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在宿舍開伙的日子
許多人都有住學校宿舍的美好經驗,雖然我也只短短的住了兩年多,卻對那段宿舍時光感到懷念,記憶最深的當屬宿舍開伙一事。
當年就讀大學一年級的我,念的學校在偏遠的山上,學校雖有餐廳與福利社,但並非全天候開放,學校附近幾乎看不到什麼店家,要吃消夜等熱騰騰的食物,除了泡麵,也只能騎著摩托車,經過幾十分鐘的山路車程下山。因此,開伙就成了另一種選擇,但奉勸各位還是得小心火燭,開伙最重要的是人得在場。
有人準備瓦斯爐,有人準備餐具,有人準備電鍋,只要買好食材,就能準備一鍋供七、八個人吃的美味。當然,也需要有烹煮經驗的人帶領,只要有心,就可以創造出許多吃法。例如罐頭與麵,除了煮好麵條淋上肉醬或是將罐頭的食材當配菜之外,當中我覺得最好吃的一道美食是番茄鯖魚麵,先將番茄鯖魚罐頭的肉塊與湯汁倒進鍋中煮滾,用鹽巴或醬油調味之後,再放入麵條,成為湯汁與麵條就是絕配,毋須費工。後來,我在家中用這個方法實際做一次給家人吃,沒想到受到極大的好評,每當我回家走進廚房時,父親總會問:「什麼時候要再煮來吃?」
另外,就是煮火鍋,在冬天,火鍋成了最受歡迎的一道食物,因為可以吃到熱騰騰的肉片與火鍋料、冬粉,要吃火鍋,就得分工合作,要有人負責下山買火鍋料,也要有人洗好餐具,然後再由準備烹煮的人備料與烹煮,吃完之後還得清潔環境與刷洗餐具,最後再統計所出的費用,大家一同分攤。如此,用便宜的錢,就能吃到自己愛吃的東西與很多食材,每個人既能呷巧也能呷飽。
再談電鍋,印象中最深刻的一次是朋友將大同電鍋從南部老家寄上到學校來,我們用那個電鍋煮了一鍋滷肉,當時也不知道是誰提議的,一群人到了市場先買豬肉攤的豬肉,再買醬油及香料,再到自助餐店買白飯與青菜,回山上後,在一群大男人手忙腳亂之中,居然弄出一鍋還挺像樣的滷肉。從小愛吃母親滷肉的我,對這道美食當然很講究,但當煮好打開鍋蓋的那一刻,香味簡直是無法形容,隨意夾起一塊肉,居然好吃的快掉眼淚了,頃刻間,這鍋滷肉被解決了。
有時候回想這段時光,與現在相較明明吃的是一樣的東西,但滋味就是不一樣,或許大家能一起在宿舍開伙,更增添了團體生活的樂趣吧!因為每個人都必須投入其中,同心協力的為這一餐打點,要採買食物、備料、洗餐具、烹煮等,不像以往都在家中等待母親煮好,或是出外用錢直接買來吃,而是一齊合作所付出的辛勞會有相對應的回報,感到十分有參與感。
現在,租屋在外,卻無法提起勁烹煮料理,但偶爾會煮點東西吃,卻已經沒有當初在宿舍大家一同開伙的滋味。那些年我們在宿舍開伙的日子,無論吃過多少山珍海味,都難以比較,如今,也只能隨著美好的記憶留在我們這群人的心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