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現今的子女

發布日期:
作者: 張添雄。
點閱率:538
字型大小:

俗諺說:「寒門出孝子」。早期農業時代,經濟上較困難,大家庭小孩又多,子女自小即跟著生活艱困的父母一起吃苦;因為經濟因素之外,且當時中等及高等學校數目少之有少,絕大部分的小孩在受完六年小學義務教育之後,也就無法再繼續升學。
在僅僅十二歲的小小年紀,他們便靠著自小養成的刻苦耐勞精神,留在家鄉繼承衣缽作農、從事其他行業,或者出外跟著師傅辛苦學點手藝,如:剃頭(理髮)、裁縫及印刷板模……等,以便未來成家立業!即使那時的小孩子雖未受過很高教育,但因為自小即養成勤勞習性,且受到當時社會風氣樸實、重情義的影響,較懂得感恩孝順,手足之情、師徒感情也較為濃厚!
現今的子女,一般家庭生活水準皆提高,且政府鼓勵普設中等及高等學校,幾乎想讀書就有學校可讀;更因家長仍普遍存有俗諺所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舊思維,只希望自己小孩好好讀書就好,其他事情例如家事、求學經費等都不用小孩管。
因為少子化現象,父母過度溺愛小孩,小孩自小便養成俗諺所說:「飯來張口,茶來伸手。」連對於一般生活自理能力也都一竅不通,只會倚賴身邊家人,全因受到生長環境影響。
因為他們對物質錢財、求學機會的得來皆覺得似乎很容易,哪知父母的用心與辛勞付出、哪知非努力求學才有成功的一天?他們以為父母養育子女是應該的,因此,絕大部分的子女長大後便只顧自己而已,會懂得感恩圖報的正逐漸減少中;由於他們從小就從未吃過苦,在職場只要稍微受到長官責備,便無法忍受些微委屈,就想換職業;最後,部分現今的子女們便養成伸手牌的靠爸族了!
但是,目前仍有部分來自貧寒家庭的學生體恤父母辛勞,而幾乎都靠著打工賺錢,以半工半讀方式來完成學業;或許,這些有機會吃過苦的子女意會到錢不好賺之後,還懂得感恩惜福、敬重長輩!
受到西風影響,大家有樣看樣,我在路上所見老態龍鍾、行動不便的老人,幾乎都是僅老伴相伴或單獨一人而已,頂多子女出錢雇外傭推著車上老人出來散心、購物或就醫等;很少再見到有子女相隨照顧現象。
因此,現在的父母對於「養兒防老」的觀念也都早已看破而相當淡薄,只能自求多福,顧好自己的老本;甚至,有些家長抱怨自己的子女不會想到家中年老父母,平日連一通問候父母的電話也捨不得打,只在需要向父母拿錢時,才會打電話向父母央求而已;這怎不叫為人父母者寒心!雖然現代子女以薪資低做為藉口,但是以電話向父母問安,也花不了多少錢的。
現今,為人父母者如要栽培子女成才成器、知書達禮、父慈子孝及兄友弟恭,務必多費苦心!在目前資訊發達、功利主義風氣瀰漫的情況下,父母唯有多陪伴小孩,尤其在青少年成長時期,讓小孩能夠也吃點苦,讓孩子從小便養成感恩的心!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