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筆字體之美
朋友分享一個社群網站連結,內容專門為喜愛用鋼筆繕寫的網友,提供一個彼此分享書寫心得和發表的平台,在豔麗繽紛和多采多姿的網路世界裡,這種具有文藝、古典和生活隨筆性質的社群,無疑是一處讓人覺得心曠神怡的網路資源。
我們看到網友分享的作品當中,除了詞藻優雅而且具有內涵之外,當然也把重點放在鋼筆字「收放自如」的特質,所以呈現出來的小品創作,絕大部分都是頗具水準的硬筆字體。
以往我們只是知道毛筆可以寫出書法之美,而且國外一片中國熱潮的趨勢當中,很多外國人開始用毛筆練習寫字,其作品不管是上乘之作,或是歪七扭八的圖騰,通常都會讓我們覺得備感親切,甚至因此以身為中國人和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引以為榮。
不過書法之美竟然也可以在鋼筆字體中呈現,好比有一位網友喜愛宋徽宗的「瘦金體」字型,可是原本書寫字體的高與寬比例為二比三,後來經過好友建議的意見認為:「寫瘦金體要如鶴立」才能夠凸顯出其獨特之風格。
因此他便嘗試把高與寬的比例調整為三比二,讓字體與字型看起來更為高挑和優雅的樣子,於是他就把這些變化過程分享在網站內容當中,讓許多網友們都可以欣賞和切磋。
其實在網路資源豐富、鍵盤與觸控科技日新月異的年代裡,本來人們利用硬筆書寫的機會就已經大為降低,遑論以毛筆寫書法來修心養性了,所以知名書法家董陽孜就感到極其憂心忡忡,尤其她看到國外人士熱中學習中國書法技巧之餘,又有感於大陸教育部門特別制定了「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要求全國小學三年級以上的孩子都必須開始修習書法課;可是反觀國內小學的寫字課消失後,是否恢復至今仍然尚未可知,因而讓董陽孜備感揪心之際,乃馬不停蹄的為台灣書法教育到處奔走和請命。
例如根據媒體報導,董陽孜以書法家的職責與使命,熱心推廣文化藝術相互結合的藝文活動,她曾經在國家劇院演出的《騷》這一個劇碼,就是橫跨了書法與戲劇兩個範疇的藝術創作,她運用「書法、舞蹈同台呈現」的風格,在國家劇院實驗劇場演出滿堂采,締造了一個既古典又新穎的旅程碑,同時也獲得各界之高度震撼與肯定。
相較於藝文家與劇作家所憂心的教育百年大計議題,上述提及台北鋼筆書寫協會所創立的宗旨,則在網站明確指出:希望藉由人們握筆的姿勢與力道、加上和墨水、紙張以及鋼筆之設計,來體會這些素材之間的互相關係,是該會極為專注的方向;所以他們鼓勵大家多寫字的用意,就是期盼在寫字過程中,能夠在體會出這些差異之餘,更得以善用手中的鋼筆和融合當下的真正情愫,來寫出具有自己獨特風格的硬筆作品。
鋼筆書寫協會希望和推崇的硬筆創作境界,剛好也和書法家董陽孜念茲在茲的意念極其符合,尤其兩者都是藉由外在書寫的過程,來呈現出蘊藏於內心世界豐富與美好的須彌山,以及抒發娑婆塵世當中的喜怒哀樂等各種心境,然後藉以編織充滿瑰麗而繽紛的美學人生。
當我們看到這兩種不謀而合的藝文活動之際,不禁同時也想到最近頗為熱門的「文創」紛爭議題之餘,似乎特別讓人覺得備感遺憾。
對於這個兼具政治、文學、社會和藝術的文化創意之話題,坊間已有多位學者和媒體人紛紛表達了精闢入裡的看法,而且社會上也有多元聲音,來表示認同和不屑的意見,所以讓這個話題更充滿了挑戰性與爭議性;不過我們覺得最終造成這種局面,想必絕非是當初提倡文創所願意看到的本意了。
所以我們認為一般普羅大眾,比較能夠從中所感受到的藝文氛圍,就是在細膩與平凡的日常生活瑣事當中,來體認藝文活動其所代表和蘊含的意象,以及給予人們之生活所帶來的改變與充實,是否有助於豐富人生和提升生活品質而論定,如此才是融合生活真實面向的藝文活動;人們把這些細小的議題融合起來,也許更能夠品嘗人生充滿著多采多姿的內涵,以及蘊藏在其中的美學意境。
因此倘若我們從硬筆美學知道了這種訊息所傳遞的意義,那麼爾後在瀏覽網頁的時候,也許可以發現人生許多美好的境界,並不只是存在於學術殿堂當中而已,反而是領會到處處皆是人生、時時有巧妙情趣的生活美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