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命運的鎖鏈

發布日期:
作者: 吳如明。
點閱率:684

一年一度的金湖花蛤季熱鬧開鑼的當晚,我也帶著四個陸客共襄盛舉,看來這個花蛤季活動,已經吸引來自對面的客人了。
活動之初,我遇見熟識的遊覽車駕駛陳先生,他帶著四個孫子,我說我很羨慕你阿,才大我三歲就有這麼大的孫子了,當然之前他就告訴過我在前年失去了孩子的父親,目前都是他媳婦在帶,一會兒,就看到他媳婦過來了。
經過寒暄,四目相交霎那,我看到一個金門媳婦所擁有堅韌的眼神,疲憊的身軀,俐落的動作,熟悉的幫四個孩子準備玩水的道具。準備之後,我約略自我介紹自己,我跟她說我想寫她的故事,她公公也幫襯說我是他的好朋友,經她同意之後,我邀請她到半山腰的宮廟,在廟前廣場的石桌椅上,我給她一杯水,先介紹我自己,再聊到花蛤季活動。讓她逐漸卸下心房,請她說出她的故事。
她凝視我許久,似乎有所顧慮,是不知從何說起?或是傷心的過往已讓她傷透心扉了?未語淚先流,讓我也濕潤了我的眼角。給了她面紙,她終於鼓起勇氣說出她的故事……。
台灣人都是說居住在金門的百姓,無憂無慮,不需要如在台灣的百姓,每天為了三餐在奔波、操煩。他們都羨慕我們金門看似與世無爭的世外桃源,大家都過著無憂無慮的日子。然而,為何我多舛的命運卻被牢牢地被困囿在孤寂、無助、心酸的牢籠裡,那無形的鎖鏈深深地鎖住我的青春與歡樂。尤其,每到深夜我都不敢睡覺,我怕天亮,因為天一亮我就要如陀螺般不停的轉阿轉,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為了孩子,為了這個家,一年365天,沒有一時片刻可以讓我休息或喘息的。這樣的日子我已經過近兩年了,看看四個幼稚的孩子,我不知道這種日子我還要過多久?我是否有能力承受那無盡的苦難?每夜,孩子入眠之後,孤獨面對冰冷的房間,內心的寂寞、惆悵,誰來安慰?
我今年32歲,住在金湖的一個臨海的漁村,有四個孩子,分別是10、8、6、4歲,三男一女。先生在學生時代是一個籃球健將,身體一向健朗,卻在前年秋末,罹患大腸癌,來不及回家過年,在除夕夜僅剩一只骨灰罈回到自己的家鄉。人生之哀,莫此為甚,面對未來的歲月,這麼大的擔子,將由我獨自來承擔,人生之苦,莫此為甚。母兼父職,每個月微薄的薪資,為了三餐,我哪還有什麼餘力給孩子父愛呢?老大、老二或許知道父親已經不在了,兩個讀幼稚園的稚兒,只知道自己爸爸去大陸工作,暫時還不會回來,那等到他們懂事呢?到時我能給他們怎樣的回應呢?對於未來,我想都不敢想。
如果說住在金門多數的住民,可以不用為了孩子的教育費或其他消費而煩惱,那是因為那多數人的家裡,一定都有人在軍、公、教及金酒公司上班,豐厚的收入當然生活無憂,可我們家無恆產,一個女人家,僅能依靠在便利商店的微薄薪資,何以養活一家五口?雖說高中以下不用學雜費,但一日三餐及其他的生活費呢?原以為老公年輕、有責任又勤快的個性,可以養活我們,才會有了第一個女兒之後,繼續生了三個兒子,如今卻成了我甜蜜的負擔。雖說公公不時會支助我,但看到滿頭白髮且在臉上留下歲月蒼桑的刻痕,他老人家還能在駕駛座上服務多久呢?我怎能忍心無止盡地侵噬老人家的老本?可每月僅有二萬四千元要維持一個家,常常捉襟見肘,難以為繼。尤其是兩個幼稚園的兒子,寒暑假的寄養費,最是讓我心酸與苦惱。近兩年多來的日子,卻不見老公來到我夢中,讓我連傾訴的對象都沒有,身心靈的煎熬,無人可傾訴,無人可分憂,無人可安慰,內心之苦,實非筆墨能形容於萬一啊!
