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海角前哨追憶曲

發布日期:
作者: 神盾。
點閱率:1,534

「少貧嘴,你個小鬼頭……只是我搞不懂她們屁股為何朝向咱們這邊讓你們這些臭男生看個夠?─唉,這幾天看你什麼時候有空……」
「屁股朝這邊─風向的關係唄,妳以為老天給咱們這福利啊?還真噁心呢。─想約會嗎?早說嘛。」
「是要跟你約會,這一季刮東北風,我們播音放送使不上力只好循例停擺,看什麼時候帶我到下面沙灘走走,就你們昨天走過的地帶,都來這裡幾個年頭了,就剩下這邊沒踩到了,群鷗聚集沙灘這麼美,總有些遺憾不是?」
「那是,不過絕不能是妳那理由,就潮汐時間算,約計下午時分海漂一到,咱們就下去執行任務吧,但可別穿這高跟喔。」看來不成全這娘們的心願是不會死心的。
午後,我依例提起AN/PRC
-77無線電到制高點的對空監視哨機槍座上,正抖開接上7節的長天線,準備與太武總舵口哨試通(彼時7字頭觀測所有兩個公婆:除了係防衛部直轄受其值班高參督管外,另因地區範圍也受師戰情管制),所謂「口哨試通」是用舌齒唇組成聲音依Morse Code互相呼叫,倘會用口哨吹奏出曲子自然可以噓聲順暢焉;這當兒,傻妞已迫不及待自地下播音室拾階而上,大嶝島的高分貝擴音喇叭正隨東北季風囂張的傳來澎湃飛揚的「解放軍進行曲」,伴隨著傻妞登登登的節奏步子逐漸浮出地面的還有她的尖銳喊話:
「聽你再這樣的噓下去,我可是忍受不住要衝去洗手間了……」人尚未到,聲音倒是夾在對岸震耳欲聾的播音裡隱隱約約的傳到了。
我比了個禁聲手勢示意其別打擾,執行任務中,防衛部(按:目前太武總舵77X已裁撤)那些官們可不是好惹的,記得多霧的日子,能見度差,運補船隻在哪出現哪裡消失,附近觀測所報有座標,咱們卻報「消失霧中」,好像是咱們偷懶故意敷衍謊報唄,官爺無法忍受咱們申訴理由卻還振振有詞,電話一擱,吉普車風馳電掣朝發夕至,一頓排頭讓吾等見識中華官腔威力,雖然終於官車揚長而去,但大夥彷彿仍置身方才的震撼教育後的地動山搖,猶有餘悸,是以,豈敢造次?
這妞終於忍受完俺的例行公事,再度發話了:
「看你今天怎無精打睬的,不願意陪本姑娘沙灘漫步乎?」
「冤枉人好像成了閣下專利了,難道妳不知道今日凌晨天寒地凍裡,我們又抓著大三角板去到處測量數落彈幾發嗎?幾乎徹夜未眠原本還冀望今午可以補個眠什麼底,誰知半路裡殺出妳這個程咬金,天可憐見……」
「不會吧?昨天雙號,今天才是單號,想騙誰啊你?」
「報告那個大姐,我看妳在那厚重鐵門掩護的地下寢室裡可是睡死乎?當然對岸為灑傳單落彈都在二三線去了,以致妳安眠九天之下渾然不覺、不知人間疾苦,情有可原,但昨天雙號一過午夜不是進入單號?這簡易數學妳不會不懂吧?對岸那些個妳常喊稱的『親愛的共軍弟兄們』更不會不懂的,看他們是見不得我們太閒似的,非得要在三更半夜找些活兒整整我們咧。」
「這麼說來,咱們國軍的雙號反砲擊是不會鑽這種數學漏洞三更半夜去故意騷擾對方軍民的啦!這不也就是仁義之師與虎狼之師的區別所在呢!?好啦好啦,不同你搞這勞什子數學了,海面上果真隨著潮流漂來不少對岸的東西呢!我們是不是等浪潮打上岸、潮退了再去撿拾呢?」
「妳再抬頭往天空看看,是不是風箏汽球都來了?這季節可真利於他們搞心戰喔,就是孔明再世能改變這風向乎?上午我們就觀測到對岸民兵聚集灘岸忙碌這些事呢,空飄汽球要打氣,風箏宣傳單要綑綁要用棉繩串聯海漂竹節、還要準備線香條點燃它,預估算準時間燒斷棉繩→海漂靠岸登陸→風箏繼續向內陸移動唄!這可真是他媽的海空併進喔!別忘了還有日以繼夜的魔音傳腦伺候著!天啊,你們心戰專業的可想出啥法子反制乎?」
「看你激動得『他媽』都脫口而出啦,足見憋了多少悶氣……有啦,不就是三不五時我們也放送些音樂歌曲干擾他們唄,以致雙方像搞混聲合唱嘈雜不堪,身處最前線咱們更是無法圖個耳根清靜,活受罪唄。咱們海漂品大致由海龍快艇或海軍艦艇以及委託漁民出海順便執行投放作業,但風向海流關係,最近好像去繞了一圈又回到我岸來了,自然環境如此能怎樣?就像823砲戰時,對岸倚恃其地勢較高,對咱島一覽無遺,其火砲竟然是在海岸線一字排開沒掩體就陣陣的向咱們開火了。我們現在也只能消極的像你們去收拾匪偽宣傳品也是另種反制吧,所以本姑娘今天是跟定你啦,呵呵!可以下海走沙灘了吧?」
「下到沙灘,妳可得跟在我後頭前進別亂闖喔,踏著別人的足跡總是沒錯,我可是在生死關走過一回的人,都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你就分享我的福份吧。」
這一走,也就走向離別,走出分道揚鑣,走出拐拐拐,走出播音站,走向歲月滄桑,走向滾滾紅塵人海茫茫……再也回不到這個「家」。
這期間曾發生了兩件事,特別予以記載如次:
大事記1.
