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懷舊的甜食
〈薏仁湯〉
深夜由遠漸近的叫賣聲:「薏仁湯喔──」,屬男中音,不高亢擾人清夢,傳得悠遠。在冬夜,賣薏仁湯的小販推著車沿街矯健地穿行,暖意帶給在午夜還未休憩的人們一絲不孤單。有一次夜裡睡夢中,真的被父親喚醒起身來喝薏仁湯,那滋味記憶猶新,湯汁濃稠合度,顆粒熬煮得既鬆軟但飽實,但是湯汁並非是冰鎮的而是保持熱燙。最難忘的是老闆的樣貌清秀,穿著灰白色的衣褲,不似在白天營生的小販般黝黑粗壯,他勤奮的無形精神便與那一夜寧謐的月色,一起鐫刻在我的腦海裡難以忘懷。
〈粉圓冰〉
夏天時,在假日早晨最巴望的便是賣粉圓冰的攤販推著車到來。那時都把吆喝粉圓的台語發音聽成「芬妮」,喜歡來喝粉圓湯的大都是女生,因為女老闆把粉圓煮得特別潤軟怡人,要訣是將煮好的粉圓置於保溫桶內維持微溫,舀到碗裡時才覆上碎冰,再淋一匙稠密的黑糖漿,那樣的完美的口感,我之後便不曾再嘗過,也許是作料道地又純然手工搓製的緣故吧。現今老口味不斷的消失,連帶著頭戴竹笠、臉龐包覆花布巾和一身素潔的攤販身影,也在現代的都市街衢中成為絕響。
〈綠豆湯〉
綠豆湯雖是尋常小食,但第一次喝到好吃的是父親帶我去故鄉嘉義市的南門圓環旁市場。老闆的年紀約比父親長一輪,我讀國中時,老闆的幫手又加上了他的大兒子,每回俯身持來滿盛的陶碗,總會看見黧黑的大拇指浸在冰涼的湯汁裡。很多年後,我頻繁往返他鄉,不覺賣綠豆湯的路邊攤已消失了。我想,自己所唏噓的不僅是失去美好的咀嚼感,更是拆掉的舊圓環景致和逝世的父親身影。
前年我在隔街又發現這一攤綠豆湯,是原先老闆的小兒子在自家門口經營,好笑的是:我碰見竟以為老闆的面容怎麼一點都沒變老,連濃密的卷髮也同款。
綠豆湯飲來仍傳承著相同的甘醇口感,印證自己的味蕾記憶沒有錯誤,以前只有在三芝的市場裡一家綠豆湯店的口味差可比擬。能重拾味覺印象彷彿也讓童年繽紛的時光倒流回來了。
〈銅鑼燒〉
銅鑼燒是我在成年之後才嘗到,但是對於封在包裝袋內,過甜的紅豆餡和濕軟的烤餅皮,卻不怎麼吸引我,讓人好奇的反而是漫畫裡小叮噹為什麼那麼酷愛此味?少年時,市上並沒有販售銅鑼燒,翻著黑白漫畫書也瞧不清楚銅鑼燒的盧山真面目。直到見到此物本尊,嚐過了卻產生失落感,因為「銅鑼」、「燒」顧名思義應是一種脆硬剛出爐的鹹餅才對呀,就像小叮噹的名字之後變成了陌生的哆啦A夢,雖難以接受還是得接受,就只好在自己的時光機裡,私藏著以前的機器貓小叮噹和它心愛的銅鑼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