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羊年行大運

發布日期:
作者: 殷勝祥。
點閱率:717

奔羊飛馳,一百零四年是羊年,歲次乙未,歡迎新年到來,羊年行大運。
羊很有靈性,只要餵食幾次牠就記得你,很快成為朋友。
民國三十九年到了澎湖,一住四年多。很多人家有羊,走在小路上,處處聽到羊的啼叫聲,非常可親可愛。
駐在漁翁島(今名西嶼)廢炮台時,大家都是病人住在山洞裡養病,遍地荒草,無人居住,外出看到的都是大大小小的羊群。偶然有一、兩隻跑來洞口,大家爭相餵食,成了荒涼中的訪客。第二年肺病治好回到原單位,駐沙美村,每月薪資十二元,每月一次步行到馬公花一元吃一碗大魯麵,感覺美好,有次忽然吃了一碗「羊雜湯」,一碗三元,是我月薪的四分之一,當時算奢侈,但美味好吃,回味無窮,今日想到仍覺齒頰留香。
日本人喜歡「羊羹」,台灣也喜歡「羊羹」,筆者家鄉叫「羊糕」,是大家喜愛的甜美食品。
孔子在魯國參政,為司寇,他的作風廉明,匡正了一些不正直的人。牧羊戶沈猶氏,賣山羊奶之前,先給乳羊灌水,然後擠奶,買到的羊乳都是名副其實的「水乳」,獲取沒有商業道德的暴利,富甲一方。
孔子為官後,沈猶氏憚於孔子之廉明,深受感動,自動的改善了不良行為。
楚國有個老實人「直躬」,有次他父親「順手牽羊」,他知道後認為是有罪行為,不加袒護告到官衙,捕差把他父親抓走,堂上重罰,判了死罪。
「直躬」前去承擔,願代父受刑。之後楚王知道了,嘆道:「檢舉父親偷羊,又願代父受過,此子忠孝兼具」,即下令赦免父子之罪。
蘇武牧羊是國人家喻戶曉的故事。漢武帝時,他以中郎將出使匈奴,兩國起了戰爭,蘇武被俘,匈奴以優厚待遇勸他投降,蘇武不為所動,激惱匈奴,把他貶到偏遠的塞外地區牧羊。從大漢使節降為「牧羊人」,天堂掉到地獄,餐風宿露,受盡人間磨難,時間長達十八年。
李陵答蘇武書中有幾句寫實的話:「丁年奉使,皓首而歸,老母終堂,生妻去幃,此天下所罕聞,古今所未有也」。
同章提到蘇武的處境:「胡笳忽動,牧馬悲鳴,吟嘯成群,邊聲四起」。
一個優秀的大漢使節,處在胡人群中,長期與同胞隔離,精神受盡折磨,生活歷盡艱苦,甚致生命都無保障,平常人可能發瘋了。
但他堅持百忍,不折不撓,犧牲自我,完成大節,成為民族英雄,為後世樹立作人的師範和榜樣,而且千古傳頌。蘇武牧羊歌悽婉悠怨,連種田的老農、家庭主婦、軍人、學生……都能琅琅上口。
蘇武是北海牧羊人,也是人人敬重的大英雄。
羊年行大運,敬祝國泰民安,大家健康幸福快樂。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