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娘的俗語話之十八
◎「食著照三頓,睏著照時陣。」:三餐要定時定量,睡眠要按時就寢,這是最基本的保健之道。
◎「人食飯是碗就嘴,豬食潘是嘴就槽。」:兒時吃飯,經常碗放桌上,以口就碗,父親要求以碗就口,人畜區別,此其一也。
◎「做得正,得人疼。」:人只要做得端、行得正,不僅自己心安理得,也會處處受人疼愛敬重。
◎「司公毋驚鬼,和尚毋驚佛。」:司公負責驅鬼,和尚長住寺廟,對於鬼神,由於職責所在,也因經常接觸,他們視同稀鬆平常,因而無所畏懼。
◎「假鬼司公白賊戲。」:司公驅鬼鎮邪,是否真有其事,無人能解;棚頂的演戲情節,不管是打打殺殺、哭哭啼啼,也都是騙人的幌子,以此比喻虛假之事。
◎「早出門驚露水,晚出門驚有鬼。」:早出門晚出門都有可怕之處,以此形容懶惰之人,不想做事,總有許多藉口。
◎「賊性入骨,千洗(勿會)落。」:賊性若是深入骨髓、根深蒂固,即使想要洗心革面,也難痛改前非,難怪小偷的「再犯率」總是居高不下。
◎「做賊心虛,放屁面紅。」:做賊的人,深怕被人發現,心中恐懼不安;而在大庭廣眾放屁的人,即使無人知曉,也會臉紅羞赧,察言觀色,往往可以看出端倪。
◎「行路地地躡,躡著狗屎尖。」:本指走路小心翼翼,還是踩到狗屎,以此比喻行事過於謹慎、步步為營的人,反而遭來不測。
◎「屎塞仔尻川才欲放。」:以此比喻臨渴掘井,為時晚矣!勉人要未雨綢繆、有備無患。
◎「好換歹,疶尿換滲屎。」:疶指無法自禁,不自覺地流出。滲是不由自主地漏出。整句為一個不如一個,越換越糟。
◎「當面講汝好,尻川後罵一笳籮。」:尻川後指背後,一笳籮即一籮筐。整句即當面讚美有加,背後卻罵得一無是處。似此口蜜腹劍之人,要多提防。
◎「戇戇,行相撞。」:戇戇指愣頭愣腦或笨笨傻傻的,連走路都會與人相撞,極言其傻。不過,本則側重在押韻,似乎為了湊對,只要講前半句,就會順口接後半句,形成一句慣用語,前後似無關聯性。另如「行,無行(勿會)出名」,亦是如此。
◎「無行暗路,(勿會)拄著鬼。」:本指鬼在夜間出沒,不走夜路,不致相遇。借指「平日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
◎「有錢補冬,無錢補逢。」:立冬有錢進補,破衣無錢修補。亦即重食不重穿。
◎「補冬,補嘴空。」:立冬進補,只是藉口,嘴巴想吃才是主因。
◎「有百年厝,無百年主。」:厝可維持百年不毀,而人卻難有百年之身,以此感慨人生短暫或景物依舊而人事已非。
◎「早早磨,毋通慢慢拖。」:告誡人們「少壯多努力」,以免「老來受折磨」。
◎「腳長好躐水,舌長厚是非。」:腳長的人涉水容易,舌長的人是非較多。
◎「新娘穿紅紅,予汝(勿會)做人。」:結婚當日,新娘一身是紅,順勢的一句吉祥話,便是下半句,一則押韻順口,二則希望來到陌生的環境,能與人為善,和睦相處。
◎「先苦後甜,富貴萬年。」:所謂「吃上兩年苦,換來萬年福」、「春日耕種忙,秋來有糧藏」,即是本則的印證。
◎「毋識一箍潲,一箍鼻。」:潲是男性精液,鼻是鼻涕,二者有幾分相似,在此指責罵對方沒有常識。但用詞粗野難聽,用之宜慎。
◎「粞粉毋舂頭一臼,查某毋做大新婦。」:舂頭一臼應是比較吃虧,做大媳婦責任重大,都是人所不願之事。 ◎「偷暗空,毋是死某,著是死尪。」:暗空即是暗藏起來,不為人知。表示行事鬼鬼祟祟,有偷竊之嫌的人,常會禍延配偶,不是妻死,就是夫亡,希望「暗空者」引以為戒。
