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牽虛擬連線
人生是誰的?真的是自己的嗎?真的追求就會有翻身的機會嗎?
一九七九年九月十日星期一上午八時三十分,引起世界關注的忠仁、忠義這對三腿坐骨連體嬰分割手術正式進行,經過十二個小時馬拉松式的成功手術,創下台灣醫學界的先例,也是當時全球坐骨連體嬰分割之後都活下來的第二個案,連體嬰從此成為獨立個體,走向個別的人生。距離今日,已經三十六年。
一九七九年,民國六十八年,那個年代,國中生的我們,剛好二年級開學沒幾天。當時,一下重新編班,暑假開始暑期輔導。國中生的升學歲月,除了讀書考試之外,尤其當時資訊不發達,沒有手機和即時新聞,升學壓力下的我們似乎沒有什麼可以期待的,迫切需要力量,需要目標來支持我們面對枯燥的分數和青春期的躁動不安,班導師了解,所以用這個新聞主治醫師之一的陳維昭醫師的奮鬥過程來激勵我們的鬥志。陳醫師是家境不佳,幼年調皮好動、喜歡布袋戲,但是天生敏銳度和專注力超強,在光線昏暗以及吵雜的環境都能完成課業背誦,一路從台中一中、台大醫學院讀到日本東北大學醫學博士。是我們讀書的好典範,我還記得導師在講台上強而有力的鼓舞語氣,充滿期待的表情,要我們勇敢去追求我們的人生。
陳維昭醫師後來擔任了兩屆台大校長,報載忠仁、忠義下身相連,生時父母看到都嚇壞了,一直無法接納他們。兩兄弟分割後得到重生,在露德之家度過了童年,開始殘障人士阻礙重重人生。我們的人生呢?隔年大家畢業了,真的分道揚鑣,各自去追求自己的人生了,能彼此聯繫的有限。
那時我們這群鄉下小孩是否被激勵了?應該有,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當時同班的同學的年紀剛好是十四、五歲,也都努力的念書乖乖考試,這也算是有志於學,過了「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的年紀,大家在各自的領域都有一片天,五十幾個同學在教育界有大學教授、國中主任老師,國小校長主任教師;業界有電子新貴、上市公司總經理、建材代理商、投資專家;醫界有護理師、醫療器材專家;農業有農業達人……都算有成就的,鄉下孩子也真的翻身了,有的翻的好,有的還在奮鬥,也有人上了天堂了。
如今都已接近五十,我們知天命了嗎?
天命是什麼?現在要知天命要去查維基百科,網路無所不有。維基百科說天命指上天所主宰的「命運」,可以是「個人」、「國家」乃至於「世界」的命運。知天命很困難吧?但是,我們也感謝命運,多年來除了開兩三次同學會,生活幾乎沒有交集,眼看要忘掉所有的同學的姓名時,出現了智慧手機,有了互動軟體,才開群組不到十天,留言數百則,我們突然熱情的想起我們的青春歲月,開始分享大家的過去和現在,希望天命讓我們回到那單純的時光。
我們開始有說不完的話,問不完的問題,對國中同窗三年各自的眼光和思維產生了好奇,開始建構當初的生活架構,重新描繪曾經存在卻幾乎遺忘的世界,追尋我們情竇初開暗戀的美好青春,追憶那升學主義下苦悶的似水年華,還有那同窗共硯的純真情誼……
感謝智慧手機的虛擬網路世界,最重要的是因為大家的真摯情感,才能架起這麼美好的溝通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