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節氣時諺

發布日期:
作者: 陳家興。
點閱率:1,634
字型大小:

中國人重養生說,修養生息。但常淪於門派之見,各有其術,各擁山頭。然不變的是不管中國,台灣,兩岸之間相關文化卻異中存同,有共通及同質性的關聯和說法且頗多,其中最為特殊者即是所謂:廿四節氣之說;及深具地方色彩的「諺語」均饒富趣味性。
中華文化五千年悠悠歷史,多少聖賢奉為圭臬(四書中、論語、鄉黨第十篇)。古人「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不語、寢不言」即可窺其一斑。其中談及「十不食」-不時不食、不得其醬不食、失飪不食、割不正不食……等,尤以近年國人好食生魚片,前人早已言明:吃生食危害身體健康,是非常重視的。此說法也可對照出與節氣和涵養天地生息精髓,智慧盡在其中。
筆者近時參與了文化園區相關解說任務,看見展館中有關敘述(節氣)之說明圖示,個人酌以引述及衍生匯集鄉村耆老流傳說法,以為自娛並與大家分享。眾所皆知的二十四節氣如后: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又大陸民間亦有農忙時傳唱的秧歌;對一年中十二個月份季節變化的最貼切寫照及流傳-「一月-立春雨水節。二月-驚蟄及春分。三月-清明並穀雨。四月-立夏小滿方。五月-芒種並夏至。六月-小暑大暑當。七月-立秋還處暑。八月-白露秋分忙。九月-寒露並霜降。十月-立冬小雪漲。十一月-大雪並冬至。十二月-小寒大寒昌」。
把二十四節氣分配結合在一年十二個月當中,易懂、易記、順口溜,屬渾然天成。充滿哲理也涵蓋了天地間大自然的運轉。那節氣又於每月份中有各一節一氣之分。在月首者謂:「節」。月中以後則稱「中氣」,亦簡稱為:「氣」。節氣早年有一說法系由神農氏所制定。在古代中國地大物博,百姓以農耕為主,務農為本,農民們參照節氣栽種時蔬,秋收冬藏,漁人亦視節氣變化網捕不同漁鮮,提供一定之食物鏈及安排各種慶典活動均有所依循,從不間斷。昔時君王治國,尚有招賢納士,廣聆建言,乘時趨利,配合節氣,現實環境狀況,因勢利導衍生之治國大纛亦常有之。而在地區言,存有諸多古諺及老一輩口耳相傳的經驗談,循環其中,無形充實了所有人的文化內涵。更勝者,從前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中更悟出:「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及「出門看黃曆,入海看(流勢)潮汐」。哲理人生即在裏面。希透過前述也把我們的原汁原味溶入其中,或許更能烹煮出所謂「節氣與諺語」間更不同或更特殊的味道來。以下就月份結合節氣及形容,特殊說法或有別於其 它臚列於後。
「節氣與諺語」(月份分)
壹、一月:「寅」─(立春雨水節。)(俗說:魚上冰。正月春至鯉魚逆水而上破冰而出)。雨水多,春雨綿綿,於農者-正月蔥。漁者-正月魚。居家宅第,正月初一時用■麵杖搗老鼠洞,象徵-安居。正月裏,年節方殷,大魚大肉在所難免。北方人年節喜食餃子,又稱元寶。多金發財之意。又包之以蔥,菜等之餃子,更為好吃,所以也有「好吃莫如餃子,舒服不如躺著」的說法。而農家靠山吃山,時令食蔬,修養身息,樂天知命。另漁者呢?則是靠海吃海,海鮮佳饈,不在話下。其間即衍生了推算潮汐變化如:「初一、十五日兜滿。」(中午十二時整滿水位最高潮。)另「初三,十八嗲。」,「頂看初三,下看十八。」(潮汐降退至最遠處,即大流水)可入海或於岸際撿拾平日不易拾得之貝類,海菜,螃蟹等;水位推算非常精準。及「初八,二十二,一日雙滿。」(一日中有兩次滿潮)。「正月魚」還有一說:年逢正月人要休息過年,魚也停捕,互為休養讓小魚成長,促進食物鏈之生生不息,(此時期亦有海烏)(烏魚),鹹水鱸(鱸魚)較優之說詞。)農漁各領風騷。