◎「有著來,無著汰;有著食,無著煞。」:來與食是得,汰與煞是失,無論得失,一切隨緣,不去計較,順其自然。
◎「有若無,無若有。」:有無並無差異,即可有可無之意。
◎「飼雞會叫更飼狗會吠暝。」:農村社會,雞犬各司其職、各竟其功,公雞司晨,喚醒早起的人們;狗兒守夜,讓主人高枕無憂、放心入睡。
◎「跟雞跟雞啼,跟狗跟狗吠。」:跟雞相處,學會雞啼;跟狗相處,學會狗吠,足見境教的力量,正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毋驚虎生三支嘴,只驚人有兩樣心。」:虎為百獸之王,兇猛無比,即使有三頭六臂,也不足為懼;反而是陽奉陰違、口是心非的人比較可怕。說明人心最可畏。
◎「有樣看樣,有例趁例。」:有舊樣可學,有前例可循,只好因循舊制,依樣畫葫蘆,意同「蕭規曹隨」。
◎「麻的奸臣,奸的不仁。」:麻子奸險狡詐,大鬍子缺乏仁德,長相是否關乎人品,值得商榷?
◎「食多厚病痛,食少會長命。」:暴飲暴食,增加身體負擔,反而引來病痛;減少食量,才能長命百歲。
◎「食米粉芋,有好頭路。」「食魚尾叉,緊做大家。」「食魚嘴(卑頁),緊做奶嬭(母親)。」:飲食會影響一個人的工作、娶媳與生子,是真是假,半信半疑,是否只為押韻,或是戲謔之語?無論如何,至少在飲食間增添一些趣味,也可讓乏人問津的食物推銷出去。
◎「賣囝無叫囝名,當田無從田頭行。」:表示一切買斷,不再有任何瓜葛,以免日後糾纏不清。
◎「紙頭無字,紙尾無名。」:白紙黑字,從頭到尾無名無姓,表示無憑無據,與我無關。
◎「別人的錢開(勿會)痛,別人的囝死(勿會)了。」:別人的錢與兒子都與我無關,因而花錢不心疼,兒死不傷心。
◎「聚錢在褲頭,騙人講乾猴。」:乾猴是指錢已用罄,將錢聚集收藏,而後騙人身無分文,應是吝嗇至極或是避免無謂困擾。
◎「上山毋通惹虎,入門毋通惹某。」:以此比喻潑辣難纏的人事物,最好避而遠之、少惹為妙。
◎「好無相致蔭,歹煞相牽累。」:有福時未曾分享,災禍臨頭時卻遭牽連。意同「生雞卵無,放雞屎有」。
◎「欲死緊死,較(勿會)了米。」:罵人要死趁早,免得浪費米糧,指責對方留之無用,形同廢物。
◎「死人醫仔活,活人醫仔死。」:現代醫術,疑惑難解,命危瀕亡的病患,竟能起死回生;而活靈活現的人竟被活活醫死,怪哉!異哉!命也?運也?
◎「人講毋聽,鬼講貓貓行。」:好人相勸,不予理會;壞人出聲,立即跟隨。
◎「今世做,後世收。」:這輩子的所作所為,不一定會得現世報,往往在下輩子回應,所謂「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告誡我們「眾善奉行,諸惡莫作」。
◎「欲佮明人讀契,毋佮牛人講話。」:明人指明理之人,牛人正其反義,閱讀契約條文應指無聊之事,而講話聊天有趣多了,足見明人備受歡迎,而牛人則遭人唾棄,「親明人,遠牛人」,可見一斑。
◎「外甥打母舅,世間無人有。」:所謂「天頂天公,地下母舅公」,「母舅坐大位」,在輩分與地位上,備受尊崇,故而有此一說。
◎「好來不如好去。」:來指相聚一起,去指分手離散,意同「好聚不如好散」,告誡我們分手時要有君子風度,留給彼此良好印象。
'金門俗語話,散布於鄉村各角落,蘊藏於長輩記憶裡,經常不期然地脫口而出,我常紙筆隨身,一有驚人之語,隨時記下,而後彙整成篇,分享鄉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