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平淡的境界

發布日期:
作者: 吳如明。
點閱率:781
字型大小:

在農曆四月十二日金門最熱鬧的迎城隍慶典活動前四天,接近中午時分,尚義機場的入境處,擠滿接機的導遊、鄉親及計程車司機。忽然有一個接機的人群,約7、8個全身著黑色的鄉親,引頸企盼焦急著等待出關的人,而機場外面也有一個道士在等待。只要是金門人,立馬想到這是長輩在台灣過世,屍骨火化後,送回金門安置的戲碼。要安置骨灰在塔位,是要看時辰的,所以家屬最怕班機延誤,誤了時辰,對金門人的長輩來說是最忌諱的。
終於看見有人捧著遺像、骨灰、小小竹籃出關,剛出大門三個孩子跪迎來者,孩子的母親在側,大兒子捧骨灰,老二拿遺像,老三拎著竹籃,道士引領上車,好友友人與孩子的母親是舊識閨友,攙扶著這位往生者的夫人,一路相陪到縣府所屬火葬場的塔位,隨著道士的引領作法,約一個時辰的繁瑣作業,終於安置完畢。此時已是下午二點多,大夥誰也沒有進食,回到老家,七十幾歲的婆婆,正淚眼端視往生者之遺像,口中念念有詞。媳婦帶著孩子跪在婆婆前說,媽,我們回來了,孩子們也輕聲叫著:阿媽。媳婦哭著說:媽媽,對不起,我沒有好好照顧子雄,媽,請原諒我。婆婆慈祥地回說:傻孩子,這是他的命阿,免怨嘆啦!
當晚「友人」陪她深夜,她抱著她在懷裡,讓她盡情的發洩,哭了許久,兩人淚眼相對,大學時,同是天涯孤獨的兩人,感情甚篤,彼此交心,情過姊妹。不然友人告訴我這個故事時,何以淚如雨下,不是觸動真情,少見一個理智的女人,怎會有聲似泣,音如訴的悲傷呢?摯友間的至情至性,由此可見一般啊!
這位媳婦是外省第二代,王以真,河南洛陽人;先生李子雄,金門人。兩人在同一公司做事,由相識、相知而相愛,交往三年後結為連理。時年28歲,先生31歲。次年冬末,老大出生,金門人對於長孫相當重視,隨後兩年老二、老三陸續來到人世間。對於夫家歡喜異常,原來公公早逝,只留遺腹子,沒有兄妹,隻身影單,婆婆相當辛苦將兒子撫養長大,如今有了三個男孫,怎不叫婆婆歡心呢?當時我們住在台北,只留婆婆單身住在老家,婆婆一向身體健朗,故尚能自行打理生活三餐,民國98年,那年婆婆70歲,先生50歲,三個孩子分別是18、16、14歲,就讀國、高中。農曆七月為了要拜好兄弟,婆婆不幸摔倒,導致骨折,不良於行。先生與婆婆自小相依為命,母子感情甚篤,堅持辭職公司工作,獨自回來金門照顧母親。為了此事,夫妻爭執多時,卻爭不過當孝子的心。於是先生放下在台北的工作,毅然決然回來金門照顧母親,他認為我可以照顧這三個孩子,除了工作,我還要維持這個家。五年來他回台北不出五次,他把重心完全放在金門,他認為母親重於一切。所以,這五年來我們漸漸習慣他不在家的生活,偶而通通電話,話話家常,沒有太多的關心與關懷,孩子的考試也未曾提及,由此可見他們母子情深勝過對自己的妻兒的感情。
直到去年底,他胃一直不舒服,以為是飲食出問題,就吃了很多廠牌的胃藥,拖了半年,不見好轉,只好去照胃鏡,赫然發現胃裡有異物,遂轉往榮總做更深入的檢查,三天後,不幸的報告診斷,胃癌末期了,周遭的親朋好友,介紹各種中藥,最終回天乏術,於母親節過後第七天,離開人世間,時年56歲。這五年前,我們也曾在逢春節或暑假帶孩子回金門來看婆婆與老公,每次回來,他總是會開車來接我們,我們逐漸習慣家分兩邊,老公負責在金門照顧婆婆的印象。可是,這次因為必須由孩子來接骨灰,所以我們先一天回來,卻不見你的存在,也不見你按往昔來接我們,才驚覺你真的離開我們了,也不曾入夢中。
