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現代散文作家選】楊樹清論

發布日期:
作者: 黃克全。
點閱率:750
字型大小:

楊樹清散文一個最大的過人之處,是其文字節奏、旋律的美,多條支線慢慢搓摩、聚攏成一條更大的主軸,而後骨肉亭勻地作漂亮的整體呈現。又像古人操琴,輕攏慢撚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么,由單絃起指,到眾絃奔競,琴韻流轉跌宕,形成一種他人難以追仿的個人筆風。本選集收錄的〈番薯王〉,足可作為其經典代表作。
〈番薯王〉是他1998年奪得梁實秋文學獎散文的首獎之作,2003年結集成書。這篇作品的寫法布局是縱橫經緯兩條線,縱的是時代背景,橫的是個人身世,交織出歷史及個人生命的深沉,實屬難得的佳構。
此後,他似乎再無超越之作,但手上卻有為數眾多的文史資料存稿,為什麼?
我們試著來探賾索隱一番。佛洛伊德以潛意識的慾望來窺探達文西之為什麼留下一大堆半途而廢的畫作?但在凝視楊樹清這當下,一個人名驀地從歷史跳出來,那就是班雅明(Walter Benjamin,1892-1940)。他生前也同樣擁有大量只完成部分的斷章。
之前,我們總為楊樹清感到惋惜,惋惜他創作力的斷層,惋惜他未能建立起一己文學的哲學觀、世界觀。但現在我們試圖從他的方法論入手,或許可以藉此拋露出其當前景境,以及其文本的某些趣味。以下我們要論述的楊樹清文本,將把他的報導、紀實性文本拉進來,視為其散文的一種。甚至也把他的《阿背》──他自己歸類為長篇小說的一部作品,也納進來;凡此種種,總合成為一種我們或可稱之為「大散文」的文類或說體裁。
楊樹清的大散文,在方法論上有著宛如班雅明(Walter Benjamin,1892-1940)的收藏、引用、破碎,與記憶諸概念的強烈的影子。我們這份類比可不是沒來由的,首先我們留意到楊樹清驚人的記憶力,但是從寫《時間與意志自由》、《物質與記憶》的柏格森那裏,我們已經明白,記憶的內在運作實際上並不是加法,卻是一種減法。這種機制給了記憶創造、生成、聯結及其豐采。班雅明對記憶這機制的演繹別出機杼,但看來其實並沒逸出柏格森的哲學喻意,譬如他對包含著精神的物質的執迷,彷彿物質果真如柏格森所說的具有「■延」(duree, duration)的生命力,而精神也含有物質性,又強調破碎、記憶,與中斷;他潛心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等等,他認為普魯斯特的追憶是無意識的,也就包含著忘卻,即包含著減法的記憶。
日本學者三島憲一的《本雅明│破壞‧收集‧記憶》(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一書裏,對班雅明身世及其特立獨行、孤獨的學術生涯,有著詳實的解析,其中有一章專門論述其方法,我們發現有一大部分,居然跟楊樹清有著驚人的雷同。譬如班雅明被稱之為一名「雜屑收藏家」(Debris collector ),這點楊樹清恐怕也不遑多讓,隨著記憶的運作過程,片紙片物、各種零碎的東西,都視若珍寶,先是收藏,再予引用。班雅明在《單行道》一書裏有這麼幾段說法,那簡直是針對楊樹清而說的:
「孩子們為了收藏物品,只要是能去的地方,什麼地方都喜歡去看,他們被建築現場、庭院工作、家事、洋服店,或木匠師傅吸引,總之被那些地方出現的垃圾所吸引,並且無法抗拒。在那些廢棄物之中,他們注意到物的世界有面對他們──應該說只面對他們的面孔。他們在那些廢棄物中,與其說沿著大人工作的痕跡,不如說邊玩那些東西邊組合,在各種各樣的素材之中創造新的,突發性的關係。」
在班雅明眼中(也許是無意識的),這些隨處撿拾、收藏的雜亂之物,是童話性的,具原始意義,在孩子的心靈中散發著清新的魅力,這些碎屑回到尚未被世俗污染的固有本位的意義,而這意義將在今天、明天,或者組合的其他事物變化時變化。這種突發性組成的產品才是童話。
但話說回來,不管是童話或神話,為什麼都有暴力的因素呢?依我們看,原因很簡單,所有的肯定都內含否定,反之亦然,任何真理都指出其反對物,真理的生成,只存在命題與相反命題彼此對換的旋律之中。精神的機制也不能倖免。童話或神話的暴力是內在於自身的,收藏雜屑這件事一如童話或神話的形成及崩潰,終究也是要中斷及廢棄的。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收藏家的熱情是無政府的,是破壞性的。班雅明聲稱自己是個虛無主義者,是無政府主義者。是那些追求作為排列之神的名的破壞性虛無主義者之決斷。阿多諾稱之為「知識性核分裂」的破壞與中斷,但這卻成為班雅明方法論的核心。
(另外,在班雅明眼中,孩子體現的碎屑意義與巴洛克的諷喻相同,諷喻者是被憂鬱束縛的收藏家。)
