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KopiO」不是「黑咖啡」

發布日期:
作者: 吼墜。
點閱率:1,215

 早期金門人,遠渡南洋打拚,衣錦還鄉。返家探視親人時,除了會購買萬金油、驅風油、寶塔散等家庭必備良藥外,當然少不了,一定要帶上幾包當地特色飲品──咖啡,來贈送親友。
某日與長輩聊天,他娓娓道來傳統南洋咖啡之沖煮方式,那時是將咖啡粉裝在類似豆漿布縫製而成的濾袋中,這個濾袋會先以鐵絲固定,將一部分鐵絲做成把手,接著準備一個鐵罐,裝入水後,放在火上加熱,並將剛剛已經放入咖啡粉的濾袋放入沸水中,烹煮並且輕輕搖晃手中的鐵絲,濃郁咖啡沿著纖維孔洞,漸漸滲出,與水相容。飲用時,加入適量砂糖,最傳統的咖啡香,伴隨長輩一句句述說,我們彷彿置身現場。
現在到新加坡旅遊,早晨除了吃抹上濃濃椰香的Kaya吐司,以及把生雞蛋放入鋼杯,沖入熱水短暫浸泡就取出食用的「半生熟蛋」,當然也少不了「Kopi」,沒錯就是咖啡。在新加坡點咖啡時,會發現菜單上有很多名稱,唸起來與閩南語發音相似。喔!原來在金門這邊,Kopi的發音就是從新加坡、南洋等地傳回來的。
當地咖啡店(Kopitiam),菜單上的「Kopi O」,就會讓人直接聯想到「咖啡黑」,但其實Kopi O並不是我們說的黑咖啡喔!Kopi O是有加糖的咖啡,而我們這邊統稱的黑咖啡,則是什麼都沒加的原味咖啡。
那在新加坡想喝一杯黑咖啡應該怎麼點呢?叫做「Kopi O Kosong」,Kosong唸起來很像可頌,它在馬來語中是零或空的意思,與Kopi相關飲品聯用,是指無糖的意思。所以上一段的Kopi O(有加糖的咖啡)後方寫上Kosong,就表示沒有加糖單單只有咖啡,也就是我們說的黑咖啡。
如果點一杯「Kopi」,送來的則是一杯加有甜奶(煉乳)的咖啡,味道有點像三合一咖啡。順道一提,加甜奶的順序,和越南咖啡一樣,會先將甜奶倒入杯底,再加入咖啡。新加坡咖啡與越南咖啡最大的差異,在於咖啡的濃度,因為器材與烘焙程度(通常較重焙)的不同,越南咖啡苦味較重,所以可以藉由杯底煉乳攪散的程度,調整甜度。
「Kopi C」裡面一定會有香奶(鮮奶),依店的不同,有兩種做法。有些店家的Kopi C會加入甜奶(煉乳)來取代糖;另外一部份店家所端上來的Kopi C,則是一杯加有香奶的咖啡,並附上方糖,讓消費者自行添加。所以Kopi C Kosong就是一杯加有鮮奶的無糖咖啡,味道類似二合一咖啡。
以上是咖啡與奶或糖搭配的名稱介紹。
接著認識一些相關形容詞,用法是將這些詞放置於Kopi之後,例如Peng是冰的意思,所以Kopi Peng就是冰咖啡。其它還有Siew Dai是少糖,Ga Dai是多糖,Po(或Poh)是淡一點的意思,Gao則是濃一點,Di Lo代表不多加水的濃縮咖啡,Sua則是再多一杯同樣的咖啡。
雖然在世界各地,多數國家中對於「咖啡」念法幾乎相似,但不同文化之下還是會激盪出各式火花。就語言來說,我們沒有辦法用既有的認知,去猜測最道地的咖啡文化,就像篇名所寫的,「Kopi O」不是「黑咖啡」。但我能深深感受到,我們對咖啡熱情喜愛的心,不管在什麼地方,都是一樣的。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