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如朋友
同事淑燕平日的最大嗜好,就是和女兒出門壓馬路,到處吃喝玩樂。她和年輕人一樣,喜歡在網路發好康東西的開箱文,在動用美食之前,必定會先拍照,手比個大大的「YA」,在臉書打卡。她常和我津津樂道,每次店家都誤認她和女兒是姐妹,她總是滿心歡喜。
事實上,淑燕從女兒出生以來,所採用的教育方式,也和一般強調權威的父母不同。她從來沒有責備女兒,或是大聲斥罵,而是陪女兒一起學習、成長,參與女兒的活動,如果女兒有做錯的地方,她會溫和的提供意見,建議女兒如何做會更好。不過,要是母女有意見不合的地方,她不會堅持己見、倚老賣老,而是聆聽女兒的想法,甚至是欣然接納。像是淑燕熱愛用手機替開動前的美食拍照,就是仿效自女兒的做法,而她也喜歡玩各類的網路遊戲,級數頗高,同樣是受到女兒的影響。
簡單來說,淑燕完全是將孩子當成朋友看待,而非需要時時呵護的晚輩。這樣的態度,讓女兒可以自由自在的成長,有主見,同時也很懂事。女兒在學校裡成績不錯,淑燕為了獎勵,想買最新款的智慧型手機給女兒,卻被拒絕了。女兒說,她班上一些同學家境清寒,連陽春型的手機都沒有,她也不該過度的張揚、炫富。女兒的想法,讓淑燕很感動,兩人關於獎品,討論了許多,最後,淑燕聽了女兒的意見,買了各地好吃的名產、零食,分享給同學吃,那些同學們,也感謝淑燕女兒的貼心。
淑燕認為,雖然女兒是她生的,但不代表,她就是媽媽的附屬品,而是需要尊重對待的個體。她採取這樣的教育理念,幫助孩子建立成熟的處世觀念,學會表達自我,而她也願意站在女兒的角度,參與女兒的生活,像是到了假日,母女經常跑去聽偶像團體的演唱會,或參加簽名會,實際上,淑燕追星的模樣,比女兒還要瘋狂,反而讓女兒感到不好意思。
我相信,父母要是能把孩子視如朋友,就能縮短彼此的心理距離,所謂的代溝問題,自然就會消失於無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