鸕鶿精采秀
在鰲鼓溼地的賞鳥平台,放眼望去,有幾支木頭上站著鸕鶿,微微抬頭、淡定佇立的模樣,頗為整齊一致,每一隻鳥好像在沉思一般,頗耐人尋味。
鸕鶿,全身黑色帶有金屬光澤,體長約85公分,虹膜碧綠色,腳為黑色,動作非常靈巧。
前些時候,友人在臉書po了金門的鸕鶿影片,黃昏時刻鸕鶿群飛,水光倒影,美不勝收,金門慈湖及太湖,由於生態環境良好,吸引不少鸕鶿棲息;鸕鶿不論飛翔、捕魚或駐足,均展現出特有的美麗丰采,頗為吸睛。
有一回,隨團去桂林旅遊,行程特別安排前往漓江參觀鸕鶿捕魚;「好精采的畫面!」只見飛翔的鸕鶿潛入水中,再昂首飛起,嘴巴已叼著一條魚,真是天生的捕魚高手。漓江漁產非常豐富,水質乾淨,鸕鶿捕魚速度非常快、效率非常高,幾乎不到五分鐘就會捕回一條魚,聽說這種鳥很聰明,能通人性,如果你熱情和牠互動,牠執行捕魚行動會非常認真,因此每當牠表演抓魚功夫時,參觀者看到鸕鶿精采表現,通常會給予熱烈掌聲,鸕鶿也會展露神采奕奕的模樣,挺可愛的!
當地用鸕鶿捕魚歷史非常悠久。鸕鶿屬大型的鳥類,其嘴巴如鉗子般的銳利,動作非常靈活,能潛水找尋目標,其喉嚨下方有一個天生皮囊,可暫存捕捉到的魚;為了不讓鸕鶿私吞抓到的魚,漁夫通常會在鸕鶿脖子的下方綁一條細繩子,讓魚卡住,以利取出。當然漁夫亦會善待幫牠捕魚的鸕鶿,在每天工作告一段落時會犒賞鸕鶿,讓牠吃飽,鼓勵其工作表現,絕不會有壓榨勞力的狀況。
鸕鶿通常要訓練二、三年後才可以投入工作行列,能執行工作的時間長達十餘年,鸕鶿與漁夫朝夕相處,感情非常好,如同一家人,鸕鶿具有鞠躬盡瘁的精神,因此往生時亦會帶給漁家無比的傷痛,聽說還有為牠們立碑者,人鳥之情,令人動容。的確,不論人或動物,唯有真情相待,才能獲得真心回饋!
鸕鶿真是人類的益友,應好好珍惜;牠們不但會協助捕魚;而且亦會為大家帶來賞心悅目的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