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尊師重道

發布日期:
作者: 張添雄。
點閱率:3,459
字型大小:

「尊師重道」指的是尊敬師長,重視應該遵循的道理,它是我國傳統的儒家觀念。俗諺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因此,「尊師重道」乃是一項傳統美德,當中含有許多的道理。尊師蘊含著一種謙恭有禮的求學態度,使我們平日能夠聽從老師的教導,而更加好好地學習。
俗諺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古今中外,凡是有所作為的人物,如:企業家、政治家、藝術家、教育家及作家……等等,無不尊師重道,懂得感恩老師以前的教導之恩。
我國尊稱孔子為至聖先師,因為他的弟子及後人都敬佩他在教育上「有教無類」和「學不厭,教不倦」的精神,並辛勞奔波周遊列國,獻給各國國君治國之理想政策,雖未獲得各國所重視與採納,但仍不改其志,其憂國憂民之心著實令人敬佩不已!
尤其,在高屏六堆客家地區就特別重視「尊師重道」的傳統優良習俗,六堆地區的讀書風氣亦隨之鼎盛!因此,擁有「博士故鄉」美譽的右堆高雄市美濃區以及後堆屏東縣內埔鄉便培養出無數優秀的老師與各方面人才,左堆佳冬鄉則培養出眾多懸壺濟世的名醫;由此可見,尊師重道與學生學習成就是息息相關的!
俗諺說:「名師出高徒。」如果學生平日不尊重老師,上課時不聽從老師教導、不遵守上課秩序,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例如上課時講話吵鬧,則學生如何能靜下心來好好地學習,以吸收新知識?學生又如何能接續做深一層學問的探討?如此,學生所學將停滯不前、事倍功半,而在學行上一事無成,未來又將如何能成大器?
唐朝韓愈於《師說》一文中所提到的教師的三個責任「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指老師是教導學生,說明道理,解釋疑惑者。同時,老師的諄諄教誨,也使學生得到了很多啟示。追求學問與道理,就是尊敬老師的原因和目的,因為老師就是啟蒙及開導者,老師教導學生,使學生能夠接通知識與文化,讓學生學會做人做事的道理。
今日,社會風氣瀰漫著功利主義氛圍、處於叛逆期的小孩、少子化現象導致家長過度溺愛小孩等因素;尤其,在禁止體罰入法後,家長埋怨老師的管教態度情形下,老師動則得咎,讓老師不知為何而教?也讓老師的尊嚴、社會地位,受到極大的挑戰;目前,社會出現了「道不重,師不尊」的怪異現象,「尊師重道」只不過是教育相關單位喊喊口號而已!
一個受到學生及家長尊重的老師,除了視學生如己出般教導學生,並以「只知付出,不求回報」的態度去感化學生;讓學生們能感受到老師真心誠意的善待他們,發自內心去模仿而在學行上勵精圖治,此即對老師最大回報,也是對老師的一種感恩!誠如遇上一位好老師,勝過讀萬卷書。老師唯有如此作為,才能重拾社會上往昔的「尊師重道」優良傳統風俗。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