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弟妹同窗之情
民國四十七年,佳冬國小六年級三班重新編班時,本來不同班的我的二姑么子陳豐慧、大舅二女林棟英被分到跟我同班的升學班六乙;一時,讓個性較內向的我因多了兩位較活潑大方的至親同窗,內心甚感高興!這一年,我想我們可以如孔子所說:「三人行必有我師」一起討論繁重的升學考功課,對於當時很難考上的初中應該會比較有希望才對!
國小一至五年級時,陳豐慧、林棟英在別班,成績皆名列前茅。因為祖母經常帶我到二姑家探望女兒;因此,從小我跟陳豐慧就很要好;母親也常回娘家省親,且生病時,母親都會帶我給在娘家開診所的大舅醫治,所以經常可看到林棟英;我為了如臺語俗諺所說:「輸人不輸陣」,他倆跟我同班總會激勵我這一年要好好努力,否則,如果我不好的表現被他倆傳回姑姑、舅舅耳中,我將無地自容!
這一年期間,大家都忙著上正課與放學後在校惡補,且陳豐慧、林棟英個子都長得高而坐在班上後排,跟坐在前排的我,就很少有交談機會;我們只在下課碰面時稍微講句話,家裡如有好吃東西則帶到學校一起分享;我因個性好玩,曾在午睡時跟班上幾位好玩同學偷跑到校外不遠處溪邊游泳,因違反校規,曾在班上他倆面前被羅導師打巴掌處罰;當時我還小,並不覺得怎樣;但現在回想起來,確實是有點尷尬!
後來,初、高中時,陳豐慧到高雄市就讀高雄市立二中、雄中;林棟英到東港鎮就讀輔英護校;我到潮州初中、屏東高中就讀。此後,我們見面機會幾乎沒有;但是,仍有書信往返。後來,陳豐慧讀北醫、林棟英讀輔英護專及擔任佳冬衛生所護士時,我還在前線馬祖服三年兵役!
民國五十八年三月一日退役後,我想重考大專聯考而事先通知正在臺北醫學院就讀的陳豐慧,他立刻二話不說地幫我在中央圖書館附近鬧中取靜的牯嶺街上,找到正就讀臺大法律系的林棟英胞兄林祖錐同棟宿舍。隔天,當我一到臺北車站時,他早已在車站等我,然後,帶我去租屋處安置好,又立刻帶我到可安心讀書的南海路建中對面中央圖書館參觀;隔年,我能考上政大統計系,這位小學同窗功勞浩大,至今猶難忘懷其恩情!
民國六十八年二月初,我自私校教職辭職失業後,到臺北市專心準備公務員考試二年期間,陳豐慧也一樣熱誠的常幫我搬家;我也曾到臺北市士林區他所開設的西藥房店址,待過一陣子。至於,與博士夫婿一起到美國定居的林棟英,回國時,常跟回娘家的四姑(我母親)問候我,並請四姑回家轉告我:「是否還是像小六時那麼害羞?美國風氣是相當開放的!」
俗諺說:「患難見真情」。陳豐慧一而再的在我最需要幫忙時,伸出援手;林棟英雖遠住在美國數十載,仍心繫著我這位小學同窗;這兩位表弟妹跟我的一年堅定同窗之情乃是無價之寶,非言詞所能形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