高賓參訪:場景拉到當年─春寒料峭裡,最難風雨故人來;新年伊始,藝術大師劉獅先生蒞臨本觀測所,並在露天觀測臺透過40倍的望遠鏡遙望祖國大陸河山。劉大師是當年金門中央公路兩端圓環─「無名英雄」塑像(下圖)及國父銅像的塑(鑄)造者。民國42(1953)年,駐金門的國軍第19軍(天馬部隊)奉命構築中央公路,是年底築到榜林段,該軍政治部特聘當時的雕塑家劉獅先生在榜林圓環塑起了「無名英雄」像做為永久紀念,由於他早歲投效軍旅,所塑造之「無名英雄」像─乃能深入揣摩當時戰士穿著、神態,而臻栩栩如生之境。劉大師對國父孫中山及老蔣總統的塑像尤有獨到傳神之處,除了台灣的許多作品外,還包括金門太武山腳下圓環上的國父坐姿銅像都是其傑出之作,也就是說─昔日中央公路兩端皆為劉大師作品也,遙相對望,洵具意義矣!經查劉大師(1913-1997)乃當時赫赫有名之文宣藝術家,是中國藝術大師劉海粟之侄,出生於雲南昆明市,原籍江蘇武進。1927年進入上海美專攻讀西畫,18歲畢業于上海美專西畫系,次年赴日本研習西畫及雕塑。(1929年先後進入日本大學、東京美專專攻西畫與雕塑)歸國後,曾任上海美專西畫系教授與雕塑系主任;抗戰期間,投身軍界,1937年去雲南參加抗日戰爭曾任第五十八軍政訓處長,於擔任政治部少將主任時,同時兼任中央日報戰地特派員。1940年長沙會戰受傷而退役,開始專研水墨魚畫。1949年撤退來台後,於台北中山堂舉行伉儷合作展,1951年籌辦台灣政工幹部學校藝術系,並擔任第一任系主任,推廣軍中藝術教育,為軍方培植文宣人才貢獻良多。
由於劉大師與政戰體系的淵源關係,緊接著安排其參觀播音站,自是受到相當的歡迎與禮遇。參觀人馬退出以後,傻妞給我看一張剪貼簿上面的圖片,這幀圖片背景位於北投復興崗當年稱「政工幹校」的蔣公塑像基座署「美術組主任劉獅獻像」以及「中上級政工儲備班第二期全體同學獻座」所鐫刻文字可以證明金門「無名英雄」塑像設計監造者─劉獅,確係當年該校(後改名政戰學校)藝術系系主任兼美術組主任(至於照片主角─乃該校政治系畢業高材生張凱樂:係國軍傘兵教官兼神龍小組創辦人張輯善之女,1975年8月畢業於政戰學校政治系,同年6月27日參加1萬3千公尺的高空跳傘,成為我國第一位完成高空跳傘創舉的女軍官,畢業後並奉准加入神龍小組成為我國首位女神龍。這照片是畢業前一年─著四年級臂章的校服,在該校 蔣公塑像前,端著卡賓槍拍照,槍背帶都還未收定位─應係出操肩槍返營解散後所攝)。
咱們再將場景拉回近年─猶記得數年前,筆者代表經濟部衙司,參與一個以軍、政、產、官、學、研為對象的國家戰略研討會上,巧遇曾在防衛部戰車群擔任過指揮官的王繩果中將,席間因知俺為金門土生土長者,又與其陸軍官校34期同學孟國良中將(曾任金防部參謀長)住同一社區之關係,交談熱絡,嘗語余曰:「金門榜林『無名英雄』像,置身防區砲兵重鎮,歷經多年匪砲肆虐而能安然屹立如山;目標突兀卻毫髮未傷,豈非冥冥之中先烈英靈忠魂所以寄託護衛,若有神助焉;是以─每回經過該處,無不下車禮敬。」
這不禁使俺想起當年服役於金西防區時,有次師長在頂堡「介壽臺」主持師朝會並檢閱部隊受校陣容後開始訓話:「今天逐一通過閱兵臺的各戰鬥方隊─精神是有啦,但是你們的著裝服儀,尤其是所背背包,我怎麼看─就是不行!我不囉嗦─榜林圓環『無名英雄』像─就是我們的標竿!各連隊主官給我抽空去仔細觀摩觀摩!看不清楚的─望遠鏡給我帶去!」(中)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