隨處撿拾、收藏的雜亂之物又和班雅明另外一個概念──漫遊者(flaneur)相表裡,在研究詩人波特萊爾(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的作品時,發展出漫遊者(flaneur)這個概念。(在《波特萊爾筆下的第二帝國的巴黎》中,班雅明特別挑出波希米亞人、漫遊者、現代主義,來分析波特萊爾的風格與態度。) 「與其說這位寓言詩人的目光凝視著巴黎城,不如說他凝視著異化的人。這是漫遊者的凝視,他的生活方式依然為大城市的人們與日俱增的貧窮灑上一抹撫慰的光彩。漫遊者仍站在大城市的邊緣,猶如站在資產階級隊伍的邊緣一樣,但是兩者都還沒有壓倒他。他在兩者中間都感到不自在。他在人群中尋找自己的避難所。」因此班雅明認為,漫遊者以抽離者的姿態旁觀世事,他們是大城市的產兒,在人群中漫步,四處張望。在班雅明的闡述中,包括詩人、拾荒者等,都是城市漫遊者的代表。例如詩人與拾荒者一樣,兩者都孤寂地操著自己的行當,甚至兩者的姿勢都是一樣的,詩人為尋覓詩韻的戰利品而漫遊城市的步伐,也必然是拾荒者在他的小路上不時停下、撿起偶遇破爛東西的步伐。漫遊者形象是現代大城市的特殊產物,他在其漫遊的過程之中不斷地體認、思考與驗證。班雅明在《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書中提到:「波特萊爾知道文人的真實處境:他以一個漫遊者的身分來到市場,表面上是一探究竟,但內心卻是想找一個買主」。班雅明可說是最早體驗到波特萊爾的城市性以及他的商品邏輯的人,稍後,在他《拱廊街研究計畫》的筆記裡也清楚地寫著:「漫遊的社會基礎為新聞事業。文人以漫遊者的身分前往市集,目的就在推銷自己。」
無疑的,楊樹清完全可以附麗於這種漫遊者角色。
其次是引用,班雅明在為其《拱廊街研究計畫》所作的草稿,大量拾掇、引用相關資料,六百多條中用了近五百條。他認為這書是由無數引用而產生之意義的差異化組成的。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說班雅明最大的野心是寫一本完全由引用的文字組成的著作。(德軍攻陷巴黎,班雅明倉皇逃亡前,將他最後一篇文章〈歷史哲學題綱〉托付給漢娜‧鄂蘭)。而楊樹清那冊《消失的戰地》,或竟是這種性質的一本書?
李歐梵曾經在一場學術演講中稱班雅明是「文字工作者」,楊樹清過去也曾經宣稱自己只是一個文字工作者。班雅明常苦於無法彙編成冊,《巴黎拱廊街研究計畫》就是一本未竟之作。楊樹清也陷入相同景境,幸好他在2012年總算編撰完成一部《阿背》──他自己歸類為長篇小說的這部作品,也正是先前無數資料的串連與匯集。
另外,班雅明和楊樹清還有一個相同點,即兩人都很愛「feuilleton」,feuilleton是指法國報紙的文藝記事欄,楊樹清也有這方面的癖好,歷年來,他在金門日報、書評書目、大華晚報、聯合文學等報刊雜誌開過「鄉訊版」、「藝文片羽」、「文化風速」、「作家動態」等等專欄。這些都可視之為史料碎屑的收藏及引用。李歐梵說班雅明提供insights(洞察,觀照),楊樹清的搜集採擷史料的斷簡殘篇,或也可視為這種意義。
金門文壇曾經最被期待的兩顆星星:楊樹清和吳鈞堯。為什麼後者吳創作力不輟,而前者楊卻呈現停頓狀態呢?根據我們前面的剖析,歸納如下述這兩種可能是成立的:一,楊樹清至今還在收藏碎片的寫作前置作業階段,二,由於楊樹清不像吳鈞堯那樣,吳根本是憑性靈書寫的,而楊寫的是匯集了各種人、事、物與文獻史料的「大散文」,把他所有收藏,甚至參與的活動都歸納為他的文本,是一種記憶與遺忘的閱讀藝術。這種書寫文本的關節重心就不在作者,而轉移到閱讀者了。羅蘭‧巴特在其自傳性質的結構主義文本《S/Z》一書裏說:「一個文本由多重的寫作形成,它們來自數個文化,它們相互之間有相互對話、模擬、爭議的關係。」我們若把「數個文化」替代前面提到的班雅明那收藏、引用的雜物、史料,也未嘗不算為貼切?羅蘭‧巴特這裏原是在講作者之死,讀者的誕生必須以作者之死為代價。比附成楊樹清的景狀,也頗吻合。這可以解釋作家身影的消沉。作家並不那麼重要,他拾掇、收集、彙編,沒有成形的部分由讀者補上,或者說,完成的作品由讀者決定意義,或者說作品永無完成之日,最後一種說法是,在作家拾掇第一片碎片就完成了作品。但作家退居幕後,或根本被摒棄了。楊樹清是否正身處在這種作者、讀者交纏的「命名(記憶)與遺忘」的歷史景境裏?
論述至此,我們大致已明瞭楊樹清呈現「十年磨一劍」外表上的尷尬,及其內在幽隱的真實景況。1987年他出版《渡》,1998年,他寫出一舉成名的〈番薯王〉,中間相隔十一年,再隔十四年後的2012年,他出版套書《金門鄉訊人物誌》十冊、散文體小說《阿背》,中間陸續有著《金門島嶼邊緣》、《天堂之路》、《閩風南渡》、《消失的戰地》等報導文學問世。他早中期作品不能說不豐碩,相對下,近年來創作的屢屢中斷、「半途而廢」,或唯有用我們前面那取經自班雅明以及羅蘭‧巴特兩家殊異的哲學、藝術觀來作比附,才能理解的吧?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