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大徑村變為小徑村的緣由與典故

發布日期:
作者: 野夫。
點閱率:3,117

 筆者曾有好幾次要從金城往山外去,搭乘金門公車行駛中央公路時,中途都會經過一個叫「小徑」村莊。很多旅外金門的鄉親或大學生,特別是過年返鄉的,就會到處去看看,但是卻都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了不起就拍照了事,因此又有誰會想到說古龍頭變成「古寧頭」,且還分成南山、北山和林厝呢?還有「官裡」到底是出了什麼做官人家?甚至既然有「小徑」,也應該有個「大徑」才對。至於本人對小徑的瞭解或印象也都只停留在三個景點外加一個社會福利機構,那就就是「小徑特約茶室」、「邱良功墓園」和周邊的「蘭湖」和社會福利館。
「小徑」村位處太武山麓,鄰近尚義機場,居金門島之中心,因此不但是重要的軍事據點,更是金門幾條主要交通幹道的匯集處,至於為何不叫大徑,偏叫小徑呢?那就有人專程去請教這些村中的老人,根據老人的說法,其實這個地方在多年前,「小徑」就如同大家所想像的就名為「大徑」,而且它還曾經是金門島上開發較早的村落之一呢!
據說,當時最鼎盛時期,大徑村就有近千戶的人家,範圍從東起魯王墓,往西至中蘭橋,北鄰現今的太武山的國父銅像,可說整個太武山南麓幾乎都是民宅,可以想見其盛況!只是為何隨著歲月的變遷,讓大徑卻變成了小徑呢?這其中必定有其奧妙之處,正等待有緣來解謎。那就有位抽煙的老人緩緩的說道:「這其中的緣由就要從這位清代的名將邱良功的風水之說談起!」老人一邊打著火,並滿臉盡是自負的榮耀的說道:「大徑村起初是由劉、蘇、王、許等各姓氏族前來開墾的,因而有所謂的「蘇厝宅、王厝田」之說,但如今毗鄰的瓊林村「王厝田」仍在,至於「蘇厝宅」呢?這在過去,可是個大村莊,名為大徑村,昔日人丁旺盛,有幾千「口灶」人家,否則,它怎能稱為大徑呢?」
老人持續接著說道:「邱良功大人出生在小徑,他與古寧頭人李光顯是姨表兄弟的親戚關係,過世後也埋葬在小徑裡,因他是授封『三等男爵』之大官,所以墓園的規模宏大,氣勢雄偉。邱大人的墓園坐向是坐北朝南,正前方有一座四柱山間兩層樓的石造墓坊,橫額上並刻有這位邱大人一生的事蹟。」說完這句話時,老人嘴裡就稍為吐個煙圈微笑的說道;「此墓坊後左右兩旁各有一座石碑亭,裡面安置有嘉慶皇帝御置的神道碑,雕有櫃檯腳的方砆座。墓道兩側分別列有文武翁仲、石馬、石虎和石羊。甚至連村子裡的孩子們都常把雕像成是自己的遊樂場,在上頭爬上爬下的呢!」
聽了上述老人在口述這段歷史的過程內容,或許大家跟我一樣心中有個疑惑要問,認為說:「這樣很好啊,那既然如此又怎麼跟大徑變小徑扯上關係呢?
難道會是風水不好嗎?」於是這位老人若有所思的說道:「但是,因為呀自從邱大人墓園在小徑落成後,就發生問題了,例如五穀欠收、人畜不安和年年饑荒問題。造成村民死的死,能外遷的都外遷。據說就是墓前的石馬、石羊偷吃莊稼,才會五穀欠收:石虎會危害人畜,才會人畜不安。因此,使得大徑村民們紛紛遠走他鄉結伴「落番」去南洋討生活了,當然也有人從陳坑(今成功)搖櫓出海去澎湖,所以留下來的房舍變成無人管理經營,久而久之就被蔓草給掩蓋了,村落範圍越來越小,而後大徑村就是這樣便成了小徑!」因此老人對於大徑那段曾有過的風華歲月,仍然存有婉惜和感嘆。
現今的「小徑」村在民國三十八年國軍退守金門前線之際,因為軍事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當時建置有國軍的陸軍野戰師部,並設有野戰戲院及特約茶室(俗稱的軍中樂園或八三一)。又由於阿兵哥洽公、休憩之需求,小徑衍生,並發展為商店街的形態。因為充滿商機,所以遷到小徑做生意的店家愈來愈多,小徑頓時又熱鬧繁華起來。接著老人隨口又繼續的說道:「可惜,好景不常了,後來因為師部裁撤及國軍精實案的執行,使得阿兵哥越來越少,生意人紛紛拉下鐵門關門不做,現今的小徑商街,比起全盛時期的繁華程度,顯然是不可同日而語的說。反倒是邱良功古墓被列為縣定古蹟,每天載著觀光客前來憑弔的遊覽車,多少還替小徑帶來些生氣!」老人講完之後熄了手上的香煙,他撢了撢衣服上的背著手落寞的走了。
然而,大徑沒落成小徑,倒底是因為邱大人的風水不好,還是其他人為因素造成的呢?恐怕是個解不開的謎題或答案!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