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食﹕健康大於美味──參加「福智樂活廚房」有感
我不是素食主義者
也不是無肉不歡族
農業社會珍惜一粥一飯的得之不易
向來鼓勵「不可挑食」
因此
只要是可食之物
不論葷素、不計煎煮
我大概都可入口
「讓媽媽認為不可口的食物只能給豬吃了!」
孩子的一句話
點醒了我「五味魯鈍」的自覺
民以食為天
民主時代
追求美食成為時尚
為了美食
不惜長途驅車、排隊等待者大有人在
但超級的色、香、味是神
也可能是魔
食安問題屢屢滾成「食安風暴」
它正威脅著大眾的健康
好吃的東西不健康
健康的東西不好吃
健康與美味
真的是對立的神魔嗎?
「福智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以「健康的美食」為理念成立「樂活廚房烹飪教學班」
唐靄玲老師拿麥克風
提供健康飲食的概念
鄭惠梅老師拿鍋鏟
示範料理的「眉眉角角」
護持的志工群熱心地觀前顧後
……
為了滿足人類對食物無止境的追求
農夫使用大量的殺蟲劑
牧人圈養擁擠的雞群、牛群
……
地球因之暖化
四時的循環因之失序
消費者的我們
不得不以「清心寡欲」來修持自己
當自己的健康的「把關者」
清心
不求十分的美味
讓食品少放那一分的添加物
寡欲
少吃一塊肉
讓雞鴨牛羊回到寬廣的青草地
把關者
明辨食物的來源、食品的成分
讓透明的資訊來督促市場、抑惡揚善
吃素不一定像吃草
美味的素食來自食材、刀工、火候、調味等的堅持
食材首重新鮮的原食物
當地、當令比飄洋過海好
刀工講求專注、工整
爆香的火候要慢火、慢煎
至於調味
隨人甲意啦!(閩南語)
已是大廚的惠梅老師說:
「我的作菜沒菜單、沒比例,憑的是感覺。」
善巧的唐老師補充:
「手上雖無菜單,心中自有次第。
次第,就是作菜的先後步驟。」
每一道飯、菜的完成
先取小部分擺盤供佛
學員再作分食共享
「好吃嗎?」
當然!
多人好吃食(閩南語)
「五味魯鈍」的我更是沒有挑剔的空間
「有心得嗎?」
有!
原來「挑食」的意義是雙重的
孩子不可挑食
才能得到均衡的營養
媽媽卻要懂得挑食
為全家人的健康把關
面對工商社會琳瑯滿目的食物、食品
消費者的我們有權利學會「挑食」
挑選健康的食材、食物、食品
社會環境會變
但「健康大於美味」的公式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