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禮俗傳奇之女兒不在娘家生子之說
筆者在所有金門故事中,發現在地流傳下來的各種習俗和慶典也是一大特色,因這個小島上,具有宗族文化、民間信仰和慶典文化、僑鄉文化、朱子教化和戰地文化等多元性,堪稱是全台灣最豐富的人文史蹟之地,而當地的傳統習俗中,即有一個女兒不在娘家生子的民間風俗,那是有段緣由和故事的。
首先,寫這段故事之前,必須提到清代,因那是金門出產武將最多的時期,若相較於幅員廣闊的大陸地區而言,是不可思議的,而其中最知名的要算是清史列傳裡的「九里三提督,百步一總兵」了。「九里」指的是瓊林至後浦九里路、後浦至古寧頭是九里路,還有古寧頭至瓊林恰好也是九里路,在這三個九里路中,在清代的乾隆和嘉慶年間,各出了一位戰功彪炳的提督將軍。分別是福建水師提督的瓊林蔡攀龍、浙江提督後浦邱良功和廣東水師提督的古寧頭李光顯。他們三位將軍,也都是少壯從軍,等於說就是從基層幹部做起的踏實武將,當然除提督外,清代在金門地區也出了九位總兵官、副將十五人、參將八人。
至於本篇主要是聚焦在李光顯和邱良功這兩人所發生的事情上,其中李光顯曾參平定台灣的林爽文之亂,後來與邱良功又同屬於東南海域,並追捕赫赫有名的大海盜蔡牽和其餘黨,功績卓著。官做到廣東水師提督後,經歷三十餘年軍旅生活,身兼大小戰役二十九次,擋賊20餘黨,攻獲船艦45艘,故兩廣總督阮元贈以「海邦著績」匾額彰其武績。至於邱良功則官做到浙江提督,他在黑水洋一役中,與當時福建提督王得祿共同合擒大海盜蔡牽,也都立下大功,後來王得祿晉升子爵,邱良功受封為男爵,使閩浙三洋為之蕩平。既然如此,或許有人心目中會有個疑問,這又以女兒不在娘家生日有何關係呢?原來他們都是屬於姨表兄弟的親戚關係喔,其中光顯兄年紀較大,大邱良功約有11歲左右,而對方母親為姊妹,也同為小徑的許氏女兒。
話說,這對許氏姊妹出生時,許家門牆上忽然產了靈芝兩莖,舉家欣喜歡騰,認為是個吉祥之兆。不過,因靈芝是長於門楣之牆上,且又是朝外發展的方向,故稍有見識或懂風水運用方面之人,就也曾預言說:「此福運呀!並不在許氏本家,而是在女兒所歸之夫家。」後來,李光顯與表弟邱良功兩人,則先後誕生在小徑的舅家,果真兩人皆屬於顯貴之人。
清嘉慶二十二年間,邱良功死於揚州,欽賜運棺回金祭葬。並且依照地理師之說,在徵得母親同意和答應之下,選中了小徑舅氏的空地做為墳地。到了拆屋之日時,就有工人發現屋脊中有紅蛇兩條,其中一條已斃,另一條尚存活著,當他們一見到紅蛇,就不知輕重緩急,竟然一陣亂棒急打,那一條蛇也遭到擊斃。結果,任誰也沒想到的是,兩年後,消息傳出來,就是李光顯本人也過世於廣東提督任上。
於是,在金門的民間有個說法,就是李光顯和邱良功這兩位人物,正好就是舅氏家轉世投胎的那兩條紅蛇。也就是由紅蛇轉世為顯貴的外甥,因此當宅地的靈氣一被吸走後,則小徑許氏舅家卻從此變成沒落無聞,所以金門民俗最忌女兒歸寧時在娘家分娩之事,怕的就是奪去娘家之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