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門庭何其光耀

發布日期:
作者: 吳劍明。
點閱率:555

 1940年代台灣光復之初,社會百廢待舉、物資匱乏,人們生活困苦,尤其一般農家,由於思想單純、民智未開,加諸教育不受重視、知識不足,非但不諳優生計畫節育,並且有著「有人斯有土、有土斯有財」及「多子多孫多福氣」的觀念,孩子接二連三誕生,於是兒女眾多嗷嗷待哺、食指浩繁,生活品質每況愈下。如此生活困頓的農村家庭,在昔日這海西的小島偏鄉裡比比皆是,建宏先生即生長在這年代。
建宏祖上世代務農,唯祖父係鄉里私熟老師。渠父親年青慧黠,於抗日勝利後受雇替同鄉「抽壯丁」應征到大陸當兵,返鄉後除繼承農務之外,並兼做日用品之「挑擔」生意,每日肩負著二簍貨品到各村子兜售,早出晚歸。母親不僅撫養弟妹、操持家務,並在家中看顧「柑仔店」,辛苦勞累。建宏身居長男,上有一姐,下有五弟二妺。父母為顧慮弟妹眾多,唯恐缺乏優良教養,則將四弟瑞、大妹治分別送給同鄉洪姓人家收養,期望能夠得到較優的適當培育。
渠七歲入學國民學校,1958(民47)年剛修完初小三年課業結束,適逢中共發動八二三砲戰。為安全顧慮,烈嶼學校全部停課一年後,政府將烈嶼所有小學三年級以上學生集中遷往大金門,成立「烈嶼聯合國校」恢復就讀。初期設於金城中正堂(金門高中),後遷移金湖中興崗(開瑄國小),食宿公費,終日以校為家,期中只回家一次,學期結束才得返鄉,至五十一學年始完成國小畢業。
小學畢業後,參加省立金門中學初中升學考試,榮幸考取,並按錄取分數高低編入51學年初中部第十七屆「忠班」就讀。金門中學為全縣最高學府,分高中及初中二部。早期招生名額有限,升學不易,能夠如願考取,興奮不已,矢志努力求學,務必完成理想學業,希望將來能夠從事公務人員,改變世代農家宿命。並憧憬著「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美玉」的美好願景而用功讀書,期盼可以出人頭地而光宗耀祖。
初中時期住校,週末返家,住宿政府補助,膳雜費自負。父親憂慮弟妹多,負擔沈重,亟待長男能夠及早承繼農務或接手生意,以便協助改善家境,逐命建宏初一唸完即辦休學。惟此刻,正是他歡喜升學,許下願景,發奮努力求學之際,中途休學非他所願。但父命難違,苦惱憂心,唯有訴諸母親求助。經母親從中向父親說明解析,終獲父親同意折衷解決;休學後先找適當工作,減輕家庭負擔,期待公職人員報考機會來臨再戮力以赴。
於是五十二年委託父親洪姓朋友介紹,赴國民黨金湖民眾服務站任職;服務站內設主任及幹事各一人,而他年僅十六,不符正職年齡,雖以「小弟」任用,但卻協辦幹事事務,負責公文收發抄寫等交辦事項,工作努力認真,頗受主任器重,可是年齡所限,無法升遷,只能安心工作靜待時機。未料禍從天降;辛苦持家的母親,竟因生育問題之醫療缺失突然往生,致令渠父精神經濟倍加沈重,於此之際,唯有更好職業收入,方能減輕父親負擔,因而萌生更換工作意念。
而建宏的母親往生後,渠父親為改善家境、另謀生計,本已首次舉家遷往大金門頂堡。不久,適逢金門公車處招考「修護實習生」(學徒),建宏便參加報考,名列前茅錄取,從此進入車輛修護與駕駛行業。學習二年後,汔車所有機械瞭如指掌,受處長與業務主管之讚賞,故該處受交通部委辦大客車駕駛攷照時,因未達報考年齡特依據「戰地政務」相關法規准予報考而及格,成為全國唯一年輕(19歲)的大客車駕駛領照者。續任一年後,考核其駕駛技術、機械知識及績效優異,晉升為正式修護員兼駕駛(假日加班駕駛)。
修護兼加班駕駛,一身二職,責任殊重。為求表現良好,與車掌小姐共事循規蹈矩,不曾暇思特別交往。但受寵未知,竟有芳華正盛、身材姣美、烏黑大眼的車掌OY小姐暗中仰慕,心生好感,主動接近示意交往,並託同事傳訊代言希望進展。惟此刻,家庭亟需經濟收入,父親命其辭職轉行開計程車,而且已備款購車預備打拚賺錢,無心論及婚事,同時又遷住山外,無奈心與願違而謝絕。
