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去來﹗

發布日期:
作者: 張國訓。
點閱率:551

雖然曾是一座滿目瘡痍的戰後離島,如今連續三年蟬聯全國幸福城市,未來即將是國際觀光休閒旅遊的樂活島,那就是 ~「金門」。
即將卸下職業生涯的前夕,回憶起四十多年錢堆裏打滾的日子,最值得懷念的還是曾經待過三年半(2002─2005)的金門歲月,此生以曾歷經金門、旅居金門為榮,那兒環境好,還有摯情不渝的好弟兄。
「金門」係上天落下的金塊疊堆而成
2002年春,總機構突然發表新職為金門分支機構單位主管,發表的一剎那,全家驚嚇、憂喜參半,雖然調升職等,但不見雀躍之情,因為全家人對金門實在是太陌生了,印象中該地係戰區、荒漠之地,家庭成員有人建議放棄算了,惟有一長輩勸說:「公務員莫違上意,否則會被點名當記」,只好乖乖就範了。
內人得知發表訊息,遲鈍了幾日後,突獲釋疑、喃喃自語:「貢寮廟裡的帝爺公(玄天上帝)還真靈」;原來一個多月前,內人曾去「貢寮」玉明宮裡拜拜,帝爺公(玄天上帝)出乩,突然對著內人漫無邊際的說:「弟子 如果上天陸續落下金塊,把妳家房頂給打破了,不要修ㄛ!」,內人聽後欣喜若狂,但百思不得其解,在半信半疑情況下,偷偷猛買彩券皆沒中(她一生從不貪意外之財,這次例外),心中難免有些嘀咕,當看到「金門發表令」後,突然如釋重負的說:「原來上天落下的金塊,疊堆就成金門了」。
金門並非偏僻島嶼 它與台灣本島僅一個鐘頭內的行程 它係一座海上花園
2002年5月的某一天,拖著簡單行李,告別「台北─我的家」,到松山機場,搭上人生另一個旅程─飛往「金門」,當達「金門」上空時,往下一望,看到的是一幅蒼翠的拼圖,哇!原來這就是「金門」,金門真是美,整座島嶼就像一座大公園,令人讚嘆!心中的疑慮頓時揮散。
拜會人文地理 瞭解地方特色
既來之則安之,初到陌生地,依禮拜會是慣例,也是禮貌,首先要拜會的就是縣老爺(縣長),再來就是各單位首長;敲定了時間,進了縣府見了縣老爺,感覺一團和氣、也不傳統,頓時心裡湧起一股暖意;沒想到做陪的還有一位年輕貌美的縣議員,及當地媒體女記者,禮貌寒暄後與縣長聊了一些財經問題,相談甚歡,聊著、聊著不知不覺已超過了預定時間;緊接著拜訪「金防部」,初入太武山區,已感覺不出肅殺之氣,與司令、副司令對談,倒有「海內存知己」的感覺,隔日媒體記者來訪,聊了一下,再隔日打開報紙一看,哇!當地媒體居然以全版斗大的字,以人物特寫方式登出:「擁有碩士學位曾獲全國終身學習楷模,具兩岸金融研究長才,曾發表多項著作……,台銀金門分行新任經理張國訓主張在金門成立自由貿易區」。
往後的日子,除了繼續拜會相關單位外,每天晨起也專程去巡視山、湖(太武山和太湖),畢竟這是健康的泉源(赴金之前貢寮玄天上帝有交代,到目的地要代他去山上(太武山),拜會他的觀世音姊姊(且再提醒其寺口有寶泉一口,飲食有益健康)。
果真「太武之巔」有一寺,名曰「海印」,供奉慈眉善目的金面觀世音菩薩,寺內亦有蓮池一座、寶泉一口,可惜平時遊客如織、井水受污,早已不堪飲用,寺方為防破壞,已封井多年;「海印寺」外有一叉路通往後山名曰「屏東」,初聞時嚇了一跳!金門山麓還能通往台灣屏東?太不可思議了,心忖,難道還有海底隧道不成?幾經詢問,才知原來係後山下「六角亭」處,地名為「屏東」,和台灣的屏東,係異父異母的兄弟啦!呵!呵!呵!
