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老王努力寫書不叫賣

發布日期:
作者: 張博智。
點閱率:829

老王又出書了,不少朋友都捎來祝賀,老王當然也不免俗的客套回應。
「耶,老王,最近又出書了,送一本拜讀拜讀、學習學習吧!」像這樣的朋友不少,老王欽佩他們「求知」的熱情,每每都以書相贈。
老王勤於寫文章,也在報章上發表,朋友相見總會拿報刊文章問訊,老王覺得朋友們看報看得細心,還能關心到他的文章,聽了自然有幾分高興。
雖然勤寫常刊,朋友們都送他「作家」的冠冕,但老王自己知道,他只不過愛塗鴉罷了,文章根本難登大雅之堂,如果說他是作家他也不敢推辭,但像他這樣的業餘作家如過江之鯽,又何足掛齒?他有自知之明,作家之名純屬笑談。
寫了這麼多東西,老王以集結成冊自費出書為自我驗收方式。每年,甚至每半年,集結出書,然後舉行新書發表會,奉書之名,大方的邀請親友們共襄盛舉蒞臨指導。說是新書發表會,其實是邀人聚餐,但來賓都得繳交餐費與書款。老實講,這樣子真有「強迫」推銷的味道。
其實,老王也有不得不的苦衷。最初,新書發表會,他請大家吃飯,開銷不小,但他盤算「吃人家的心軟」既來吃大餐總會大方買書助印,一出一進,禮尚往來,老王盤算即使不能收支平衡,也該少虧為盈。
哪知道,吃飯熱鬧,買書人少,吃飽了、喝足了,賓客盡歡,揚長而去,書卻乏人問津。
「或許是大家盡情忘性,忘了買書……。」老王心想,他的朋友都半屬性情中人,平常大開大闔,缺少看書習慣,加上時代不一樣,誰去買書?網路瀏覽就好。所以,老王改弦更張,收餐費吃飯,順帶鼓吹自願買書。曲終人散,杯盤狼藉,書海寥落,自願買書的人雖有仍然不多,但總算減少了開銷。
寫文章談何容易,出書更加困難,其間有太多辛酸與折騰,到頭來還得蝕本自食苦果,老王為自己感到有些淒涼,但他不因此而灰心喪志。檢討精進之下,他將餐費與書款合計,一次搞定。來賓報到,比照婚禮,門口設報到處收銀台,逐一檢錄、收錢、分發識別證、送書。餐費結束,付了酒菜錢,結餘的就是書款。這樣下來,果然開始有了結餘,算算雖然仍然無法損益平衡但已差堪人意了。
這方式,會不會有人不認同?有些好心的朋友提出質疑。
「認同就來,否則自便!」老王下定決心就要這樣辦下去,餐費暨新書發表會二合一。
「我們要養成對知識財產的尊重與愛護的認知與行動!」老王堅定地回答。
「支持創作的人,要付諸行動。不要空口說白話,說感動卻不行動,只想人家送書卻不買書。」這幾年,老王有深刻體會,許多人對書「無感」,對寫書的人「無情」,對勤於寫作又自費出版的人「無義」不是他們天生就是這樣,而是缺乏啟發與提點。在這個冷感的時代,書城一間間關門,老王有同理心,經常上書城買書,他認為買書無疑是支持寫書人最具體的行動。易地而處,他當然有期待朋友們會有這樣的認知與行動。
老王認為,餐會與新書發表會結合,既能師出有名聯絡親朋好友共聚一堂,把盞言歡,又能如切如磋,飯香、菜香、酒香、茶香與書香五味俱全,香氣四溢,氣氛融洽溫馨,何其盛況!
「這是另類的聚義,也是別開生面的『互助會』」老王心想,這樣二合一舉辦,有吃有拿,一兼二顧,吃喝過後帶書回去看,開卷有益,不失良策。
既是新書發表餐會,總得說書談情,每回老王不忘邀請師長好友助陣,也幫新書說說好話,這下子,有說書說得好的人,循循善誘,還把餐會變成了讀書會,場面改觀,氣氛不同,乍看之下,大家都成了愛書的讀書人了呢。開桌有益,有些嗜酒的人的家眷因此有了更正面的看待,他們甚至也樂意參加這樣的餐會了。
老王勤於寫書不叫賣,但他別開生面有了推銷的新樣態。其實,老王心知肚明,這一切都得仰賴人情的關照。新書發表會與餐會連結之後,看書看人,讀書讀人,書和人之間的互動牽動更加微妙了,妙不可言,只能意會不便言詮。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