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說故事培訓營

發布日期:
作者: 糖果。
點閱率:816

自從當了全職家庭主婦之後,很少有機會能參加一天以上的研習,因為有很多一定要做的家事,因為有孩子要照顧,因為有種種覺得離不開的原因,讓身為全職媽媽的我,這十年來錯過很多很棒的研習機會。但是這一次看到文化局舉辦的故事培訓研習營真的很心動,只是整個課程為期三天,第一時間我的心裡其實是有點卻步的,因為要全程參與三天的活動,對於假日還有兩個孩子要照顧的我而言,有某種程度的困難,但幾經思考後,還是不想放棄這個可以讓自己進步的機會,所以決定一定要排除萬難報名參加。於是在和老公討論過後,真的很感謝我的老公願意在假日兩天擔起照顧兩個孩子的工作,因為有老公的支持,讓我可以安心全程參與由文化局舉辦前後共三天的2015故事培訓營課程。
回想第一次進班講故事給孩子聽,是在女兒四歲讀中班的時後,也不曉得哪來的傻勇氣,在開學時,我毛遂自薦跟老師說想要進班說故事給孩子聽,當時只有一個想法,我要深入女兒的班上,接近女兒的同學,和他們成為好朋友,這樣我就能在無形中融入女兒的學校生活,進而透過故事的力量傳達良善給每個聽故事的孩子,因為一直以來我始終相信「唯有別人的孩子都好,我的孩子才會更好」。而這個信念也是支持我不間斷講故事的動力之一。
記得第一次走進女兒教室時,迎接我的是13雙咕嚕咕嚕轉的小眼睛,和充滿笑意的可愛小臉龐,孩子的接納讓我忘卻原本的緊張與害怕,孩子的捧場讓我有了完全沒挫折的第一次說故事經驗,也讓我很有信心的開啟進班說故事之門。平常,我不是一個善於表達的人,從學生時代到出社會工作,只要有面對很多人說話或上台報告時,我都會超級無敵緊張,這樣的我卻能夠一路說故事到現在,是這些孩子給我機會,陪我一起成長的。我很開心自己的轉變,因為我慢慢變得愛說話了,站在台上也不再那麼容易感到緊張害怕了,我更開心因為孩子們對我的喜愛與期待,讓我對說故事這件事變得樂此不疲。我常常很感激全職媽媽這個身分,讓我可以擁有這麼多的時間不只能說故事給自己的孩子聽,還能說故事給其他的孩子聽。
慢慢地對學校更熟悉之後才知道學校本來就有一群故事媽媽每周固定進班為孩子說故事,就這樣從一個人到一群人,看著這些媽媽們願意撥出自己的時間來說故事給孩子聽,他們的無私奉獻深深感動了我。原來我並不孤單,還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們默默地和我做著同樣的一件事。一件只有付出不求回報,卻能滿心歡喜的事。
就這樣老大從幼兒園畢業了,換老二進幼兒園,我從只在自己的孩子班上說故事,到遊走在其他班級,一轉眼已經六年了。六年,不算短的日子,回想自己一開始只會逐字唸故事給孩子聽,慢慢地可以配合故事內容有動作有表情甚至唱作俱佳,到可以一邊說故事一邊和孩子互動,每一步都是紮紮實實的經驗累積,如果沒有這群可愛的孩子,我從來都不知道我可以這樣活潑和充滿熱情,更不會有機會發現在成人外表下的我,還是保有一顆和他們一樣容易歡樂而且單純的童心。這個發現讓我變得更開朗,當孩子用明亮的雙眼看著我,對我說:「故事媽媽妳好漂亮」時, 我是真真切切的感受到自己真的變美了,孩子眼中美麗的我,不是因為我有一個多麼漂亮的臉蛋,而是他們穿過我那已經充滿歲月痕跡的外表,直接看見故事媽媽由內而外散發出來滿滿愛意的美。這種美麗只有天真無邪的孩子能夠感受到並由衷地發出讚美呀!
邁入第六年說故事的我,在今年十月又有了重大的突破,配合鄉公所圖書館繪本say故事的活動,我們幾個故事媽媽接受新挑戰,面對不同年齡層的孩子,還有家長,我們不但要說故事還要帶活動,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全新的經驗,雖然已經有多年說故事的經驗,面對孩子已經不會緊張了,但是當台下又多了很多家長時,情況肯定又是不同的。但是因為有幾個夥伴可以一起討論一起互相鼓勵和支持,心理的不安也稍稍能夠減少一些。當我們很順利的完成三場活動的任務時,內心的成就感和喜悅已經非言語能夠形容的了。因為說故事,我結交了很多朋友,也因為這些朋友,讓我更有勇氣接受挑戰,繼續成長,這些都是當初進班說故事時完全沒有想到過會發生的事呢!
