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文教繼世長

發布日期:
作者: 楊清國。
點閱率:646
字型大小:

金門雖僻處海隅,卻人才輩出,出了四十四位進士(宋代六位、明代三十一位、清代七位),明、清出了五十一位武將,揚名台灣有十二位武將,文風武功、科第特盛,金門因此被稱為貴寶地。《金門文教繼世長》一書〈如圖〉,就是記錄保留故鄉金門這些光榮偉大的歷史,讓它傳繼長遠,為下一代子孫作典範。
 民國三十八年(西元一九四九年),政府加強金門地方文教建設,也培植造就了無數人才,據金門縣政府統計,迄104年2月,已有相當於進士的博士三百八十三位,金門籍將軍也有五十八位(中將八位、少將五十位)。為彰顯先賢,縣政府已在浯江書院講堂二邊,以及金城石雕公園「伯玉亭」四週,雕有「進士名錄」、「博士名錄」,今後縣政府將增加豎立「將軍名錄碑」以相輝映,彰顯金門特色。
 八十八年,銘傳大學奉准在金門成立在職碩士班,斯時雖明知自己正處於「好讀書」而「不好讀書」之狀況,正在徬徨矛盾之際。承蒙縣彥鄉賢銘傳大學文學院陳院長德昭老師,蒞臨城中鼓勵招生,於是由我校長「帶頭」報考,再鼓勵學校同仁響應,「皇天不負苦心人」,我終得以成為銘大碩士班年齡最大的「老學生」,讓我的人生,因而更充實、更美好、更有願景!
 經過二年的苦讀,終於修畢碩士的課程,畢業成績,竟然榮獲應用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班第一名。然後開始又廢寢忘食,趕寫碩士論文,在此期間。幸蒙指導教授陳院長德昭老師、紀教授俊臣老師,一而再,再而三的提示、鞭策、教正,才能勉強撰寫成:《金門縣地方文教演進之研究》此篇論文,而且也是本班第一名通過論文評審,榮獲碩士學位者,這些成就都出乎我預料,非常感謝諸恩師栽培,也感謝眾因緣成就了我。
 九十一年完成的論文,經過十年後的文教演進,今再彙整出版成書,報導文學作家楊樹清認為此書很有參考價值。他強調的內容包括:報導金門各書院、華僑建校、將軍建校、民國三十八年前、三十八年後金門各級學校,收錄百年金門各中小學歷任校長任期名錄。解嚴後金門高等教育興起情形、進士名錄、博士名錄、將軍名錄、以及朱文公的教化、胡將軍的宏教、金門地方文化出版品與文史工作者成就等報導、還有金門地方百年教育回顧、金門文教百年大事記等,都很有供人參考的價值。
 為了感念鼓勵我的恩人,以及補充本文之不足,特別把汪毅夫史學家為拙作《金門教育史話》寫序的「金門史稿之科舉和教育」,當作代序一;把北京師大書法學系鄧寶劍主任為拙作《書法我的愛》寫序「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當作代序二;把黃克全作家為拙作《樂在分享第二集--未來島嶼未來佛》寫的「亦儒亦佛一文士」,當代序三;把楊樹清作家主編<鄉訊>時報導我的「鄉訊星期人物---楊清國」報導文,當代序四;把銘傳林妙影組長訪問我的師長「四十載杏壇歲月重作學子--訪城中楊清國校長」的報導文,當作代序五,感謝他們對我的鼓勵與愛護,也把拙作《我的家鄉我的愛》---回眸故居湖埔村金門古厝紅磚文化人文對話當代跋。
 《論語》「述而」篇云:「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我確實正效法孔夫子「教不厭、學不倦」的不老人生觀,保持終身工作、終身學習,老當益壯、老而不廢。校長退休入佛門學佛--學佛所說,學佛所行;希能拜佛求智慧,追求人生的慧命。繼續以弘揚金門與佛教文教來安度餘生,來從事我人生的第二春志業。我要健康老化,活躍老化,進而自我實現。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