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巴顏喀拉山

發布日期:
作者: 胡世朝。
點閱率:1,918

提起「喜馬拉雅山」,可以說沒有人不知道。那裏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但說起「巴顏喀拉山」,卻是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存在,因為「珠穆朗瑪峰」每年都有不少登山隊去嘗試登頂,也時有遭遇雪崩山難身亡事件。
但「巴顏喀拉山」從來沒有人去登頂,也無須登頂,它就像一座幅員廣大的山崗,汽車輕而易舉地越過頂峰。
1957年~1966年,我有緣在青海玉樹理髮,十年內有十次來回經過「巴顏喀拉山」頂峰,每次經過我總覺得她像似慈祥的母親,平安地讓我從它身旁過去。
「巴顏喀拉山」的北麓「野牛溝」和南麓「清水河」海拔都在4000公尺以上,而它的頂峰海拔也只有5266公尺,但從「野牛溝」到「清水河」五十年代「解放牌」卡車要開六個多小時,六個多小時爬不到1000公尺的高度,可見它的頂峰是多麼的平坦,就像走過一座普通的山崗。
但是孕育幾千年炎黃子孫,至今已有十多億人口的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的發源地卻在它的北麓和南麓,就連雲南的瀾滄江流到泰國、越南稱為「湄公河」的發源地也在玉樹南邊,同「巴顏喀拉山」也有關連,因此,玉樹在大陸被稱為「三江源頭」。
1957年~1966年在大陸是運動劫難最多、最重的年代。1960年至1962年因殘酷的運動,造成浩劫,中共稱謂三年自然災害,處處有人餓死,已是司空見慣。但居住在「巴顏喀拉山」南麓玉樹藏族自治州的人們靠著「巴顏喀拉山」山上的資源平安度過這次劫難。
在山上生活著很多的野生動物,如:成群的野馬,可輕易看到,還有野鹿、麝香、野兔、雉雞等等,牠們馴善、膽小,看到人很快逃走,也因為飢餓,把野馬等動物都獵來食用。
除了不少的野生動物外,山上草原雨後處處長出很多雪白的菇和地皮菜(形如黑木耳),你有多少力氣,就可以採到多少,因為遍地都是。
雪山溶化的水,長年累月流向低窪處,成為面積很大的淡水湖泊,有一個叫「阿尼海」的湖泊,我們玉樹州就有一百多人在那裡搭帳蓬捕魚,「阿尼海」很大,據說騎馬繞一圈要一天時間,而魚產量極為豐富,在饑荒年代裡起關鍵作用。
「巴顏喀拉山」遼闊的草原,雖經年嚴寒,草都呈現黃色,但藏胞養的牛群、羊群啃著黃色的草根也能養得肥肥的。草原還生長一種蕨,藏胞叫人蔘果,煮起來很好吃,澱粉含量很高。
青海全省面積有72萬平方公里,玉樹州就佔了三分之一多,玉樹州面積大,氣候也截然不同,有一次國曆五月中旬,我經過「巴顏喀拉山」,大雪紛飛,而到了「通天河」已有春天的氣息,到了「玉樹」原野綠意盎然,那時玉樹南邊的「喀山」接近四川甘孜地區,卻已是炎夏了,蚊子很多,那裏還有原始森林呢!
當時我寫了一首打油詩:
「巴山」風雪似隆冬,
「通天河」畔春意濃,
「玉樹」已是遍野綠,
「喀山」南下蚊嗡嗡。
「巴顏喀拉山」你似慈祥的母親,雖已過了半個多世紀,我仍然非常懷念你!
(稿費轉贈金門縣大同之家)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