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棉被晒幸福
兒時記憶中充滿許多幸福的味道,晒棉被就是一件讓我餘味無窮又溫暖的事。
這幾年的家族聚會結束,一家家回到工作崗位時,九點多,趁著烈陽高照,母親拉出了「犛仔卡」二輪車,還有幾張小椅子到庭院裡擺著,我幫著熊抱了棉被平鋪在車子和椅子上面來晾晒。加上被單共有六床,那包裹著家人的暖適舒服的鮮紅的大花被,鋪在寬敞的庭院裡,亮眼又壯觀!
我記得小時候,總是父親把牛車推到庭院,牛車上面清理乾淨後,再橫上幾根竹竿撐著。高高的牛車鋪著被,加上竹竿的伸展,暖被隔絕四射的豔光,讓牛車下成了涼爽舒服的秘密基地,不管是早上十點多還是日正當中,都可以讓小孩在陰影下鑽來鑽去追逐著,或玩著幾小時的扮家家酒,那是小時候的立體迷宮,只差不敢到被單上踩踏。
牛車漸被淘汰的時代,改成用長板凳、小椅子四方形一處處隔開來晒被單,我和兄姐還有鄰居幾個孩子玩起捉迷藏,垂下的被單邊緣是最好的掩護,半彎腰半爬行半躲藏,一下就被抓到當鬼了,卻也可以玩上好幾小時,真是樂趣無窮。
長大後到外地讀書,只有寒假在家,才會看到母親晒被單。大姐已結婚,哥哥在外地落根,就那麼孤單的一或二床棉被。我的童趣也跟著那大紅花色漸漸褪去,而只是很單純的幫忙收拾整理。
接著就是這十幾年來新生代人口的增加,幫著母親一件件換了新縫的床單。只不過她背駝了,體力也弱了,升級為母親的我,負起為棉被「翻身」和打包置櫃的工作。八仙桌旁的長板凳或小板凳墊著鋪曬,小孩們除了躲著玩捉迷藏,也喜歡騎著腳踏車,沿著那一床床棉被的間隔形成的不規則路徑,一遍又一遍追逐著;一圈又一圈的繞著玩。
被窩裡有陽光的味道,有母親一針一線串起的關愛,還有孩子們追逐的童趣,汰新換舊的被單裡,是世代交替的親情傳承,像不變的日晒軌跡由東向西移,除了幸福還有責任。
攤開棉被,大力吸收陽光、溫暖與愛,然後再緊緊擁抱自己;晒棉被,也晒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