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悠遊張家界七天行腳

發布日期:
作者: 陳麗玉。
點閱率:723

由楊誠國號及所率領的「廈門、長沙、鳳凰古城、茅岩河、張家界、天門山、岳陽雙飛」的旅遊團,從6月28日到7月4日展開了為期七天的奇山異水休閒知性之旅。願將行程所見景緻所聞采風分享大家。
第一天(6月28日):
早上7:30團員集合在水頭碼頭,搭乘8:00往五通的班船,抵五通碼頭後,由廈門旅遊集團國際旅行社接團旋往參觀「五緣灣木棧道濕地公園」欣賞風光及「上古文化藝術館」參觀亞洲最大古玉專題館。該館典藏千餘件古玉器,年代距今已有6000到3000年之久,其中印象最深的「綠松石梟」作品屬紅山文化時期,距今約6000-5000年。當時古人的雕刻工藝確讓人驚嘆!
三星堆文化時期的代表「美人魚」,距今約5000-2800年,看人物手捧玉璧端壓立在神台之上,為人們做祈福狀,好傳神又精美的玉雕啊!另一座「神人立像」則威嚴神秘,雙手空握,守望千年,為我們揭開了王、巫合一的神權時代面紗。命名為「千年之戀」的男女相擁抱作品,更穿越了千年時空,為人們自古以來的男女愛情海枯石爛、天長地久做最佳的見證。距今約2000年的漢代的「大型玉編鐘」也是稀世之寶。距今約4500-3500年的齊家文化的「彩色拼石面具」已有高超的寶石鑲嵌智慧。雖然是走馬看花似的來一趟古玉探訪,經與古玉進行一次近距離的親密接觸後,不但大開眼界,更拉近了數千年的時空。緊接著駛往集美大橋到廈門高崎國際機場,候搭南航cz3349(12:30/13:50)飛抵歷史文化名城長沙黃花機場。
我們這團計有團長楊誠國、團員洪志合、吳鼎仁、吳財龍、王世昌等夫婦檔、葉長茂、方耀勳、林長樹、許丕祥、張益昌、何志祥、陳向鑫、王彩霞、楊菊詩、陳蔭華、等共二十位,自己號稱為金門二十軍團。在導遊蕭麗瓊小姐、湯師傅(車號0828屬22+2冠軍vip型紅色空調旅遊車駕駛)的接引下前往參觀南岳衡山之第72峰──岳麓山。在山下須轉搭岳麓山獨有環保車上山遊覽中國四大名亭之一的「愛晚亭」。愛晚亭位於岳麓書院後青楓峽的小山上,該亭為八柱重檐,兩層頂部皆為綠色琉璃瓦覆蓋的■尖寶頂的建築,分內、外柱,內柱為紅色木質柱,外柱為花崗石材方柱,寶頂天花彩繪藻井,蔚為壯觀。據導遊介紹係清乾隆五十七年(西元1792)山長羅典所建。原名「紅葉亭」,又名「愛楓亭」,後據唐代詩人杜牧〈山行〉而改名為「愛晚亭」。亭內有一橫匾,上刻毛澤東手跡〈沁園春〉一詞(長沙1926)字樣,內容:「獨立寒秋,香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萬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競自由……」。而岳麓書院大門的對聯是:「惟楚有材,於思為盛。」繞過愛晚亭往後走,又看到一塊大石頭,用紅色漆刻了大小不一的「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等字樣。走返到愛晚亭前,見許多遊客爭相與栩栩如生的毛澤東蠟像合影留念,我也用手機拍了張留念。
下午因時間距晚餐尚早,所以先到長沙黃興路步行街自由購物,大家先聽完導遊介紹說明後,各自三五成群在步行街自由分散去逛,也紛紛買了當地有名的黑色經典臭豆腐、羅記商號的糖粑粑,也有人到「火宮殿」去品嚐各種當地風味佳餚。晚上進住長沙「大華酒店」。
第二天(6月29日):
在飯店裡用完早餐,帶著個人行李上了專屬遊覽車赴景點鳳凰古城,抵達後遊覽中國最美麗的小城,在蕭導遊引介下,本團參觀了鳳凰古城的博物館、「沈從文故居」、「熊希齡故居」、「東門城樓」、「崇德堂」、「楊家祠堂」、「虹橋風雨樓」並「泛舟沱江」等景點。茲將所見所聞概略認知紀要分享如下:
一、「鳳凰古城」今屬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因西南有一山酷似展翅而飛的鳳凰而得名鳳凰城。緊臨沱江,最始建於清朝康熙43年(1704),2001年被授予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其吊腳木樓群佈滿沱江兩岸江畔山坡,古樸典雅,有「畫鄉」及「中國最美麗的小城」之稱。因地靈人傑故名賢輩出,如:一品欽差大臣貴州提督田興恕、民族英雄鄭國鴻、文學巨匠沈從文、當選民國第一任民選總理熊希齡、國畫大師黃永玉等都出生在鳳凰城。鳳凰城的石板老街,寬不足5米的青石板老街,自道門口往西,經十字街,東正街,西正街,回龍閣,營哨,直到天下第一泉,全長3000多米是鳳凰城最繁華的商業街。商號林立,賣的大部分是薑糖、蠟染、穿著飾品,尤以銀器店最吸引人,大家爭相進了銀器店,都各自買了銀手鐲、項鍊、湯匙、筷子、碗等,好像沒買的會衰一般。
二、參觀了「沈從文故居」後才知文學大師沈從文是出生在這裡,他的著名小說《邊城》,最主要是描寫湘西鳳凰城的古樸與美麗迷人的風情,鳳凰城因他的文學作品之創作發表而名聞於世,據解說員介紹:「沈從文僅有小學學歷,14歲高小畢業後即入伍,後為北京大學旁聽生,1924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後,結識了郁達夫、徐志摩等名人,當時西南聯大提升沈從文為教授。他在中國公學教書時,轟轟烈烈的愛上女學生張兆和,瘋狂的寫了許多情書追求她,後經校長胡適先生鼎力的相助兩人終於結婚。最令人婉惜的是1988年他曾申請入選諾貝爾文學獎,大家都篤定他可以中選,不幸隔不久即去世,諾貝爾獎規定只頒給在世的人。」一代文學巨匠沈從文真是與諾貝爾大獎失之交臂之遺憾。怎不令人為之嘆惜?
三、「熊希齡故居」位於鳳凰古城北文星街的一個小巷裡,總佔地面積800平方米,是典型的苗族古代建築格式,該故居為四合院系南方古式的木瓦結構,比較矮小,現存的四間保持原貌,進門第一間為會客室,過一天井即正室,木門兩邊有副筆力雄健、字跡清晰的對聯「宦海倦遊還山小試慈幼院,鞠躬盡瘁救世惜無老子軍」。該聯寫出了熊希齡懷國憂民的偉大抱負,也寫出了他披肝瀝膽、傾注心血辦慈善事業為中華民族培養棟樑人才的偉大功績。正室三間為兩層木質結構,陳列了熊希齡生前生活、工作所用過的什物及圖片等。故居自2000年正式對外開放以來,已成為鳳凰古城一大亮麗的人文景觀點之一,和「沈從文故居」一樣帶給觀光財富收入不少(鳳凰古城門票人民幣148元/人)。
熊希齡出生於1869年農曆6月25日,有「湖南神童」之稱,15歲中秀才,22歲中舉人,25歲中進士,後又被蒙點為翰林。1913年當選民國第一任民選總理,後因他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而被迫離職。晚年致力於慈善教育事業,1920年創辦著名的香山慈幼院,1937年在香港逝世,享年68歲。(4之1)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