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海角前哨追憶曲

發布日期:
作者: 神盾。
點閱率:1,462

 一、前言:
數年前,李文俊還在金寧鄉當鄉長的時候,我已自公職退休,返故鄉金門探親順便到鄉公所探班;不期然的相遇於走道上,鄉長首先說:
「同學你現在可是孔老夫子的弟子─賢人(閒人)了。」
「你不也可以嗎?誰叫你那麼熱衷政治,為國為人民唄,值得讚佩!俺沒那麼偉大的抱負,那美好的仗,俺已經打過了不是?」
「是啊,你當年突然決定投身軍旅,我們都很驚訝,不過後來老天也給了你很多福份,所謂『條條道路通羅馬』正是咱們彼此的生涯寫照,終於殊途同歸啦。」
緊接著,行政課長李沐龍(原名李增涼,現調農業觀光課)說:「同學我告訴你,你當年在古寧頭西北角那個『家』已經崩塌入海了你知不知道?」
「什麼?真的?那咱們金門地圖豈不缺了個角啊?」
「不久前去附近履勘發覺沙灘上躺著貴據點的部份遺蹟時,先是一愣,但想到人世間本就是滄海桑田一再上演著,也就釋然了。」
「那倒是,這樣的滄海桑田也就使當年在那服役的一位充員兵退伍後考上東吳大學法律系再留學日本早稻田取得博士回母校任教授職兼系主任又兼高雄大學法律教授,也就順理成章了。」聽我一口氣沒有標點符號的敘出滄海桑田,同學先是睜大了眼睛凝神靜聽,緊接著興致來了:
「來來來,到我辦公室坐坐敘說端詳吧。」
一落座,我就話匣子開了:
「民國63年底吧,777(軍方術語「拐拐拐」)觀測所所長黃永豐返台休假,他是我校常9期的學長,當時連長考量我們常備士官任期長,應在多種職務上歷練,以便來日積累經驗發揮所學做出貢獻,就命我去與學長交接了。」
「說說那『天才兵』吧!」
「那個三年役期的天才兵叫『陳子平』,家住台北縣新莊,讀的是家附近的私立恆毅中學,反應靈敏,需知當年沒有這種條件是不會被外派到這種所謂『涼缺』的,不用出操上課衛哨機動任務等等羈絆唄,值勤外時間都是你的呢!這多出來的時間成就了一位大學教授級人物,能不說是軍隊造就出來的機會嗎?我剛到所時,這兵很熱心,大我幾歲吧,他告訴我,咱這裡說是最前線─其實最危險的地方越安全,單號匪砲擊都打到二線以後俾利灑傳單唄,戰啟固然會先端了咱們這種職司耳目的單位,但誰先端了誰還不知道呢,烽火硝煙裡誰又能幸免於難呢,所以『既來之則安之』的安慰俺一番後,說到好處了─你看這天涯海角景色多美好,可以調劑身心,可以多讀書練身體,你剛來,先看看這『敵我機艦識別圖』內所有資料要熟悉,這是咱這單位的基本功。師裡、金防部不定時來抽測,但也別太耽心,有方法─你看,既是厚紙板圖鑑,每種機艦拆割成一小方塊堆疊像樸克牌不?閒暇沒事抓取一張就背,像背英文單字的小本子般,日久漸熟,何難之有?我不但背這些資料也背大學考試用書,自信可以完成我退伍後的心願,我願意以我校『有恆心有毅力』校訓與你互勉。」
「這麼說你也是因為他的啟示才在退伍後順利考上公職當上高官的?當然你在國中時原本也成績優異嘛,所以你選擇從軍,當年的確讓我們跌破眼鏡。」
