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飛行的文字

發布日期:
作者: 洪玉芬。
點閱率:614
字型大小:

飛行的文字,帶著胚胎成形的能量,飛過高山、飛過大海,傳遞一個聲音。
去年炙熱八月的非洲,當伊波拉病毒鋪天蓋地地席捲著世人驚悚的目光時,在兩台前導車警鳴燈不斷旋轉的護送下,我安抵西非產油海港,數日停留,腦海中湧現的文字無限。這油港,位於西非,藏油量豐,佔世界舉足輕量地位。除此,正在建造中的世界首級飼料工廠,參與計畫建廠的人,有歐洲人,印度人,連日本、韓國人也來了,我卻看不到一個台灣人的身影,心底不禁升起微微的惆悵。
今年燠熱的五月,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櫛次鱗比的城市裡,環湖的高大椰棗樹,迎著波斯灣的驕陽展風情。一旁的主人,是來自敘利亞的移民,悲切地對我這來客訴說他家鄉國人流離失所的慘狀,腦海中湧現的文字,又是無限個。敘利亞內戰,引起千里外他這個遊子的憂心忡忡,談起家園破滅,如被掏心似的空洞眼神,那麼地悲切無奈。我尤其不能忘記他那一聲深沉的嘆息,雷霆萬鈞地直撞擊我內心底層,因為我不禁感同身受地憶起,童年時期也曾經有驚慌失措地躲著防空洞的陰影。
這兩個經驗,不知這是否與下意識中的血脈情感有關。卻確說明了一個人遠離家鄉不論多遠,往往他注意的焦點與他來自何方有關,寫作也是。
這樣的商旅,這樣的感受,比比皆是。敏感的神經,豈止僅是因旅遊異地引起的乾燥肌膚。心神的安頓,端賴文字的書寫,書寫要能擲地有聲、鏮鏘有力,總是攸關人們過去的歷史與源頭。因主編《金門文藝》文學雜誌,擬了「雙島記」專題。何謂雙島?汶萊和小金門。我的家鄉,小島外的小島,金門外的小金門─烈嶼島,和位於婆羅洲北岸,南中國海南岸的汶萊。在久遠年代,因戰爭、因貧窮,烈嶼鄉人遠赴南洋討生活,尤以落腳汶萊國為大宗。因此,汶萊與烈嶼(小金門),一段歷史兩種故事多重面貌。兩個島嶼,經過歲月的淘洗,走過歷史的滄桑與軌跡,以各自風華展現新面貌。汶萊以石油富國,遺世的和平島著稱;烈嶼以豐富的人文、自然生態著稱。
為《金門文藝》雜誌遠赴汶萊採訪鄉親,適逢亞洲華人寫作會議在此召開,來自五湖四海的作家,有台灣,香港,中國大陸分,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印尼,緬甸,柬浦塞,塞維亞,澳洲,非洲,北美,模里西斯……。雖然他們去國已久,生活語言已不盡是母語的華語,他們仍然炙烈地擁抱華文創作,究其因,該是背後厚重的民族情感或記憶吧。
相同的情況,來到了位於汶萊首都斯裏巴加灣市(Bandar serigawan)的福建會館,牆上掛著鄉親照片,他們的背後,都有一篇篇早期移民的辛酸史,雖艱苦顛沛,卻動人心弦。如今,他們事業有成,有著不同頭銜仍不遺餘力地為離鄉背井的鄉親們服務。我想,會館對他們的意義,代表著的一個他們不能忘懷的源頭與與重視的根。
不禁回想到,2011年因主編了散文集《島嶼食事~金門人金門菜》,這本以食物書寫為名,實際是書寫背後的時代背景、傳統文化、風俗習慣與人文精神。新書發表會當日,從家鄉空運來的傳統茶點,會場牆面掛滿閩南特色的建築影像,四面八方擠來水洩不通的遊子人潮,交談的方言是熟悉的家鄉口音,這樣的光景,我深深地震撼到。今日看來,它該是另類縮小版的文學作品呈現出民族記憶。怎麼說呢?一群人遠離家鄉渡過海峽,經過一番刻骨銘心的拼鬥,各人頂著一片小小的天,在豐衣足食的今日,透過文字掀起群體共同的記憶,緬懷過往貧窮卻美好而簡單的日子。
去年,海外女作家雙年會在廈門召開,躬逢盛會,巧遇了同濟大學錢虹教授。互相交流彼此的文學養成,她欣羨在台灣長大的我們,在兒童甚至青少年階段的教育,即能接觸大量的唐詩宋詞與古文,這是她同時期教育所欠缺的。話興一開,居然戲謔地互相開起玩笑來,她取笑我們是吃香蕉皮長大,我們反譏她們是吃樹根。時代的悲劇,戰爭的謬誤,造成一段傷痕無比的歷史,造成彼此的隔閡與誤解。然而,我們又何其有幸,站在這大時代的浪濤上,見證了這段可貴的歷史,戰爭已遠離(或許以另外一種面貌出現)。可喜的是,終於透過交流在文學的冠冕前,因為有共同的民族情感與記憶,隔閡慢慢地移除,傷痕漸漸地修補,再生的力量也悄悄地萌發。
舉凡動人的文學作品,莫不以充沛的民族情感與記憶為後盾。如《追風箏的孩子》的作者─卡勒德‧胡賽尼,在《追風箏的孩子》一書未問世之前,阿富汗像蒙上一層面紗般的神秘。透過胡賽尼的筆下,從旅居在美國的遊子觀點,書寫著他遙遠的家鄉。阿富汗的世界、歷史,包括蘇俄聖戰、全國內亂、神權暴政,甚至自然氣候或飲食習慣,如史詩般的文學小說,揭然若昭地展現在世人的眼前。他筆下的人物,都是血肉、有溫度的小人物,在大時代滾滾洪流中,呈現出人性的光輝。《追風箏的孩子》(The Kite Runner)盤踞了紐約時報暢銷排行榜高達一百零三週,更是全美中學指定的讀本。即便後來的《燦爛千陽》(A Thousand Splendid Suns)與最近出版的《遠山的回音》(And the Mountains Echoed)都是此風格的文學佳作。
所以,個人認為好的文學作品,雖是寫小我的故事,以個人的情感出發,襯托著大時代的民族記憶,凸顯文學創作的可貴。除此,我更認同應該超越民族的地域藩籬,更要有悲天憫人的情懷,文學終是無國界,引起讀者的共鳴,才是文學創作的最高的價值所在。
今日,因此議題引起深思,忽然了悟,我的人生,我的書寫,恰如雁行,組成飛行的文字。但願,飛行的文字,飛過崎嶇山路,飛過深邃的汪洋,傳遞小小的聲音,給我鍾愛的土地與人。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