六年了,一路走來都是自己慢慢摸索、學習的,今年終於有機會參加文化局舉辦的2015故事培訓營,可以接受到新的啟發和刺激,也讓自己的不足有被填補的機會,真的很開心。
兒童幸福的權利,非等不幸才給予,思想的豐富,也不能臨渴掘井,在日常生活裡、床前、閒暇,為孩子說故事,都是讓孩子感受愛的機會,被愛溫暖的孩子,才有愛人的能力。
是的,從說給自己的孩子聽,到說給更多孩子聽,我可以把自己對孩子的愛擴充到每個可以聽到我說故事的孩子身上。我真心誠意希望這些孩子都能感受到我對他們滿滿的愛,更希望這些愛能變成養分累積在他們心中,讓他們心中良善的種子發芽成長。
三天的研習,有著豐富的課程內容:「為甚麼要說故事」、「故事的呈現方式」、「故事的分類與選擇」、「說故事的技巧」、「說故事的自我養成」到「實習說故事」,每一天都有滿滿的收穫。從第一天有點害羞不曉得說什麼好,到可以熱烈討論,最後鼓起勇氣對著學員說故事,短短三天我們如同搭直升機般快速的進步著。老師以自己的經驗分享,很清楚的讓我們明白如何去進行互動式說故事,也讓我在這幾年說故事的過程中曾經碰到的一些疑問、困擾有了解答。
這三天的課程最大的收穫與學習就是認識「互動式說故事」和「合作思考」這兩個觀念。六年來自己已經習慣說故事都要帶著故事書,因為我認為拿著書孩子會聚焦在書上,比較不會分心,而且拿著書講故事,比較不用擔心遺漏故事情節,或者講得不夠精采時至少還有圖畫可以給孩子看。但老師「不拿書」的方式,顛覆了自己原有的方式與觀念,我才知道,原來不拿書才能讓孩子把焦點和專注力放在我們身上,同時我們在說故事時,也才能眼觀四方耳聽八面觀察到每個孩子的反應與表情,可以隨時與孩子互動。因為不拿書,在說故事的過程中,聽故事的孩子慢慢學會專注和聚焦,而說故事的我們則慢慢學會觀察和互動,這是多麼完美的方式呀!!只是這樣的方式,在研習中演練時才發現,不拿書說故事其實有點難度,他要做的事前準備、對故事內容的了解和吸收都要比拿故事書說來得更多,更細。也正因為要做更多的準備,所以對於說故事的我們才能有更多的思考機會,進而和孩子們一起兩相成長。
因為不拿書說故事,所以孩子對於故事情節和內容隨著說故事的人的語氣、表情、肢體動作等而有很大的思考和想像空間。他可以天馬行空地想像故事中的畫面,思考故事中的情節,然後在適當的引導下可以讓孩子隨時進入,提出問題、想法,然後藉由同儕的互動,拓展孩子的視野與思考方式,這就是所謂的「合作思考」,也因為不斷地透過團體合作思考的練習,讓孩子最終可以增進獨立思考的能力。
一直以來都只對幼兒園的孩子說故事,但是經過這次課程的洗滌,我想著或許小學生更適合聽故事,因為他們的生活經驗更豐富了,他們的思考能力更成熟了,所以能夠從故事中體會到的東西也會更多,能夠互動討論激盪出來的想法也會更精采,這些透過團體激盪出來的想法,有可能在孩子未來在面對各項挑戰或困難時可以拿出來作為解答或支持。
很多人可能覺得幼兒園的孩子才適合聽故事,有些人可能覺得小學生課業都忙不完了,哪有時間聽故事,有些人可能覺得一個故事哪有什麼力量?是的,這些想法都沒有錯,但是我更相信不管長大到幾歲,很少人會不喜歡聽故事的,小時候聽童話故事,長大一點看漫畫,國高中看小說,長大成人後我們還是可以繼續聽長輩說古……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有適合他們可以閱讀的故事,因為長大了,因為可以閱讀了,所以我們認為他們不喜歡聽故事,但事實上我的孩子四年級了,縱然他已經可以自己閱讀很多不同的書籍,但是他還是一樣喜歡聽我說故事。
我們越是相信良善的種子可以透過故事討論在孩子心中成長茁壯,就越是有動力去持續進班講故事這件事。雖然課程結束了,但我希望延續老師他們想要推廣的心繼續前進。就如同講義上所說的,市面上林林種種的故事錄音帶說得字正腔圓,天馬行空,或許我們口齒沒那麼清晰,或許我們還會忘了故事情節,但我們相信,故事透過人與人面對面會更為生動,更為人性化,更為溫暖。我希望我也能在這個小島播種愛苗,更希望將故事從幼兒園帶進小學部,為更多的孩子說故事。我更期待孩子能夠因為聽故事,能夠從情節中連結自身的經驗 拓展觀點,進而喜歡上閱讀,能夠從圖像閱讀發展到文字閱讀進而養成獨立閱讀的能力,讓閱讀成為生活的習慣,讓良善內化成為內心最大的力量。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