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黑便士」到風格獨特的個性化郵票
在電影「艾蜜莉的異想世界」中,女主角艾蜜莉率直又純真的內心世界,讓每個畫面都像是一幅幅的畫,美得令人驚艷。然而在郵票收藏的方寸之間,也有著像女主角艾蜜莉一般的異想世界。其實有些人不知道,在郵票出現以前,遞送信件的費用往往是由郵差按照路途的遠近,向收件人收取費用而不是由寄件的人付費,然而寄信的費用是非常昂貴的,很多貧窮的人根本無法負擔昂貴的寄信費用,所以在當時存在著諸多不合理的問題。
到了西元1840年,才由英國人羅蘭希爾爵士發明了郵票,郵票的圖案則以維多利亞女王十八歲登基時的側面頭像為主體,郵票背面刷有背膠但沒有齒孔,俗稱「黑便士」,是世界上第一張郵票。而中國的第一張郵票,是在西元1878年由清朝所發行的海關一次雲龍郵票,俗稱「大龍票」,郵票圖案是一條襯著雲彩的龍,稱為「雲龍戲珠圖」。以雲龍為圖案設計的主體,在當時是具有皇帝的象徵意義。
時代不斷的進步,郵票也跟著改變,除了圖案的創新設計以外也不斷的研發新的印刷技術,包括運用具有香味和發光特性的油墨,以及觸感如絲絹材質的紙張和特殊印刷技術的雷射全像膜等方式,讓郵票以不同以往的風格樣貌,讓更多不同客群的人都喜歡它、收藏它。然而除了使用印刷技術印製具有收藏價值的郵票以外,郵局也推出一種個人化郵票,讓喜歡收藏郵票的人,也可以擁有屬於自己獨特風格的客製化郵票。
個人化郵票的出現最早是在1994年由加拿大的郵政推出,是一種以手錶形狀圖案的組合式個人化郵票,將國名和郵資印在圖案的兩側,中間空白部分供客戶按自己意願黏貼圖案,這種獨特創意的個人化郵票受到熱烈回響。到了1999年在澳洲墨爾本舉辦國際集郵展覽,澳洲郵政推出了世界上第一種附票式個人化郵票,解決了組合式個人化郵票要自己動手拼裝黏貼圖片的困擾。
2009年斯洛文尼亞發行了一款泰迪熊圖案的個人化郵票,不同於之前加拿大及澳洲發行的組合式個人化郵票及附票式的個人化郵票,泰迪熊圖案是直接印在郵票的正中間且沒有附票,看上去就像一枚正規發行的郵票。台灣的第一套個人化郵票,是在民國92年12月12日發行,以年輕族群常用之祝福話語為主題,附票的部分則可加印個人照片,讓每個人都能成為郵票上的主角。
在個人化郵票的世界發展史上,有人認為澳洲的附票式個人化郵票是世界上第一張印刷的個人化郵票,也有人認為是加拿大的組合式個人化郵票才是世界上第一張個人化郵票。但是不管誰是世界上第一張個人化郵票,客製化的服務已經是郵票未來發展的趨勢,因為精美的郵票不只是要具有收藏的價值,也要能夠走入消費者的個人生活,因為生命中的點點滴滴,都是值得我們去珍惜和收藏的美好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