特立的環境 熱情的習性 合成奇特的景象
2002─2005,三年多生活在金門的日子,是我一生最有意義且難以忘懷的,此地不但氣候適宜、風景幽美(尤其國家公園),整座島就像一座海上公園,尤其在開放海岸沙灘後,更能感受到沙灘之美,灘中有清澈的潮水、柔軟的貝沙,沙中還有許多沙蛤,當地人除了挖野生石蚵外,亦常有人在海灘摸蛤(花蛤)當樂活(最近幾年每年有關單位都辦花蛤節),往歷戰史除了特別保留部分(如:紀念戰史館、公墓、坑道、廢樓)睹物思情外,已看不到戰爭的遺跡。
太武後山遊客杳然,更見奇石磊立,頂天立地,名人墨跡,像似八二三英雄,屹立不搖,除環境之幽、人情之濃亦為一絕,金酒高粱詩文醇、香、亙、綿,來客常被「賣魚尾」習俗給撂倒,也常會在「蓮花指、輕舉杯、深入喉、舒展眉、重擲杯」聲中給入醉,簡直英雄無用武之地;不自覺地讓人感觸到李白的「將進酒」,重現「金門」。
蝦 毀?「三義」也能統一中國
2003時值小三通暢行,金、廈有關單位互訪、釋放善意,時有所聞,中秋煙火相映輝,金門有金「儲蓄豐厚」,而廈門有廈「大建設」,兩地若合作,「金中有廈」、「廈中有金」,「金、廈一家親」,如血濃於水。
廈門碼頭欲遊金門旅客如織,但因受法令限制,欲遊者眾,能成行者寡,廈門旅遊當局,為饗遊客之慾(畢竟金門在陸客心中超神秘),碼頭特別開了一線特殊觀光船班,稱做「海上看金門」,陸船沿「金門島」外海,遶一圈即回,每人收費約百元人民幣,船頂上看得較清楚(但要不怕風大)再加約兩元,一時風靡,船位供不應求,一般都要排兩個月以上才能成行,遊客外海看「金門」後,必在大二膽「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招牌前合照留影(對岸也豎立一國兩制和平統一招牌),有時海上風大看板受損,影響畫面的完整性,對岸都會有人主動去電「海巡隊」請趕快修復,慢了對方還會不高興,如果有一天,大風突然吹落了民主二字,「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少了民主二字,變成「三義統一中國」,陸客應也會很高興的樂於和「三義統一中國」留影合照(註:「三義」在台灣「苗栗」隔鄰)。
另有所謂的「海上貿易」, 就是指在不影響「金防海域」範圍內,在海上做漁船上的小額交易,剛開始時雙方都在公海上進行,日子久了,大陸船隻時常超越警戒線,由於金門海岸線較長,除特別警戒區外,大都由海巡隊接管,海巡隊人力有限,偷渡挑釁者抓不勝抓,由台灣送來遣返者亦人滿為患,有關當地居民和小額海上貿易者,因雙方有此需求,違規交易時有所聞,往往造成海防及治安方面的困擾。
我因耳聞甚久,好奇心驅使,想一探究竟,就利用某假日開車至傳說中的定點海岸,佇立片刻後,果然看到遠方海上有一小舢舨船緩緩開來,愈來愈近,船體長、扁、空間甚小,難容迴旋之地,船上有二人,一老、一小,船頭者乃一滿佈周皺紋的老頭,年約七十餘,船尾一小孩約十歲左右,都顯得乾扁、削瘦、黝黑,船中間擺著兩籠漁獲,一籠為海鰻,另籠為螃蟹,活蹦亂跳的現撈貨。
說時遲、那時快,船已潛靠到岸邊,老者指著海獲,用有腔調(廈門腔)的閩南語說:「一籠四百、你要不要?」,居於好奇心驅使,問他:「是台幣還是鈔紙?」答:「台幣!」,「ㄛ!太貴了,200元可以嗎?」(心想用折腰價嚇走他),豈知老者遲鈍了一下說:「好啦」,然後問我要那籠,我指螃蟹,他即倒入一張薄薄髒髒的塑膠袋,等候我入船銀貨兩訖,我掏出200元,往船上走去,快上船桅時,突然腦際裏閃出一幕「被大陸漁民捕獲上陸,漁民對著領導邀功說:「報告尊敬的領導,抓到台銀鯨魚(經理)一隻」的影像, 嚇得我「屁滾尿流」!我可沒忘了我們是受「萬惡的共匪」教育長大的,不怕一萬,只怕萬一,趕緊縮回腳步,請他上來拿,那孩子噗!一聲,像猢猻般「忽嚨」就跳上來,交了貨抓了錢又跳回船上,當晚偶免不了享受螃蟹大餐了。(上)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