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節氣時諺

發布日期:
作者: 陳家興。
點閱率:1,078
字型大小:

伍、五月「午」-(芒種並夏至。)(俗說:螳螂生。幼蟲長成夏初上樹覓食。)(五月扒龍船。)五月芒種雨並夏天的腳步正式到來,古諺:「沒吃五月節粽 破裘不甘放。」,昔時端午節吃粽子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緬懷其節操令人敬佩。而今以討海為生的漁民又從動物甚或鳥類之遷徙行為為師。前人能觀其天象,漁人則更鞭辟入裏的微觀形容有云:「海雁飛上山,破裘撿起來披,海雁飛落海,破裘就嗅狗屎。」經驗之談,衣著增、減仍隨季節之變化,而有所依循,有時更是頗精準。但說穿了節氣仍有跡可循且永不間斷,尤其五月份只要雲層堆積起來,經常會馬上下雨,故有:「黑腳西南,見黑就濕。)之說,神準無比。
陸、六月「未」-(小暑大暑當。)(俗說:溫風至。較溫暖的氣流湧至氣候丕變,酷暑稍減。)此月酷熱有稱;「日頭赤迓迓,隨人顧生命。」而小孩子在孩提之初至(六月十五日)(半年)一定得吃湯圓,(半年湯圓),意謂:吃了湯圓,吃甜甜,生后生(男孩),也代表又長了一歲,也有人說:「吃甜甜有好厝邊。」較早之說法起源於驅疫及過半年節吃湯圓之俗。另漁家形容海產如:「六月初六,蟳蛤赤嘴目。」論天氣:「六月一雷止九颱。」「六月天,七月火」,予神明祭祀也有:「六月十九佛祖生日,三樣新(農作物)-地瓜,芋頭,花生(土豆)「又說:「六月割菜假有心。」「六月應菜樣(細)。」等;農曆六月亦代表一年過了一半,人生應及時掌握當下,時光飛逝,也在在提醒著人們時光之寶貴,更應珍惜一切事物。
柒、七月「申」-(立秋還處暑。)(俗說:涼風生。氣溫偏涼並略為下降的天氣,但尚熱。)值此時節一般人會告訴你說今天已進入了立秋時分,不明就裏者常唸上一句:有沒有搞錯?天氣都還那麼熱,什麼時候立秋了,胡說八道!但不要忘了節氣雖至立秋,但仍處在暑氣方殷時,爾後暑氣才逐日銳減。故又稱:「還處暑」「俗云:立秋快啾啾。」有耆老再云:「七月立秋秋流油。」日子飛快轉眼七月至,有歲月摧人老,光陰如梭之感。同時七月尚有稱:「七月火」天氣當熱,又到了七月初七日牛郎織女,鵲橋會(中國人的情人節),此日有一俚語形容:「牛郎東,織女西,卡恰來(牛背架)梭阿去」。在說牛郎、織女相隔兩地嚐盡相思之苦,讓人倍感其淒楚之情充盈其中,又深又濃。七月份雷少雨水多,只要有風起雲湧打雷之時,颱風就多。老者再云:「七月一雷九颱來。」再者形容一個人不知事態之輕重緩急,仍一副置身事外的態度,常有以:「七月半鴨子,不知死活。」形容,而七月值暑氣當頭,但也一天天減緩熱氣,故又云:「七月半一日短一條線(太陽)。」之說。入木三分,前人智慧令人肅然起敬。另中元節在大家說來更是一個普世,深入鄰里的民俗重大節日;要敬拜四方鬼神,好兄弟;相關禮俗多如牛毛,但為祈求平安,老一輩在此月份中禁忌甚多,今諸多宗教社團為移風易俗,破除怪力亂神的看法,又有稱:七月為一「平安月」論調,但凡事謹慎小心均可駛得萬年船,諸事平安大吉。
捌、八月「酉」-(白露秋分忙。)(俗說:鴻雁來。雁歸來,候鳥預作過冬之意。)白露至。從天上飛的到地上種的蔬果(菜),均有諸多限制或食用之窒礙,嚴重者,恐傷身違和。如入秋後的茄子及白露至栽種的空心菜(應菜)宜少食或不食,老輩曾說過:「秋茄白露應,吃了凸雷碰槍。」不符時節。但又因時代背景之不同,前述及古有:「不時不食之。」,但時蔬又有「七蔥八蒜」之談,也符合當令,雖正月蔥也符時令亦有重覆,但饒富趣味。此時天氣氣候還略含暑氣之熱,尚未至穿秋衣之時,故或云:「七熱,八熱,九月卡開活(快樂)。」八月正處年節三大節慶之一「中秋節」人圓月圓之時,古有:「每逢佳節倍思親,月至中秋分外明。」