寡廉鮮恥。
◎歹銅舊錫vs.壞銅壞鐵:泛指一切廢棄金屬,只是取材之別,意同破銅爛鐵。
◎黃酸貼命vs.黃皮瘦弱:黃酸與黃皮皆指臉色泛黃,貼命與瘦弱意近,皆形容面黃肌瘦、生病虛弱的樣子。
◎關門閂戶vs.閂門閉戶:古者單扇曰戶、雙扇曰門;關與閂是關門的先後動作,二詞並無差異。
◎斷腳斷手vs.四臂兩裂:客語所言四臂乃指四肢,兩裂應為裂成兩半,二者皆指外力傷害造成手足斷裂。
◎古早時陣vs.老古時代:古早與老古意同,為約略之詞,泛指很久以前,可能數百年甚至數千年之前的年代。
◎穿同領褲vs.同被共枕:穿同褲、睡同床,表示生活用品不分彼此,比喻關係密切,感情很好。
◎離天七普vs.天遠路頭:七表多數,普為長度單位,以此比喻天涯海角,天給人的感覺是遙不可及的,二者皆以天之遙比喻路之遠。
◎無人認管vs.無人無捉:認管是認養管教,捉有掌握之意,二者皆指無人約束管理、任其自然發展。
◎年久月深vs.年長月久:年月指歲月,「深、久、長」意同,形容經過長久時日,即積年累月。
◎無大無細vs.無上無下:大與上指長輩,細與下指晚輩,二者皆指長幼不分、目無尊長。金門另有無懸無低一詞。
◎大箍大把vs.肥身大障:皆指人高馬大、體格肥壯。客語另有頭高髻大。
◎父母生成vs.天生天養:完全自然生成,毫無人工雕琢的痕跡,意同渾然天成。
◎規堆若山vs.堆山塞海:二者皆指物件眾多,堆積如山,金門以山之高大形容,客語加上足以填海譬喻。
◎鬧熱滾滾vs.鬧熱煎煎:前用滾滾,後用煎煎,以喻熱鬧之盛況,用詞不同,其意一致。
◎好酒沉底vs.瘦肉沉底:金門俗語「好酒沉甕底」,可能與純度或存放時日有關?而客語「瘦肉沉底」應與比重有關,肥肉較輕,浮在表面,而受人喜愛的瘦肉則沉於下層,皆為藉物比喻好戲在後頭。
◎過年過要vs.年三月四:昔日重視傳統,年味較濃,除夕前夕,諸事待辦,故云「十二工,貴茫茫」,亦即面臨年關,忙碌異常。
◎汗流銜滴vs.汗流沫落:銜滴與沫落意同,皆有汗如雨下、汗流浹背之意。另外金門尚有滿身重汗、汗四銜垂之相似語。
◎同爸同母vs.共爺共哀:客語稱父母為爺哀,共與同為同義複詞,共爺各哀即同父異母。
◎歹鬼娶頭vs.帶壞帶樣:歹鬼指「元兇」,娶頭即帶頭。金門只提帶頭使壞之人,未提做何事;客語則省略主語帶頭者,但皆可看出「帶頭行惡」之意。
◎規腹肚火vs.火屎燦天:前者是滿腹怒火,後者是火屎即將爆裂。意同怒火中燒、怒氣沖天。
◎歲聲偌多vs.春秋幾多:一春一秋皆指一年,春秋與歲聲皆指年齡,即年紀多大、今年貴庚。
◎頭佮尾淋vs.水淋雨涿:涿指水滴,皆指全身被水淋濕。
◎矮人厚行vs.矮人短秤:厚行指很多點子,短秤不知其義,只知二者皆指矮人心思多、有高見。
◎放尿攪砂vs.屙屎攪砂:金門用尿,客語用屎,與砂攪拌之後,由於性質不同,仍然各歸各的,以此比喻各行其是,未能配合協調。
◎規年迵天vs.長年透天:規年是一整年,與長年意近,透天是指沒有分隔的一整段時間,二者意同一年到頭。
在所借閱的客家諺語專書,其中以「何石松、劉醇鑫編著的『客語詞庫』」、「臺灣客家中原週刊社的『客話辭典』」、「楊兆禎撰著的『客家諺語拾穗』」與「廖德添編著的『客家師傅話』」所列四言成語含量最多,由於筆者對客語一竅不通,寫起本文相當費力,因而疏漏謬誤在所難免。本文之所以能順利成篇,除了要感謝上述專書作者提供豐富資料嘉惠讀者外,特別要感謝本校徐淑琴與陳美婷兩位客籍老師的熱心指導,讓我對客語產生興趣並且獲得初步的認知,也是寫成本文的主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