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巢之下思親暖
一早起床整理庭院,看到一個空巢落在庭院的鵝卵石上,當下心中一驚,是風把這巢吹落了嗎?不知巢裡是否有未孵化的鳥蛋?擔著心的我撿起這約十五公分深寬,由枯葉及細枝築成如錐型的鳥巢,巢的開口約僅2公分直徑的圓洞,我仔細小心地由洞口望去洞底,所幸裡面已空無一物,想必這巢已完成孵化幼鳥讓其平安長大且展翅高飛的任務,所以重量減輕,風一吹就由樹上掉下來了。
我慶幸之餘,卻對著這空巢怔怔癡想,想著這雖只是細枝枯葉築的巢,卻也密密實實的不透風雨,讓雛鳥能避過寒冷風雨和強敵掠食,而這巢也耗盡了成鳥多少時間飛翔穿梭找尋適合的建材,一枝一葉的銜回,細細密密的完成,只為能安全的哺育他們的下一代,然後雛鳥羽翼稍豐,就頭也不回振翅高飛了,徒留空巢隨風墮落。
這不是也像我們?雌雄成鳥是否像我們人類一樣的癡傻?
人類一旦有了下一代,也是傾盡所有心力,犧牲自己所有享樂,耗盡生命美好青春,只為築一個巢,一個能讓下一代平安成長,快樂幸福的巢,求的也是有朝一日他們能展翅在屬於自己的自由天空。
小時候讀過一首白居易寫的詩~燕詩
梁上有雙燕、翩翩雄與雌、銜泥兩椽間、一巢生四兒、四兒日夜長、索食聲孜孜、青蟲不易捕,黃口無飽期、嘴爪雖欲敝、心力不知疲、須臾十來往、猶恐巢中飢、辛勤三十日,母瘦雛漸肥、喃喃教言語、一一刷毛衣、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樹枝、舉翅不回顧、隨風四散飛、雌雄空中鳴、聲盡呼不歸、卻入空巢裡、啁啾終夜悲、燕燕爾勿悲、爾當反自思、思爾為雛日、高飛背母時、當時父母念、今日爾應知。
這首詩道盡了鳥類哺育下一代的辛勤,卻終究免不了要承受啁啾悲鳴兒不回的殘酷現實。所以不論古今,不論世事變遷,文化差異,父母對自己子女的珍愛疼惜是永遠不變的,而子女也終究要離巢遠去,徒留年邁父母悵然若失。
而現在也是守著空巢悵然若失的我,不也曾是那羽翼稍豐就急急高飛的雛鳥?
我癡望著這空掉的覆巢,想著想著竟不禁落下了淚,只因想起上個月癱瘓二十五年的母親在無預警之下突然辭世。雖然我們子女一直心疼她長年受病痛折磨煎熬,也知道這一天終將到來,但當看到母親嚥下最後一口氣,我仍然心痛不捨地痛哭流涕,因為我知道雖然母親纏綿病榻多年,但因為母親仍在世,她就是維繫七個子女的圓心,縱然那充滿母親來回穿梭為子女打點衣食的身影,諄諄教誨我們做人道理的語音彷彿仍猶自迴盪,讓我們七個兄弟姐妹平安成長的破舊眷舍早已拆遷,媽媽也因久病由安養院長期照顧,但因為對母親養育我們辛勞勤苦過程親恩的感念,每當去探視母親,可以為母親唱唱歌或跟她撒嬌親吻一下,總有又回巢享受母愛溫暖的幸福感。
而今我真的成了無母之人了,但我卻仍常在睡前回想那份溫暖並祈禱有一天會回到母親身邊相聚。
不禁也想,同樣身為母親的我,年輕時先生早出晚歸地辛勤工作買了一間房子為我築了一個巢,而我在巢中盡心盡力,孜孜不息養育的兩個孩子,現也已離巢高飛了,偌大的房子也只剩兩老空守,深刻體會了雌雄鳥日夜啁啾悲鳴胡不歸的無奈。但我知他們正因為曾經在這巢中平安健康,快樂地成長,所以現在才能開心振翅遨翔,尋找更開闊自由的天空。也是因有我們曾經給他們的溫暖,讓他們在遇到人世冷酷挑戰時有力量去奮鬥,永遠懷抱希望堅強的擔起責任,所以這份愛的溫暖真正是維繫親情並促進世代傳承,也是讓人類不斷進步成長的動力啊!
此刻我手捧並觀看著這密實堅固的覆巢,這兒曾經見證了一對雌雄鳥為下一代付出的愛與溫暖,不論他們哺育的幼鳥現在飛得多高多遠,相信當他們偶爾回頭想到那在巢中感受到的溫暖,一定會是讓他們繼續振翅高飛並勇敢培養自己有朝一日亦能築巢哺育下一代的最大激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