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福伯
前言
我認識陳亞福先生,那是民國九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人生何處不相逢,相逢必是有緣人。
那天余族兄金象帶我赴沙美拜見南音老師吳淑珍女士,承蒙不棄,收納門下,成為唯一之男性老學生。
陳亞福先生是該社理事長,初次見面,塊頭粗勇,個性爽朗,看似老粗。相處日久,發覺此君不簡單,頭腦細膩、思慮精到,做事認真負責,與鄰為善,不記惡,不怨仇,尤其不擺身段,熱誠款待朋友。雖然是識字不多,但對事見識深遠,處事果斷,敢負責,誠乃不可多得之朋友。余嘗與朋友言,可惜他不出來選舉,最少是個基層鄉鎮長的標準幹材。亦是企業界的董事長人才。
家世
陳亞福先生,生於民國廿六年,屬牛,金門縣金沙鎮何斗里何厝村人,娶金城鎮古崗村馬氏為妻,其夫人雖非絕色,但中等身材,秀外慧中,謹守家規,照顧兒女,堪稱賢妻良母。育有兩男一女,女兒已于歸,姻緣美滿。長子從事營造業,工作順利;次子從事餐飲業,服務親切,生意蒸蒸日上。兒媳協助丈夫事業,孫子個個學業成績優良,循規蹈矩,年前在環島北路新建別墅一幢,一家和樂融融,鄰里莫不欣羨!
亞福先生,由於風趣隨和,人樂與相處,故有「亞福伯」之暱稱。近年來屢與國際南樂界交流,澳門、印尼、泉州、仙遊、陳埭、廈門、東石……,足跡所及,「亞福伯」之聲此起彼落,此老樂得合不攏嘴,可見其人緣之一斑。
亞福先生昆仲有四,從事工商業,成就非凡,妹妹一人,婚姻美滿,家庭幸福。古聖曾言:德潤身,富潤屋。亞福伯昆仲間感情融洽,彼此均能互相照顧,世間有此兄弟姐妹,讓人欽羨!
為人與風評
亞福伯個性爽朗豪放,說話粗獷,直來直往,不假思索,毫無心機,話到嘴邊,一滑溜就直直嚕嚕率性而出,說著無心,聽著有意,往往因而得罪人而不自知,有些反面評議,由此而起。
舉一兩例如下:
一、大約二○○五年左右,金沙弦管與金城某南音社,已接受大陸南音友社邀請,決定組團前往交流。
出發前幾天,亞福伯一時心血來潮,基於弦友同樂心理,臨時電知某樂社,徵詢有無意願同行,詎料該社某社員,非但表示樂意參加,並過度熱心,希望將全部經費由該員負責,諸如訂定住宿、交通、禮品購買、拍照等有關事宜,一應包辦。那知亞福伯爽朗個性,不假思索、亦不與大家商討,一聽有人接辦,反正落個輕鬆,遂即將全部交流活動費新台幣三十幾萬元,送交第三者接辦。
此訊一出,觸惱原已合作出團之合夥者,該團忿而放棄出團,不得已,乃改由金沙弦管與第三者出團,前往大陸交流。最尷尬者還在後面。
交流行程還算圓滿,但返金後,經費收支情形,究竟有剩或不敷,未作公布徵信,令人猜忌?不滿!其次南音指導老師,基於平素樂藝友誼,由大陸帶回些少禮品,親至金城致贈該社弦友,竟被彼等素甚熟稔之弦友扔出門外,吳師自認他鄉外里出門人,放低姿態,不多計較,忍辱受恥,眼淚往肚裡吞,只好假聾做啞,往門口俯身一一撿拾被丟棄之禮品,強顏歡笑,自我解嘲,裝作若無其事,尷尬收場。
似此天大誤會,誠非亞福伯始料所及,鑑此交流經費交由第三者搶辦,致使原約定合群弦友忿而棄行,又該批經費如何使用?事後又未製作收支公布表徵信,以及贈送禮品被扔丟之羞辱,甚至斷絕友誼交往,在在皆由亞福伯肇因,雖非故意,卻亦難辭其咎!徒歎奈何?
