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夢
兒子在臉書上貼了一則訊息:年輕的時候,沒什麼能力,卻作全世界的夢;老了的時候,有所有能力,卻不敢作任何夢。
熟悉兒子的朋友們都知道,他從小就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夢想,尤其大學四年期間,利用課餘之暇投入築夢之旅,在學校附近的咖啡店打工,學習如何經營一家典雅而精緻的工作坊。
沒錯,他的夢想就是希望藉由咖啡工作坊進行築夢之旅,所以退伍之後利用鄉下老宅的磚瓦老厝,依照自己心目中的格局與布置,將孩提時期住過的房子整理而成立「老樹咖啡」工作坊,開始和朋友分享品嘗咖啡的悠閒時光。
「原來有很多同好都有這樣的想法,利用樸拙而簡單的老房子,經過稍微整理和布置之後,就可以成為一處充滿鄉村風味的休閒場所,所以只要細心觀察的話,台灣到處都有類似的店家,提供了不同的餐飲服務和簡單的輕食選項呢!」兒子和朋友們分享成立咖啡工作坊的心情。
對於類似簡樸工作坊的經營風格,我們不禁想到國內許多景點,同樣也有業者投入民宿經營的趨勢,其所凸顯出來的特色,大都標榜天然、簡單、淳樸和平價的內涵,和大都會或風景區的星級飯店作為區隔,藉以吸引不同層次的消費群,結果卻因此而開啟了不同範疇的市場選項,而且頗有來勢洶洶的架勢,真是令人有一種返璞歸真而且蠻新奇的感覺。
回過頭來談到兒子分享的那一則訊息,也許那是他頗有感觸的心情抒發之體驗,因為每一個人在年輕的時候,通常都會有一些想要追求的夢想,於是藉由不斷努力的過程,希望每一個夢想都會實現;雖然在這些築夢的內涵中,不見得每一項都能夠完全達成願望,但是畢竟曾經盡力往這一個方向邁進而努力,所以能夠品嘗其中酸甜苦辣不同的滋味,那麼也就可以心滿意足而毫無遺憾了。
在人類文明的進程當中,我們可以很強烈感受到「人們因為夢想而偉大」的足跡,所以經由不斷嘗試錯誤的過程,造就了許多物質與精神層次的蛻變,才把茹毛飲血的原始社會型態,帶到目前這種結構與文明的境界。
我們當然得要肯定這種演化,都是源於人類願意築夢的冒險精神,所以才會經由時空多樣化之演變而進步,以致於進入了比較適合人類生存的情境當中;雖然人類也許會懷疑文明的足跡,著實嚴重破壞了大自然的演化能力,所以遭致不同聲音的反省、責難與批評,但是夢想把人類不斷帶到一個嶄新層次的現象,卻是一種不可否認的事實。
因此人類喜歡藉由築夢之旅,來達到進入理想境界的心情,其實應該是物種進化的特質之一,所以不僅是人類有這樣的特色,或許還有其它生物也具有此種內涵,只是還未經由科學層次之印證,因此沒有比較有系統的資訊傳遞下來而已。
提到夢想的層次議題,有一位旅遊作家曾經說:我不僅是蒐集旅遊心情或是經驗而已,其實我真的比較喜歡蒐集夢想呢!
他所提及夢想的內容包括甚廣,其中最為基本的精神,就是呼應人們所說「讀萬卷書不如行百里路」的意涵,因此在他的許多旅遊行程當中,不只是到此一遊或是集滿一籮筐的相片、影片和記憶而已,反而每到一個陌生的地方,總是嘗試用一種比較細膩的心思,來感受當地風俗民情與人文鼻息互動的頻率,並且融入了歷史典故和自己精心體會的感觸,就好像咀嚼一首盪氣迴腸的樂府那樣,盡情吸吮此種宛如夢境一般的樂趣,然後蒐集在純屬於自我的夢想國度裡,以致於完全化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了。
當然在許多構築夢想的過程當中,基於一些主客觀因素的影響有時候並不能盡如人願,因此無法達到原來所設定的境界;也有些夢想經過證實之後發現並不切實際,所以導致築夢之人心灰意懶,就會成為一種比較負面的情緒;甚至有些想法是不被允許的範圍,而且對於他人會造成傷害的結果,當然這樣的夢想就不應該存在和實現了。
然而從兒子所提到的築夢心情,也許會受到年紀逐漸老化而變質,所以才會有年輕時候與年老之際不同的心態發生;至於作家蒐集夢想的旅遊心情,雖然和歲月的流逝與更迭也有些關連,但是其中最大影響之因素,也許就是自我心境調適的差異性,才會導致其最後之結果迥然不同了。
因此倘若離開目前的心境來思考這樣的情愫,也許就比較能夠互相體會其中之道理,進而用另外一種心情來看待和處理,相信這是人們在築夢過程當中,必須要有心理準備的重要課題了。
親愛的朋友,不知道您是否也曾經擁有過自己的夢想呢?假如答案是肯定的話,希望大家都能夠達成預定的理想願望;如果未曾有過具體的夢想,那麼其實也不用太過於客氣,即使到了年紀很大的時候,我們依然還可以編織一個小小的夢想,然後用僅存那些不太多的時光與歲月,慢慢而且愉快品嘗築夢之旅的樂趣,或許也是人生一種蠻幸福的經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