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祖籍前水頭的印尼黃氏華人群英榜

發布日期:
作者: 黃國龍。
點閱率:2,379
字型大小:

前水頭由於地小人稠,生活艱困,於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宗親陸續飄洋過海到南洋謀生,多數到東加里曼丹(Kalimantan以前叫東婆羅洲)一帶,後來有的移居泗水,或遷徙雅加達。前水頭宗親首位到南洋謀生而卓然有成者,根據印尼三馬林達金門公會十週年特刊撰寫史料,應該是1980年首先創立魁元棧的清泉(金水黃氏18世裔孫,五欉派,宣字輩)。魁元棧有人稱為「魁元」公司,事實上,「公司」就是荷蘭殖民政府委任僑領的「官名」,辦理華僑簽證、調解仲裁糾紛,以及負責稅務、訴訟、翻譯等事宜。
三馬林達(Samarinda)之所以會成為熱鬧巿鎮,因為它扼守馬哈甘(Mahakam)河河口,地勢平坦,河面寬闊,水位深,離海口不遠,可停泊數千噸客貨輪,附近還有羅古汝煤礦場,所以成為馬哈甘河流域土特產和日用品進出口的港口城市。馬哈甘河長數百公里,直達加里曼丹中心,沿河大小鄉鎮有數十個。河兩岸盛產魚乾、藤條、橡膠、點碼土(松脂)、木材、鱷魚皮、蛇皮、燕窩、椰乾,也有極少量溪流河床金沙等。
之後在清泉的帶領和引薦下,最先到東加里曼丹省巿討生活的宗親有清田、清讀、振涯、俊墻、天露、乃團。稍後有如阜、如朔、祝水、天允、天溫、天乞、天註、仲儀、積玉、積侢、天富、甘料、文汀、永帆、榮真等接著來到這裡經商。朝彬、乃甫、自立、自達則和鄉親李允昌、李允民結伴到鄰近的商埠丁加廊(Tenggarong)王府(古岱Kutai蘇丹王朝)做生意。20世紀初,麻里巴板、三寶惹(Samboja)、生瓦(Sanga)、丹絨、打拉干(一作達拉干)發現石油;巫勞(一作勿佬)生產煤礦。廷宙、廷瓢、順圖、順台、乃遣等人就到麻里巴板從商。接下來就有成群結隊的宗親聞風而來這兒淘金了,嘉平、進福、啟淼、永遷、永鑿、永補、乃浸、祖題、祖惠、積山、積玉、安增、安南、國源、國為、國澤、怡雀、再興、文修、文華、文水、振源、振南、振新、汝楫、瑞緘、瑞明、維贊、維欣、聰敏、聰突、積福、水祥、春煥、春雨、能國、能悟、添印、天乞、天富、維淡、水車、榮祺、炳極、炳輝、炳瑞、丁墜、國文、國武、媽秩、媽生、媽侢、國註、祝恭、祝炎、欣富、聰清、玉麟、長沙、錫奎、篤佐、篤厲、篤慎、良藝、亞種、亞金等人及他們的後裔現在都在麻里巴板定居。成盒、乃活、文科、新約、乞藉、永浪則到打拉干經商。獻琛、獻量、神與、神甫則前往巫勞做生意。
西元1937年日本侵略中國,住前水頭的許多僑民眷屬逃難到南洋,大多數選擇定居麻里巴板巿,因為當時僑界有推派許乃奎、王天煌二位先生為代表到廈門,以鼓浪嶼為據點,接引旅居印尼的金門眷屬到南洋團聚。根據1962年麻巿中華總會戶口統計,遷居麻巿的華僑總數有6000多人,其中3000多人是金門鄉親,前水頭黃氏宗親占了900多人,三馬林達、巫勞、打拉干三地約有三、四百人,當年合計旅居印尼的前水頭宗親應有1200人。經過40年的宗枝繁衍,雖然在排華期間有一部分人移民大陸及香港,現在還定居印尼的前水頭黃氏宗親一定在2000人以上,但是人口往都市集中是一種時代的必然趨勢,許多人都往首都雅加達、第二大城泗水移民。
旅居印尼經商的金水黃氏族親經營商業卓然有成者,20世紀初首推在三馬林達開辦「魁元公司」的清泉,在當地赫赫有名,當時新成立的「蜆壳」石油公司(俗稱B.P.M.),每個月支付工人的工資都要向魁元公司借錢週轉。石油公司邀請「魁元」參與投資入股,被清泉拒絕。清泉被荷蘭政府委任為當地華僑首領─甲必丹,可惜在1928年的一場大火,讓魁元公司損失慘重,清泉的後代經營其他行業,但是還居住在三馬林達和麻里巴板二地。除了「魁元公司」外,三馬林達還有振涯經營的「福振順」,天允、天溫、天乞的「金永和」,祝恭的枋廠,積玉兄弟的「和源」號。
麻里巴板建巿早期有廷宙的「忠和合記」,順圖的「合和順」,積玉兄弟的「和源」,都是當地的大商行,而最早到此經營的人則是順圖。還有廷瓢的「和發」,順台的「合勝」,嘉平的「金同福」,振源兄弟的「金同和」。在打拉干成盒的「協德」號,以及新約、乞藉、永浪的商店。巫勞有獻量的「源昌合記」,還有獻琛、神與、神甫的店舖。泗水巿有炳壽、炳政的「中興」號。
三十年代,宗親們在海外經商有成就,除了寄錢回家鄉購置田產外,因故鄉金門發生內地土匪的搶劫綁架事件,所以就興建能防禦盜匪的洋樓─得月樓。在生活普遍獲得改善之後,麻里巴板成立了黃氏宗親會,並集資寄回唐山建築現代化的「金水小學」,另外籌款購買土地,建造數排住宅區出租,收取租金供給故鄉「金水小學」,並作為學校永續經營的費用。很不幸的這一批住宅在1942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因日軍侵略南洋而被燒毀。
1945年戰爭結束,宗親的後起之秀奮發圖強,在丁加廊的自立移轉到三馬林達,創立「慶祥」號,原是經營食品雜貨,兼營木材,後來開設加工廠,出口木料進口機械設備,發展神速,事業蒸蒸日上,於七十年代分別在中國、日本、新加坡、香港、雅加達、泗水等地設立分公司,建立「東榮集團」,到現在仍然業績傲人,是三馬林達數一數二的大商家。丁加廊另有培植也到三馬林達創立「和豐」號,打拉干成盒也在三馬林達另建一間「協德」號。三馬林達於1950年統計居民三萬多人,華僑6000多人,金門同鄉700多人,其中水頭族親200多人。麻里巴板1960年統計居民十萬多人,華僑7000多人,金門同鄉3000多人,其中水頭族親900多人。54年後的現在,人數必然超過二倍以上。
麻里巴板的新秀有文水等合營「集群」號,凱旋、凱勝等合營「活源」,振源、振南等合營「金同和」,承恩的「真美」號,炳郁、炳益「和發」號,國澤兄弟的「合和順」號,以及維贊、國柱、聰突等自營商號。
(上)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