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戀莒光湖
「他人呢?他也寫詩嗎?」
「他好像什麼都寫,後來寫連續劇,寫到胃出血過世了,已經七、八年了吧。」
「啊?寫作會要人命!」
「嗯……妳也差一點沒命。妳28歲去報社當記者兼主編,常常到半夜還在加班出報紙,有時印好了又重改,總是沒有睡好,每天都好像在打仗。所以,妳那時壓力太大,全身都長滿了一小顆、一小顆的『疣』。
後來,大姊和我都得了乳癌,所以,完成化療後我才會租這塊山地,在這邊種菜和養雞。」
「哦,那……是誰打『我』後腦勺,讓『我』受傷和失去記憶。」
「我只知道,妳失去記憶被鄰居送去醫院,並沒有受外傷。妳除了堅持過詩情畫意的生活之外,也很喜歡讀書、研究和做實驗。妳考取博士班之後就把報社的工作辭了,專心讀書和寫作。妳不在報社上班快六年了,身上的疣冷凍治療、電燒之後就沒有再長了。
而且,妳寫作參加各種文學獎比賽,得過很多獎,很多記者訪問過妳,妳還上過有名的call in談話電視節目。妳家堆了很多獎杯和獎牌,舊的是妳先生的,新的是妳的,妳得到的獎金,平均到每月的月收入,比在報社上班的收入還要高一些。」
這時,我看到一伍軍人行軍從山下經過,想到一件奇怪的事。有時周六、日,我開窗澆花時,會有一位穿陸軍制服的年輕現役軍人,向我這邊看過來。是這附近的團管區駐軍鄰居嗎?「二姊」應該沒看過他吧!先解決應該負責的事,不可能一時之間所有的問題獲得解答。
「哦!那『我』是老師嗎?」
「是。是兼課、演講的那種,不是在學校專任的那種老師。」
「那,昨天『三哥』為什麼要哭的那麼嚴重。新房子是怎回事?」
「不用理他,他假傳爸爸的『聖旨』,向大家說爸爸已經決定要蓋了,讓姊妹們以為爸爸都決定了,幾乎是半『強迫』大家拿錢出來,等於變相強迫大家向他借錢,姊妹中只有妳沒向他借錢。但是妳的錢本來是準備讀博士班或父母生病時請看護用的。其實,爸爸當初的意思是要她去「徵求」姊妹們的同意,不是去直接『宣告』說爸爸已經要蓋了的消息。
而現在房子蓋好了,兩位老人家卻不搬到新房子去住,他們總是認為如果搬進去住,當大家回去時,又得搬回舊屋很麻煩,不如空著,以免出錢的兒女們回去沒新房子住。但是,大家蓋新房子目的是要讓老人住得舒適,問題是,『他』雖然開口邀請老人去住新房子,卻很在意自己有沒有睡到那間唯一的套房,那『他』蓋房子的動機不是為自己渡假舒適,是為了什麼?老人家如不準備搬進去新房子住,何必蓋?這樣,新房子對大家而言,效用何在?……」
房子的事似乎不是件簡單的事。菜園鄰居家的大芒果成熟了,剛好在採收,我們正在聊天時,鄰居摘兩顆請我們吃。吃著新鮮的大芒果,這果肉的色澤和香味,讓我想起長居鄉村的母親。從有新房子卻不進去住事件,讓我記憶起母親的風格。在我很小時後,當有人送我們家大芒果的時候,她會把大芒果藏在廚房那個木製的置物櫃,想要留給在外工作的大姊、二姊她們放假回家時再一起吃,而這樣「留」的結局,往往等她們回家取出時,果肉都已經腐爛,無法食用了。
陸續,我參考電腦中的記錄我的學術感想的檔案「黃曉華日錄」和e-mail,漸漸把往日的學術生活步調找回來,暑假間我接到哲學系博士班註冊繳費通知,也盡量依照「我」之前規劃的路線來選讀,在接軌過去或重新開始的抉擇中奮鬥;奇怪的是,中秋節那天晚上,我又看到那位時常往我窗戶看的年輕軍人。
直到失去記憶力之後一整年,那一天(2012年),十月22日,電鈴響起,一位自稱是我的「研究夥伴」的傅教授,帶來一個影音檔,是「我」在傅老師的研究室,錄給一年後的自己的影音,影像中有研究所的所長在旁邊做證。「我」在影片中說:
我是黃曉華,錄影時間是2011年十月22日,錄這段話是要告訴一年後的自己幾件事。
一、黃曉華妳參加國科會「人腦格式化」實驗研究計畫,所以,妳配合一年的時間失去記憶。因為這一點而造成的不便,國科會提供五十萬元的研究獎金給妳,等一下傅老師會請妳簽收。
二、妳被重物打擊後腦勺的記憶,是本計劃的控制因,傅老師用「桶中大腦」的技術幫妳設定的。所以,妳的後腦勺沒有受到重擊也沒受傷。
三、妳的兒子建勵,這一年他正好在馬祖服役,所以,他被設定為「不存在」的控制因,以測試人類對記錄矛盾的反應,他也支持妳參與這項實驗,不久,他將會退伍回家。
四、妳和妳兒子的詳細資料在「黃曉華記年自身」這套光碟,是妳自己製作交老師保存的。
五、妳已經簽約,在這項實驗一年後的半年內寫出一篇有關這項研究的論文,分別是在時間、記憶、阻斷記憶、恢復記憶、最痛苦記憶之儲存處理與昇華、最幸福記憶的儲存與處理,相關論文大綱已經在「失憶的哲學研究」光碟中。論文寫完通過審核後,妳可以再向傅教授領五萬元獎學金。
ps:做實驗之前妳做很多身體和精神檢查,根據最新科技儀器檢測,妳是少數能自體發射出金桔色β波的人類之一。研究所同仁最新研究報告顯示,經過金桔色β波的轉換,最痛苦記憶可以轉換為最有價值的經驗思考應變的能量,而這種金桔色β波通常在有宗教修持、吃素、願意無償行善……這類人身上才能接收與轉換,這種人數萬人中找不到幾個。預期這個實驗將造福全人類,所以妳很願意配合,對於其他記憶妳都可以不在乎,妳最不願意的是把最愛的兒子設定為「不存在」。妳曾建議把其他人設定為不存在,但,傅教授認為,設定讓實驗者「最痛的控制因」效果最為明顯,更有學術研究效果,而妳也相信自己承受得起任何實驗的情境控制。(影片結束)
看完影片,我正在疑惑如果有五十萬,那我五十萬哪裡去?這時有人開門進來,是一位穿中華民國陸軍制服,背著背包的英挺年輕人,他一進門抱著我說:
「媽,我回來了,這一年來妳的實驗和研究都好嗎?有時我周六、日和中秋節放假回家都不敢進門,只有在妳澆花時才偷看妳一下,就去教會住……。」
看到他,我一句話也說不出來,眼淚一直流、一直流……。
(傅老師則在旁拍照、記錄,因為,這也是論文必須記錄的一部分。)
過了一段一般正常家庭生活,我很想知道我先生是怎樣的人,駭然發現家裡似乎沒有一本他的書,我查了資料,知道他曾出版67本書,於是我問兒子:
「爸爸的書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