貳、二月:「卯」-(驚蟄及春分。)(俗說:玄鳥至。古漢族稱之黑色的一種大型鳥,形容為神鳥。)春雷動萬物滋生,蟄伏而出。季節進入初春之際,古人於此時春日紛紛外出踏青訪友,萬象不由熱絡起來。本月份當令食蔬應為「菜(正月蔥二月」,近年現代醫學研究,如南瓜對男性攝護腺頗有助益,而菜則對賀爾蒙有所增長,也應在節氣之說。至於二月有不抓鳥的禁忌如正月份時。不抓魚一樣;老輩嚐於農曆年後告誡兒孫輩不要平時當野孩子到處亂抓小鳥,一則保育;再者生活管理。也直接切中現今社會所謂「環保」泛愛大地生物及佛家慈悲心之滋養。另外早年因交通不便尤僅以騾馬代步時,也衍生了出遠門的經驗法則;所謂:「二、八好行舟。」季節適宜遠行,結合了天時,地利之有利因素。二月亦稱「龍抬頭」春雨至「二月二日土地公生日-頭牙。」:二月初二日古時更有迎富神一說:趨吉辟邪及遠離窮困,那何時送窮神則於正月的最後一天,充滿傳奇的色彩。
、三月「辰」-(清明並穀雨。)(俗說:萍始生。水裏浮萍開始滋長漫延。),「清明穀雨,冷死虎母」,「三月換三巡,沒手可攘裙」,農曆三月雖說春天腳步到了,但氣候仍未穩定,大衣棉襖,不要急著收藏,仍然有變化,早晚都還冷,冷熱無常,容易疏忽生病。一天內可能穿大衣,又可能換短袖,應接不暇,使人難以應付。更值此三月天之時,地區耆老有云:「清明穀雨要顧老姆(母親)。」多關心父母身體,時節交替,難以穿衣保暖,另有「清明穀雨,大小做姆。」不管人或動物爭相為主,傳承後代爭取主導地位。本月份也有「三月壞麥來巴累(繁忙)。」形容開始農忙了,而較湊巧的是農曆三月份逢國曆五月,其間第二週星期日,為國際認定「母親節」之偉大的日子。又更能呼應「顧老姆」之天性與孝道。附帶一提「母親節」,系源自美國-南北戰爭。紀念一位母親,無私付出,療養傷兵犧牲奉獻之精神,於其去世之後予以紀念。我們國家也在民國四十二年正式認定並實施母親節各種表揚及慶祝。其實孝順乃天性並不分日子的,只不過是特別凸顯其特殊性而已。
肆、四月「巳」─(立夏小滿方。)(俗說:蚯蚓出--蚯蚓蟄伏而出,群蟲鑽動。),清明過後節氣進入了初夏,天氣開始漸熱;金門四面環海,此時期最易生成海霧,經常霧鎖全島,濃得化不開。除了諸多不便,空氣中更瀰漫一股潮濕發霉的味道,而且經常性的低氣壓又間接影響人的心情,常感覺一口氣舒展不開,不吐不快。因而有老輩流傳了一段因濃霧的順口說詞;「霧歐,霧搭搭,九嬸婆偷抓鴨,抓鴨要密代?要給查某子做月內(月子。)」又問:「生什麼?生加抓(蟑螂),抱出來,扣扣摔(摔倒),抱進去,養不活」之形容,生動詼諧又逗趣,活靈活現。四月亦屬多變階段,男性們忙於農作事業,非常辛勞,但如果四月份吹北風則作物不好。鄉諺:「四月做北當,討海的人摸屁股,作事(種田)的人站黃(農作長不好)。」經驗法則,如吹南風則長得好。故又產生了-「立夏要顧老爸」之說,對照前述三月份時,「穀雨顧老姆,立夏顧老爸」恪遵孝道觀念自然而生,對映了節氣之說,大道理蘊含其間,不謂不奇特。
(上)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