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8談起
最近因為選舉,「18趴」又成為熱門議題,而在中小學「18禁」對學生特別具有吸引力,其實18只是一個數字,但是出現在不同的座標就會呈現不同的意義。
落在年齡的座標上,18為成年的標準,在我國年滿18歲,就可以享有各種相應的權利,例如:參政服公職、結婚……等,但同時亦要負起一些義務,例如:服兵役、承擔法律責任……等。有人謂18歲是邁向成年的一個通行證,學生最高興的是年滿18歲可以考駕照、可以觀看限制級的影片、可以看成人雜誌書刊、可以上成人的網站、買菸買酒也合法了,好像人生突然海闊天空;但相對的,年滿18歲,犯了刑法上的罪必須自己負擔全部的責任,而男子無正當理由都需要服兵役,所以年滿18歲也不是那麼的美好。
落在利率的座標上,18為軍公教的枷鎖,因為部份退休軍公教退休金可以存18趴的優惠存款,雖然現職的軍公教退休後只有很少比率的退休金可以存18趴,甚至民國84年以後實施退撫新制後,新進人員已不適用此項優惠,但仍然在每次選舉被拿來當作炒作的議題。
金門早期小學就可以保送到第三士校(現金防部幹訓班)就讀,戰地政務時期軍民一家,很多鄉親選擇「從軍報國」之路,退伍後,正值青年,或轉任公職、或轉任黨職,繼續人生的第二春。由於金門子弟保有「生活不怕苦、工作不怕難、戰鬥不怕死」的精神,兩位老總統(蔣介石、蔣經國總統)非常欣賞,加上金門人的忠貞,因此每年都會從金門招募衛士隊新血,負責總統府及總統官邸的維安工作,那時衛士隊休假返金,西裝筆挺,又可坐軍機,很多人羨慕不已,衛士隊入伍後很多人繼續在營補習,都有不錯的發展,有些退伍後轉任警察工作,像國父紀念館、中正紀念堂就有不少縣籍警察是藉由此管道任職的。
憶起任教初期,擔任訓育工作,每年重點工作之一就是輔導應屆畢業生「從軍報國」,那時有保送士官班及國防部衛士隊二種選擇,民國65年中正預校成立後,也招收國中畢業生,不過要通過考試才能入學。金門因實施戰地政務,經濟發展受限,就業不易,有很多子弟考量家庭經濟因素而選擇軍旅生活減輕父母的經濟重擔,加以只要「從軍報國」就可以順利畢業,所以每年都有一定的畢業生選擇從軍這條路。在此同時金門高中及高職也都有學生保送就讀專修班、專科班及報考官校正期班,也因此造就了後來金門的許多將軍。
六、七○年代,金門經濟慢慢的改善了,從軍的意願有逐漸下降的趨勢,時屬戰地政務時期,金防部和金門縣政府很重視輔導「從軍」的績效,所以訂定了很多獎勵措施,學校承辦業務之相關人員只要成績達標,就可以記功嘉獎,若成績特優還可記大功,辦專案考績,且每年都會安排赴台參訪軍經建設,所以學校亦大力配合鼓勵學生「從軍報國」。
每年三、四月間各軍種陸續派員到各校進行宣導,以提升學生從軍意願,且都會派現職的金門籍子弟現身說法,宣導內容大致是入伍後就可以有不錯的待遇,家裡也有軍眷的種種優惠,譬如說水電半價、可以買福利品等,印象非常深刻的是都會強調如果役期屆滿只要表現好都可以繼續留營,服務滿20年,退伍就可以領終身俸,以國中畢業生16歲入伍,服務滿20年退伍,三十幾歲就有終身俸可以領,有很多孩子及家長也就在懵懂的情況下「從軍報國」去。
時至今日,事過境遷,「三十幾歲就領終身俸」,引起社會很大的批判聲音,也有加上拖垮國家財政的罪名,但大家都忘了或不知,他們的青春都奉獻給國家,且每天都是24小時在營,沒有週休二日,只有不定期的休假,沒有超時津貼,家中有急事,求救無門,不像一般上班族,每天工作八小時就可以回家享受家的親情和溫暖,這樣的代價,國家給予終身俸,其實是他們應得的。
他們因為相信政府,放棄了人身自由,選擇了從軍這條路,保家衛國,到頭來國家卻罔顧斯時的承諾,誠信蕩然無存,之前金門流行一句口頭禪:「前方吃緊、後方緊吃」,對比政客的貪腐,真是最好的寫照。面對國家財政困難,各種退休薪資結構都可以理性討論,合理調整,切莫將所有問題都指向退休人員,也冀望大家發揮同理心,莫再以18趴來攻訐及污名化。
金門這幾十年來將軍人才輩出,讓金門能見度提升不少,但近年因裁軍及社會對軍人的觀感不佳,造成年輕一輩不願再選擇軍旅生涯,金門從軍(志願役)的人數不像往昔熱絡,未來「尋找下一個金門將軍」成為不可能的任務,為今之道,除了正向鼓勵金門子弟從軍報國外,社會也應給予軍人正面評價,對保家衛國的他們按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