每個夜晚,六百多個夜晚,初期夜夜淚流到天明,無人陪伴,無人對話,孓然一身。孩子睡著之後,我就開始過著孤獨無依,茫茫然不知所以的時光,面對斑駁老舊的牆面,窗外零落的犬聲,此起彼落,我獨坐窗前,祈求上蒼可以將時間都停留在這個漫長的夜,我怕夜深之後,天一亮我就有做不完的事,準備孩子的衣裝、早餐,送去學校之後,趕去金城上班,下班之後,又得忙孩子的晚餐、洗碗筷、洗衣服、幫孩子洗澡、幫老大、老二看聯絡簿,日復一日,我哪有時間陪孩子在心靈上的成長呢?可如果哪天我病倒、累倒了,孩子誰來幫我照顧?請公婆照顧嗎?生活費呢?那如果是孩子病呢?誰去照顧他們?醫療費呢?一切的一切我都不敢往下去想,在最幸福的城市裡,還有誰在32歲的青春尾巴,每天需要過著如此苦澀的日子呢?過著沒有明天的生活呢?不是說我們百姓是政府的主人嗎?當我們需要政府的時候,不是在選舉前帶個禮物做個秀就走人了,這樣對我們是沒有幫助的。我們也不需要社會上的支助,我們不需要別人的憐憫,我會自力更生,目前我最需要的是一份工作,一份長久固定的工作,最起碼可以將孩子培養成人,而我每月需要三萬元薪資,才能供養這個家庭,但我會辛勤的工作,為了我的孩子,我將如牛、馬般毫無怨言地辛勤的工作。
說完她的故事,我可以感受到她內心的苦,一個才32歲的女人,就必須背負如此沉重的壓力,其辛酸與無奈,不足外人道也。在內心深處卻也體現金門媳婦的堅軔與剛毅,否則何以不需外人在實質上的支助?此時欲語淚先流,想起台灣人都羨慕我們金門人是目前國內最幸福的城市,每個都市或縣城都有欠債的,唯獨金門與馬祖這兩個邊陲的小島是零負債的。我萬萬想不到在這個最幸福的城市,竟然還有如此不幸的家庭。而這樣的家庭,如果沒有企業如金酒或其他私人企業伸出援手,標榜「海濱鄒魯」的我們,何以對得起先聖先賢「朱熹」的教化呢?如果沒了同理心,沒了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胸懷,這個社會的教育是失敗的,而社會賢達及有識之士面對急需援助的家庭,應不致於袖手冷觀吧。而重於作秀的政治人物,誰又能真正關心她們呢?在這個社會上,每一個人只會錦上添花,誰來雪中送炭?
書寫這篇文章,是希望企業界能伸出援手,不是請你們捐款支助她們,是想請你們給予一份固定的工作。或者是如果金酒或公務部門有缺額,可不可以優先將這個機會給四個孩子的的娘親呢?在這個重視物慾與面子的年代,正考驗著我們金門人的將心比心的心胸及同理心。可又想起在一擲千金,盡驕奢淫逸,聲色犬馬,汲汲然追求功利的社會,誰又會想到一個32歲的女人,必須窮一生之力獨力撫養四個幼稚的孩子呢?
每次看到政治人物鋪在網路上作秀的照片,誰又能給予這個家庭的關懷與實質上的幫助呢?但是我相信人性深處總會有一線光輝,這一線永不熄滅的光輝,終將照亮人性的自覺,這個自覺是可以給人世間帶來優美和真理的,是異常珍貴的本能的。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