之慨然。又此月雨水按理應較少,亦屬正常狀況。如萬一於初八日之時打雷則來得比較不是時候,前人更有八月初八,打雷謂之:「八月八打雷摃破仙桌。」三日下一次大雨,雨水傾瀉而下恐釀成災。古之生活經驗依循天道法則,但在昔時常十次九中,非常神準。八月八亦稱「八仙過海」騰雲駕霧,風雨大興。至於白露後秋分忙,農務秋收冬藏,格外忙碌,還好前人不畏辛勞之精神,日出耕,日落息。「秋分」-有「暝日對半分。」之自然現象,地球自轉至秋分之際,白天夜晚各十二小時分毫不差。逢此節令農人陸續忙於秋收農作醃漬藏窖,為過年預作準備,非常忙,也充分反映出節氣鮮活特色。又近期全台登革熱橫行,稍不留意即感染,大家如臨大敵,但值此季節交替登革熱形成其實其來有自,地區老輩常形容秋天的蚊子咬起來非常疼痛有「秋蚊惡牛港(公牛)較兇之說法。」和「秋天牛,扣扣總。橫衝直撞。」發情時期之反應,亦為節氣之始然。而到了本月份,過一天就冷一天,有云:「白露秋分夜(暝),一夜冷一夜(暝)。」天氣愈來愈冷,應多再添衣保暖。又另有一趣談,地區早年老人家,尤於月圓時,小孩如果手指指月亮,即刻糾正小孩子不可以手指月亮,因為月娘嬤會割其耳朵,並要口唸:「月娘嬤,妳是哥,我是弟,姆湯櫸金加剪割我的金高耳。」頗為令人啼笑。
玖、九月「戌」-(寒露並霜降。)(俗說:草木黃落。樹葉變黃掉落之意。)古詩人吟秋:「一葉落而知秋至。」其實照古時節氣,甫進入寒露霜降之際,草木盡落,秋瑟蕭條,天冷有感,結合前論及「九月卡快活」天氣不會熱烘烘的;九月到北風至「秋風」有「九月九港風」之說。於天候也有一說:「九月九頭烏,不值得十月初一烏一晡。」九月份經常性的雲層較厚,常發烏雲,但不易下雨。
談及此順便提及一則趣聞,有類同金門所謂:「雞頭、魚尾」之俗的說法與大家分享;劉伯溫致仕返鄉,並於家鄉府縣中教授學生,那時候為農曆三月三日,轉瞬間年關將至,劉伯溫因要回家侍奉父母及過年,遂逐家逐戶辭行,臨至最後一戶人家剛好擺了一桌宴席,但席至尾聲,鄉人熟知其滿腹文采,眾人拱其作詩,劉伯溫即席看了桌上僅餘半個雞頭及一杯酒,即吟:「來時三月三、去時九月九,半個雞頭一杯酒,鄉親情誼最長久。」旋即獲得滿堂喝采,古人年至農曆九月後諸多偏遠人家即得返鄉過年有時需走上個大半年或二、三個月始得到家,非常辛苦。但九月又不同於十月,尤其十月初一,只要烏雲一至傾刻間一定下大雨,而且雨水滂沱而下。而九月九日更有古人所謂的「重陽登高」,避疫及延年益壽,而地區更有「黏骨頭」煮安粉之俗,蠻特別。而霜降時節更有利地瓜之生長俗有:「霜降安薯土裡夯。」意指欣欣向榮快速成長,與煮安粉黏骨頭有密切之意旨,八月份後到了九月即是「九月九拿日」形容白天陽光一探頭,又感覺一下子又到了下午,太陽又落下山去,晝短夜長又過一天,日子飛快。
拾、十月「亥」-(立冬小雪漲。)(俗說:水始冰。水氣結冰初期較為寒冷)十月份昔時有「小逢春」,金門老一輩人家也有稱十月「十月燒」的形容可說是不謀而合。此時過年的腳步更快了,十月有「十月日生翅」之詞。立冬之後,湖水開始結成薄冰,氣候正式進入寒冬之時,值此十月,從事海洋漁業或小船漁民者都會形容:「十月冬走空空。」海上漁獲不知何因經常抓不到魚或鮮少漁獲並為海事之淡季,望洋興嘆,均屬前人之經驗談。且老輩漁夫藉此時刻休養生息整頓漁具,及修補染色漁網。前述本月份只要天起烏雲,勢必有大雨,而且雨水充盈,精確非常。此時亦可常見天際有一排排人字形之海雁往遠方飛去,尤以黃昏落日之景更增美感。是時又得把棉衣棉襖給穿上,鄉諺有云:「海雁飛上山,破裘撿起披。」天寒地凍,此時農作萬物冬藏,行醃漬存放之完成,此時節於農民言才真正可以輕鬆休憩之時期。(中)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