「耳濡目染,多少受到影響啦,後來我調進士林官邸,他果真考上其心目中的東吳法律,這時候老天又把我們安排在同一條動線上了,福林路上我們常相遇,之後我調七海內衛,他也為留學事忙碌著,就各自在規劃的領域裡努力奮鬥著……」。
「我記得當年他們有5人是睡在崩塌下海的那一塊,那是海角崖頂往下開挖RC鋼筋水泥澆灌成地下建物那種『被覆式掩蔽部』啦,那個時候走階梯下去寢室地板已感輕微搖晃似懸空的空中樓閣,每次夜間就寢時,他都說晨間能安然起身就是上帝給的最大恩典,沒想到這恩典能延伸近40年,我想後來應該也沒給人住了,部隊設施應有所改善,像現在也荒廢的鎮西連部─不是後來都在地面也RC起來一大片?規格直比台北當年衛戍師營舍,與咱們當年潮濕坑道真不可同日而語啊!好幾回到北山想進去探望我的『老家』,都被據點衛兵擋駕,現在那裡的播音站早廢啦,步兵連據點也被『海巡』取代了,一年好像只有什麼特別節日才會開放局部參觀吧?期望有朝一日能回去憑弔我的老巢,那裡有我許多難忘的回憶。」
二、序幕-且讓「傻妞」粉墨登場吧:
這裡說的主角是當年我們「鄰居」古寧頭播音站─我們給她取了個外號「傻妞」者。之所以綽號「傻妞」其來有自,台灣充員兵認為她「白目」少根筋唄,有話直說,人倒不壞,我們都是把她當「哥兒們」看待。
1975年初,她臨時「徵調」了我觀測兵的鋼盔以及卡賓槍彈帶等當道具,說不久要輪調別處了,要拍張照片紀念唄,物件也就「應徵」了,哥兒們也就樂了。
「報告那個大姐,一線據點不能拍照喔!別害我們的啦。」我學著原住民的語調促狹的喊道。
「想嚇唬誰啊你!又不拍你內部機密設施,以大海做背景總可以吧!?」說著間,把那年代稀有的CANNON往我懷裡就是一推,那嬌嗔起來的力道還真猛呢─若是去體幹班受訓一番豈不一掌劈死一頭牛!
「是是是!誰叫妳們國防部衙門大!沒人敢惹妳好不好?!」(按:彼時播音站隸屬於國防部心戰總隊)說著間,姑娘腰肢款擺,高跟鞋磕磕磕就登上了咱們露天觀測台,這裡配備著高度的望遠鏡,是給高賓蒞臨參觀用的。
「就在這裡給我拍了,你覺這Pose怎樣?」
「帥呆了!」於是乎就留下了這歷史鏡頭。
「喂,我說小朋友─昨兒下午你跟一位弟兄是怎麼從崖邊溜到沙灘的?你們不怕地雷炸你們個粉身碎骨啊?」滿足了這娘們的需求後,顯然又想得寸進尺搞出什麼狀況吧?
「不就從崖邊通往57戰防砲的小坑道射口垂降下去唄,不過妳可別效法啊,我們可是有任務的。」
「有啥鬼任務啊?不就是想到沙灘溜達撿貝殼什麼的?!」
「報告那個大姐,可別冤枉人喔,咱們是下去收拾對岸漂來的『海漂』喔!豈有閒工夫搞瓊瑤式的海鷗飛處浪淘沙紫貝殼般詩意。」說著把「戰利品」宣傳單拿出在手上揚了揚。
「你還沒答復我雷區你怎避開的?」
「噢,崖邊沙灘沒地雷啦,我學長在交接任務時說了,原先我也不相信,妳沒看那蚵田羅列在前?蚵民怎麼橫行無阻進出的?」
「耶,我很好奇,蚵女工作老半天,內急怎辦啊?」「躲在蚵石條間就地解決唄。」
「這麼說豈不讓你們望遠鏡給看個精光?」
「不是說了嗎─她們躲在石條間尋求掩蔽啊,倒是幾次觀測對岸航行而過的機帆船(大多是運補的,捕魚的少),看到婦人蹲在舷邊解大號的雪白屁股,那架勢宛如氣吞山河呢!」(上)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