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亮不亮沒關係──您喝的是健康新鮮的咖啡嗎﹖

發布日期:
作者: 吼墜。
點閱率:575

金門人早期相當節儉,我的祖父母八十歲了,他們也不例外。年輕時,若有鄰居贈送較貴重的食材,像是魚、蝦等,就會留到初一、十五祭拜時,再行料理供奉神明祖先。
這樣的習慣,一直延續到現在,雖然購買後當日現煮,但是單次都烹煮一大碗,再分成小份,說這樣過幾天的拜拜,從冰箱拿出加熱就可以了。虔誠的兩老人家,多年都是以「沒壞」的一貫標準,來判斷食材可否可食用,而非講究「新鮮」。
由養生的觀點出發,新鮮食材最健康不過了,咖啡也是如此。未烘焙的生豆,基本上沒有保存期限,但應注意是否保持乾燥,如果受潮了會容易產生黃麴毒素;相對而言,烘焙好的熟豆則忌諱久放,如此則有赭麴毒素的生成,讓咖啡聞起來有油耗味。
咖啡包裝袋上,和一般食品一樣有兩排日期,較為不同的是,這兩排數字對於購買咖啡的人,可以有截然不同的解讀方法。假如從不超過保存期限的層面來看,就是在這個日期前喝,不必擔心喝壞肚子,相反的從製造(烘焙)日期來看,越接近此日期,所品嚐飲用的就是越新鮮的咖啡。
除了從包裝袋的日期來看以外,另一個更直接的判斷方法,就是觀察豆子表面的油質分布。
多數咖啡會伴隨烘焙程度不同,而有相對應的油質分布,並依放置時間的長短有相異變化。以下為簡單判斷咖啡新鮮度的方法,由淺焙、中焙到重焙依序介紹。
淺焙咖啡,剛烘焙好表面幾乎看不見油質,直到三週甚至一個月後,才會慢慢有一點點油質滲出,我們以「點狀出油」形容這種微量出油的狀況;中焙咖啡是在第三到五天開始出油,接下來,也只會有少量的點狀出油,不至於整個豆面都覆蓋咖啡油脂;烘焙相當重的深焙咖啡,則會在一烘焙好後,整粒咖啡豆都像是罩著明亮衣紗一般。
當然不同種類的咖啡,雖然同焙度還是會有細微的出油特性變化。這種情形在特調豆(相對於單品豆,是由一種以上的咖啡豆,調配而成),更能輕易發現,這包豆子,怎麼有的乾乾的,有的出現點狀出油?
所以是不是看起來油亮的咖啡就表示不新鮮呢?亮不亮,沒關係!重要的是,搭配烘焙程度,應該要出油的階段就該出油;反之,咖啡表面相當乾燥是不是就非常新鮮呢?咖啡夠新鮮,表面乾沒關係,但如果咖啡原本有出油,因為放過久,油脂乾掉,這新鮮度可就大打折扣了。
會講到油脂放到乾掉,是因為多數人會有這樣的刻板印象,只看豆表乾燥就覺得是新鮮咖啡。朋友有一包豆子,放進櫃子放到忘記,拿出來時豆表相當漂亮(中焙豆),一點油質也沒有,這時的判斷方法是,過3到5天看有沒有開始「點狀出油」,如果一點動靜也沒有,那就可以不看日期直接判斷咖啡不新鮮。
由上面的例子可以發現,觀察咖啡烘焙度並搭配出油情形,人人都可以簡單判斷咖啡新鮮度,喝到新鮮健康的美味咖啡。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