當晚,夜深人靜,我獨坐床前,看著桌上的電腦,你的身影彷彿還在,我無語問蒼天,為什麼生命是如此悲哀?人生又是這麼坎坷,怎麼不令人感傷生命無寄,人生無依,天命無常而且慘忍冷酷!不覺悵然淚下,這豈是人之常情?質疑人世間的一些凡俗細人,在這天命的控制之下,只是網罟中的游魚,樊籠裡的飛鳥。萬物之靈的人類,就變成了蠕蠕而動,踽踽而行的可憐蟲了。只能無奈地向這空幻飄渺的天命,祈求一點點冷冰而苦痛的生活,乃至於在寂寞黯淡的苦苦尋思中,作悲慘的滅亡而已。誠如李商隱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對人生,絲盡而情不斷,淚乾而意尤深。那麼春蠶之死,蠟炬成灰,乃是人生在外形象的變化,人類生命大化之必然而已,誠然微不足道。
回想當初你執意回鄉,照顧婆婆作一個孝子,讓我們獨自生活在都市叢林裡,或許你認為我們可以自己照顧自己,可我們需要你的關懷與愛。但因你與婆婆自小相依為命,母子感情甚篤,我實在找不到反對的理由。而且,家分兩邊,對於你也是無奈,也是折磨。我們都曾努力過,懇請母親搬來與我們同住,然生活環境的差異,無人陪母親打四色牌,也沒人可以幫忙拜拜等等理由,無法取得母親的理解與體諒。最後你說只好你自己回來照顧母親,原以為我們可以如此平安健康的生活,直到母親百年,我們一家就可以團聚。沒想到你卻先走於母親,人生無常至此,自今爾後,你叫我們怎麼過?你忍心丟下我們?或許你可以解脫了,但卻將痛苦與悲傷留給我,讓我惶惑和恐懼,憂患惆悵無處寄了。
往後的日子,我該怎麼安排,是我繼續扮演你的角色,留在金門照顧母親,讓三個孩子留在台灣就業或就讀?還是全家都回來?那孩子的就業或就學該怎麼辦?我的工作又該如何安排?種種問題都一再困擾著我,你可否在夢中告訴我該怎麼辦嗎?回來數天了,卻不見你來夢中。你怎能忍心讓我承擔這麼大的擔子呢?盡孝道與現實的生活,正不停地考驗著我的智慧。這種內心的煎熬與無奈,有時我倒希望讓我先走,你反而比較容易處理這個兩難的痛苦。
經過這兩天與孩子們的商議,孩子們同意我留下來照顧奶奶,三兄弟回台北就業或就學,老大與老二每月各寄5000元給媽媽,以供應金門家中的開銷。每月輪流回來一次看顧奶奶與母親,代替父親行孝道,以期讓這個家能持續下去。這無可奈何的決議,終於決定了在未來的歲月,家中每一份子應盡的義務與責任,是苦是樂,全憑各人的在不同的角度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只是信奉基督的我,往後又該如何與婆婆相處,才是最大的難題,或許正考驗著我的智慧與能耐。
在作頭七的那晚,友人特地去陪她,直到午夜才回家。在路上友人感慨萬分,人生無常,生活在這個多變的社會裡,儘管人生故事的各種情節,是圍繞在一個「情感的死結」作錯綜複雜的發展。人類的痛苦似乎也在不斷的延續,人類的憂患也永久存在,可是正因為人的生活有了充沛的情感,才使人感覺生活多彩多姿,生命的珍貴偉大。
對於療傷最佳良藥,莫若「時間」,時間不斷的流動,將帶走每一個人的哀傷與喜樂。每一個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因而必須從頭認識生命的虛妄與死亡的必然性。縱然聖人或偉人,任何一個人都會因時間不斷流逝,陸續將每一個人帶走。有了這個領悟,你才能昂首面對陽光,面對屬於你自己的歲月,坦然又平淡的生活。
一個人,當他的愛、憎、執著、捨棄以及一切力量達到了頂點之後,必然逐漸趨之平淡的境界,只有至情之人,才會對熙熙攘攘的大千世界,對這芸芸眾生,作無盡的沈思,作內在的掘發,人由平淡趨之於永恆,乃是人生最高境界。祝福好友能深刻感悟,人生的平淡境界,是一種反虛入渾的精神狀態,彷彿由一支震盪的琴弦上發出的微妙音韻,到了至情之境而顯得寂然無聲一樣,是人一生最樸質、最高遠的一瞬間。
後記:這是友人轉知的真實故事,正在金門這裡上演。人類作為整體,和世間萬物一樣,其實也是生生不息循環不已的。故葉已墬,而新芽方萌;前者已逝,新秀繼起,所謂「薪盡火傳」是此意也。換言之,人類的生命是綿延不絕、永無盡期的。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