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難忘父母恩

發布日期:
作者: 王天源。
點閱率:607

 豆蔭醬(醃黃豆醬)在每個金門籍之四、五、六年級生的記憶裡,絕對是熟悉不陌生的,為何?因為,在那艱難的歲月裡,豆蔭醬加土豆(花生),這是諸多農家或百姓們最為下飯的配菜。
記憶中,豆蔭醬雖然鹹得難以吞嚥,但是,家母每次都會在其中,加入少許的水與豬肉、搗碎蒜頭或前往海邊挖取之海蚵、薑絲、蒜苗等一起燉煮,那充滿自然的味道,真是人間美味,更是筆者前往金門農工電工科求學時,中午帶便當的豐盛菜色,這真是一道令人懷念的古早味料理。
家母係金門東北角海邊大地村吳遙「今大地村廟祝(人稱:大目)之父」之次女,在家中排行第六,1935(民國24)年家母出生四個月時,先外祖父因家裡人丁眾多,要圖全家大小之溫飽,實屬困難,遂將家母送至王家當養女,並衷心期望她未來能過好日子,因為當時先祖父(人稱:王砲)與其堂兄弟們,自清朝道光30(1850)年始,即由一世祖祥雲公於砂尾街(今沙美老街)懸壺濟世及經營中藥房,家境富裕,後來爆發中日戰爭,先祖父不幸撒手人寰,那年家難與國難當頭,長房家道由此中落。
回首過往金門地區實施戰地政務管制期間,島內物資貧乏,先父、家母因不識字,終其一生,皆是以務農維生,當時家母除主持家務、前往中蘭挖海蚵及養豬隻與協助先父務農之外,清晨時分,更是前往沙美菜市場賣地瓜或雪裡紅貼補家用,故他們只能居住先父之外婆家「中日戰爭時舉家遷居南洋新加坡」留下的古厝與田地耕種,以維持溫飽,傳承子嗣,生活算是清苦。因為,當收成不好時,還要四處賒帳替孩子添購開學新衣或學費,但是先父與家母,亦不改其志,更是茹苦含莘養育我們長大成人,他們不怕艱苦的毅力,著實值得後輩效法與傳承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