翌年夏天,一份OY小姐與人訂婚敬告親友的啟事(喜糖卡片)出現在他眼前。可新郎不是他;原可期待圓滿結局的良緣美夢,竟然被這現實的生活壓力所擊破,而譜出了一首「相愛山外溪」你儂我儂卻變調走音的戀歌~《蝕》(連載於59.8.21-8.25金門日報(圖:陳長慶、文:吳媽諒),留下這蝕碎心酸的淚痕,終使有緣人未成眷屬而遺憾。如此結局,迫於現實,非他無情。但他相信,人間處處有花香,只管努力,這路的盡頭將會是另一個美好緣起的再生。
五十年代金門駐軍多達十萬,計程車生意收入頗佳,但渠父親生意經營失利,諸多負債難以持平。深知為全家生計及弟妹學業著想,唯有再求更加豐厚的收入方得根本改善。彼時,聽聞台灣旅遊運輸業正蓬勃發展,於是決定赴台,朝向駕駛本行努力嘗試。赴台之初,秉持「能吃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信念,先受雇旅遊交通公司,工作駕輕就熟,服務敬業樂群,努力打拚、終年未休。二年後深得老闆信賴,獲邀投資購車入股;股東兼駕駛,親歷親為,業績不斷提升,遠景光明顯而易見。
家庭經濟已獲改善後,為求弟妹升學教育,建議父親舉家遷台。於是父親又再遷往台北,並覓得公立教育單位一職。從此遷台後,弟妹在父親生活安定及建宏事業順利之全力支助及勉勵下,相繼完成志願學業,從事公教企業界服務社會,而出類拔萃、位居要津:大弟清師大、高中教師退休、昆山華語學校義務教師。二弟勝世新、台灣省政府退休。三弟賞台師大地理所、文大地學博士、高師大校長;歷任文學院長、教授、講師、副校長,經常於國內外及返鄉金大、寧中等學校演講教學活動鼓勵學弟,熱心台金同鄉公益。五弟雲西湖專科、任職台北外商公司。四弟瑞美國高峰大學MBA碩士、擔任「美國李奧貝納廣告」總監、「頂好」總經理、「奧福音樂世界」創辦人、「成功新天地控股」總裁及上海、蘇州等公司董事、股東等職務,經常於國內外華人地區及大陸作企管演講,並且為人謙和,關懷弱勢,熱心參與「慈濟」、「家扶」等慈善基金捐獻及「金門烈嶼協會」、「金門書院」等同鄉公益和文教活動贊助,出錢出力,回饋鄉里。大妹治國中、學校庶務。二妹玉幼保科、幼兒園主任。弟妹都實現了理想的人生願望,各自成家立業,生活安定幸福。
尤足有幸於赴台工作中,結識公司裡同事小姐惠(賢內助),經過二年的共事交往,情投意合攜手步入紅毯,獨立成家定居北市,如願育有一男一女。夫妻勤儉治家,兒女健康成長,學習認真,成績名列前茅,並且學有專精,服務業界表現優異;子緯台大電機學院準博士、助理教授,經常赴美、德、日等國外作學術論文發表。女穎師大英語碩土、高中教師。並且都有其學業專長領域論述之著作,待人接物彬彬有禮深受讚揚。然而,為人謙遜的他不敢自詡,謂其成就應歸功於賢妻,咸認自己工作冗忙,每日朝出晚歸,兒女唯賴賢妻教養,賢妻之幸勞付出衷心感激而渠父親往生後,長兄如父,弟妺恭敬有加,則由其創議每年的過年春節或父母祭日,全家兄弟姐妹必須攜眷在台灣或金門聚會一次,藉此舉辦家族聯誼,凝聚手足親情,同享闔家歡樂,進而商討重要家族事務。並先後於七十一年協助父親實現返鄉「起厝」興建現代式住宅乙棟,及一○一年共同完成祖遺閩式傳統大厝修復之父親遺願,使其宅第美輪美奐而光宗耀祖、門楣生輝。
建宏於2014年退休,結束長達五十一年的車輛交通業。冀望退休後陪伴賢妻含飴弄孫,安享苦盡甘來的家庭溫馨。綜觀其生命過程,年少歷經無數困苦,及長協助家庭弟妹,犧牲青春愛戀,樹立刻苦耐勞、勤奮不懈的榜樣,促使弟妹見賢思齊,表現傑出,家庭振衰起蔽登上公教企商階層而門庭興旺,其奮發圖強的精神及兄弟互助上進的歷程,可謂平凡中之不凡堪為社會青少年學習的楷模而讚佩!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