其次:二○一二年,安海某南音樂社來金活動,我(浯江南音)社熱情接待,彼此交流演唱,賓主盡歡。翌日帶往烈嶼與群聲南樂社交流,館內琴弦笙簫齊鳴,弦友鶯聲婉約,演唱正在熱烈進行。
余出外廳稍息,見亞福伯獨自在「八達樓」徘徊,乃趨與閒聊,不意彼率而謂我:讓它們去熱鬧吧,我倆不如回大金門,亦免過度疲累?余回以應進去打個招呼,彼謂進去則出不來,不必啦!於是我倆遂即不告而別,即時遄返大金門。事後被彼等怪責迭迭。此又一次失卻做人的原則,余亦有失職之處,自應深加檢討。
再舉一例:二○○七年,金沙弦管欲往大陸交流,亞福伯是主要負責人,也許是愛好心切,於眾多學員前來南音社演唱時,不經意地用大喉嚨說出「此次出演,盡量讓年輕人演唱」。詎料此語一出,引來年紀較大者陣陣撻伐,而且罵聲歷久不輟。
其實出團演出,事關團體榮譽,尤其攸關指導老師名氣,因此誰唱誰不唱,事涉專業,自應由老師安排,與亞福伯何干?他只是過分熱心而已,老年人不必太在意!不過這又是一場烏龍的誤會。
以上所舉,不過隨手拈來,類似此種事例,屢屢發生,此乃亞福伯之本性,知其人者,了解他並無惡意,只是隨心說說而已,至於對方要記恨埋怨,那亦莫可奈何。
但亞福伯可取之處可多,余非好奉承阿諛之人,背後說人短處,余既不能隱惡,但亦非有意揚善。蓋做人要有是非,說話必須公正,茲將其長處略為條陳如下:
一、說話爽直,不撒謊,不詭詐。
二、顧家庭,愛某子,其家庭開門七件事,均由其掌理,每日全島三大小市場跑好幾遍,儘為柴米油鹽醬醋茶著眼,平日或逢年過節,無須其家室子孫煩惱,真是個好丈夫、好爸爸、好公公、好爺爺。
三、好朋友:難耐孤獨,好友廣交。居家時,早睡早起,每天清晨,自四點多起床,梳洗完畢,隨即流水式地赴浦頭宮、天仁兄茶館、浯江南樂社等處茶敘,用點心。下午即跑榮湖老人館或與陳安慈兄、陳天平老師等好友茶敘,總有說不完的話、喝不完的茶,其樂也融融。
四:寬宏大量:做錯了事,該認錯就認錯,該道歉就登門賠不是,決不掩飾諉過;與朋友做夥或出外旅遊,無論購物或付一般零用錢,他老兄總是搶先支付,事後還與不還,總不計較。有時開開玩笑地說,阿伯錢多的要死,那一點點算甚麼?不是打腫顏臉充胖子,其實是量器大。不似有些吝嗇鬼故作掏腰包,三番五次假裝拿不出來,阿福伯看在眼裡,乾脆來個大方地說算啦!算啦!此種瑣事經常發生,筆者亦是小器鬼之一,與之相處日久,故略知一二。
五、謙虛不擺身價:雖然當過行政基層幹部,亦擔任數屆南音館社總幹事、理事長,出門不敢隨便掏名片、亦不隨便自我介紹,誠恐樹大招風,招架不住。在家則脫下外套,隨時整理房舍,佈置館舍,每天清晨一到館舍,即抓起竹掃把,前後打掃庭院周圍大樹落葉,傾倒垃圾,從不呼喊學生值班執行勤務,不認識的外人看來,咸認他是此間工友或清道夫。即使外賓到訪,他亦裏外忙碌,搬桌椅,安排場地,擺設茶點,汗流浹背,頸項披上一條毛巾,看來既尷尬又不忍心,可是亞福伯卻處之泰然。
六、任勞任怨忍謗:亞福伯工作勤快,任人差使,不計身分,勞怨不辭,尤其可惡者,竟然有少數不肖學生,因老師雕督較嚴,忿而輟學,竟然誣衊散播其行為不端、不堪聞問之卑劣謠言,嗣後亞福伯聞悉,非但不發怒,而且淡然笑謂:管他?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他若再不收斂,終有一天自會得到報應。
七、有遠見、識大體:彼雖無高深學問,但凡事大公無私,識大體,重禮儀。尤其處理重大事件,都有正確的主張,不可小覷他是個鄉巴佬,余常對人說,真可惜,現在是民主時代,否則派他當個鄉鎮長,無需太大的官,準是個勤政愛民、服務到家、隨傳隨到,全民擁戴的基層好父母官。
八、有擔當敢負責:觀其任里長、金沙弦管總幹事、浯江南樂社理事長期間,對人、對事、對財物,均能主動負責,挑重擔,公家有錢就還他,否則亦就作罷。
其餘優點尚多,筆禿紙長,不遑細述。
浯江南音大功臣
金沙鎮市上,原有「金沙弦管社」,設於後街,之後遷駐金沙民眾服務中心二樓。未幾,因換屆選舉發生糾紛,進而纏訟,最終鬧得不歡而散,內部分立派系,會員遂即星散。
亞福伯素來熱心社會公益,不忍眼睜睜看著一群老人無所依傍,除儘力挽留世傳泉州樂師吳淑珍老師,住館繼續教導外(按吳師來金時,李炷烽縣長亦曾交代應予以挽留,以期薪傳南音),斯時學生僅剩三數人,適余退休後,風聞有此泉州名師,機不可失,乃央託族兄陳金象引介,赴沙美拜見吳老師,承蒙不嫌老朽不才,收納門下,悉心調教。在該館與亞福伯初次見面,相見甚歡,莫非有緣,自此日日碰面,甚為投契。
經短期間與予閒談之餘,乃興起重新發起創設南管念頭,並蒙余同窗邦育兄鼎力贊助,遂即招集會員,於二○○八年三月卅一日召開會員大會。承金沙老鎮長張春傳兄提議,命名「金門縣浯江南樂研習社」,蓋其意涵全縣,不必侷限金沙一隅,獲得全體贊同。繼而諸同仁踴躍捐輸,集腋成裘,隨即選舉理監事,並選出亞福伯為理事長,張炳煒先生為常務監事,理監事會於焉成立,依規定報奉金門縣政府核准立案。
從此浯江南樂社(簡稱)琴弦簫聲悠揚,拍板曲音響亮,早晚三三兩兩,老人、阿嫂、小姐、亦有年輕小夥子,陸續按時來館社上課,敲彈演唱,增添市廛不少熱絡氣氛。
浯江自二○○八年成立以來,為提升藝術水平,每年均外出交流演出,除在本島外,數度參與大陸、澳門、印尼等國際性南音大會唱表演,前後已有五六場次之多,獲得許多讚譽,「金門亞福伯」之名亦不脛而走,金門縣鼎盛招牌,所到之處甚受歡迎,尤其泉、晉南音界為甚,嚇得亞福伯,逢人索取名片時,頻頻推說沒帶出來,予以婉謝。盛名之累可知也!
亞福伯名雖為理事長,其實像個工人,無論採購、教材印刷、資料郵寄、信函傳真、演出場地之布設、桌椅樂器之搬移鋪陳,館社布置,庭院打掃,甚至飲水提取、茶水準備等等,不勝枚舉,樣樣唯他是賴。怪不得老師生氣,數落他正事不辦,專管些芝麻蒜皮瑣事,譬如館社應安排學生值日,執行以上列舉諸事,不宜寵壞學生,以致老師不好管教,影響教學效果,思忖之餘,確有道理。
我是一個笨學生,自認老邁愚笨,又不認老服輸,雖然學藝不成,但師恩難忘,亞福伯的照顧呵護,永銘五衷,雖然目前新理事長王明梨小姐,果敢負責,甚得同學擁戴,領導有方。但仍需亞福伯大力支持,況且他是創館人,也是浯江南樂社之最大功臣!浯江南樂社不能一天沒有他,祝福他健康永泰!福壽康寧!浯江南音薪火相傳,久久長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