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參加國慶閱兵的日子
後學前些日子看到612那些己經退休許多年的老兵,為了愛國心的驅駛,自費整裝集合於首都(台北)踢正步的過程(他們都己是年過了五十,精神抖擻、英姿不減當年),畫面由促進會會員賴來,有感而發使後學想起30幾年前,我們地區也曾連續多年由男女自衛隊員所組之閱兵隊伍,參與首都(台北)總統府前的十月十日國慶閱兵活動。
記得民國61年及62年僅由各鄉鎮派少數男女自衛隊員代表遊行(62年金門縣府曾派周、洪、蘇、陳四大美女參加,手持國旗的畫面真美,該照還成為當年金門季刊的封面,非常美麗。40多年了,該畫面總存後學腦海裡);到了民國63年的九三軍人節,地區光是女自衛隊員就四百多人參加操槍表演,場面非常壯觀,贏得全場中外來賓、僑胞熱烈掌聲,自始我金門閱兵隊伍揚名中外。
64年雙十國慶,地區組男、女各乙中隊參加校閱,該年的女中隊長是陳美金女士,因為那年我沒得參與,又因年久,記不起男中隊長是否呂贊生大哥。65年女中隊長是當時任職於育幼院的蔡玉品女士,是我的好朋友,已失聯多年,令人懷念。66年至72年的女中隊長是現在仍任職於縣府民政處的鄭雪明女士,她參與是項慶典活動應該有十年以上,真是非常佩服她,一直做到該項活動的副大隊長,功勞苦勞不少呀,我輩應向她致敬,73年的中隊長是洪燕玉理事長,後學參訓的七年裡,記得男中隊長有呂贊生大哥、許燕欽大哥(己往生,令人懷念)、蔡福祿大哥等,老了記不太清楚。
民國61年至67年二月前後學都任職莒光樓,擔任一樓的地圖綜合簡報,因蒞金參訪來賓多(尤其每年的十月國慶前後來金參訪之中、外來賓非常多,故均無暇參與這項令人羡慕的活動,直至67年3月歸建縣府文教科,是年的七月中旬因送呈公文之時,好奇看到服務台前一堆同仁在丈量身高,向前觀看時被當時的行政室林以植主任叫住:林家小妹過來量一下身高,就這一量自始後學連續參加了七年的國慶閱兵。第一年按後學在中隊為輔導員、第二年是輔導長、第三至第七年都是中隊的副中隊長(哈哈……,後學身高不夠,無法當中隊長),參加其間的甘苦談,事隔多年很少會有人去回想過往、探知及體會,藉老兵的踢正步之引發,將我們以往參加國慶閱兵受訓過程遂一提出細述。
後學自67年至73年止共參加七年的國慶閱兵當中(雖身為公職人員,但每年都會接到是項活動徵召公文),而每年都是八月二十三日上午報到:由自衛總隊派卡車到各鄉鎮將徵選合格男、女隊員載到金門第三士校報到,是日上午報到完畢後,所有隊員集合,(由士校派中校主任教官1人、上尉連長2人、中少尉排長6人、教育班長20人、共29人分別負責男、女中隊員訓練出操課程)。隊員集合後,先按個子高矮秩序一字排開,14人一班,排在班首者就是該班班長(平時負責該班秩序等班務),每班有個教育班長負責帶領出操,三、四班一個區隊(學員每區隊自選一區隊長,負責該區隊隊務、平日口號及值星、安全軍官輪值等任務,隊員們每個夜晚亦要輪流站衛兵,還和正規軍一樣,每天晚都有不同的口令),三區一中隊10班。
我們參加國慶閱兵名稱是「金馬自衛隊」,所以馬祖自衛隊員亦會派一班來配合,那金門的隊員就可以挪出一班當預備班人員(這班人員通常都是各班各種動作較為不準確,且經屢次指點而法改正者,平日照常出操,等部隊到達台北,部隊出操時或是預演時作為留守隊部或公差,他們雖然沒上場,但勤務工作亦相當辛苦,地區每年組這個國慶閱兵隊伍,男、女隊員、教官、行政工作人員大約在350人左右,這個隊伍在當年軍管時期來說相當大的活動,也是地區民間每年一項重要的軍事行動,在金門史上應有相當的定位,其價值應該保存成地區一筆重要事蹟,接著訴說隊員受訓的整個過程。
報到的第二天所有隊員便開始接受訓練,每天早上六點起床、接著個人盥洗時間、六點半集合晨操或晨跑(晨跑是小太湖一周),七點吃早餐,七點半開始著裝出操,第一週的訓練主題:著重在單兵基礎訓練,每班班兵都由教育班長帶開,班與班的距離10公尺左右,兵與兵的距離一大步,訓練其單兵的各基本動作:如個人之持久站、立正站姿勢、稍息姿勢、向左轉、向右轉、向後轉、持槍、端槍、托槍、上下刺刀等,以上每一動作都是隊員接受是項出操最基本的動作,(此時正值艷夏、在酷熱烈陽下出操,每個人的汗水都是由頭流到腳,衣服都是由乾到濕、由濕到乾,幾乎每天都有人中暑掛病號,隨隊醫生有得忙了),所以這一週要重複的練習,直到熟能生巧為止,這時區隊排長就要輪流巡視所負區四班操情形及指導。而男、女兩隊的中隊長、旗兵、兩位護旗兵均由該隊教育連長負責訓練以上基本動作及帶隊行進間一切口號(在第一週裡除了按所排定課程出操外,也曾利用下課時間輪流所有隊員套量制服、鞋子、並將男、女隊員的頭髮修剪一致),這周六中午用完中餐後放假讓所有隊員回家,周日下午再回士校集合報到清點人數。
第二周出操主題班兵訓練,這一周將部隊集合帶到操場,各班教育班長亦將所負責班兵帶開到上週班上課地點,首先反覆練習上週所教授給隊員的各項基本動作後,再配合以全班練習及班的橫向前進,偶爾也會練習全班小跑步(因為這動作在閱兵完成後,要成聽訓隊形時重要動作,動作力求整齊畫一的去配合其他隊伍才得完成)。
第三週是區隊訓練,三、四班併一個區隊訓練,由各區隊教育排長負責授課,其他每班之教育班長充當助教,立於每班隊員旁隨時指正動作稍差隊員,這一週每天上課亦要先將前兩週所教課程重複練習後,最主要的訓練是整區的行進演練,務必力求行進間班與班距相等,兵與兵間隔一樣,托槍、擺手的定點要到位一致,要求各種動作整齊畫一。
第四週是整個中隊(三區合併訓練),男、女中隊長各別領軍,所有隊員聽中隊長口令,首先複習前三週所各種動作,再由中隊長帶領作行進間重複演練,直致達各項動作整齊畫一後,再配合閱兵音樂作行進間重複演練。
第五週之訓練進入緊鑼密鼓之中隊行進間及通閱兵向右看演練,又因第三士校操場較小,閱兵隊伍行進間演練須較寬長場地作重複演練,所以自衛總隊部只得向金防部洽借用尚義機場作為訓練場地,那時來金的飛機都調在上午,下午就借作訓練場,所以這一週所有隊員每天上午在士校操場演練,中午吃完中餐後稍作午休,下午1點半便用大卡車將所有隊員載到機場,作中隊行進間並配合閱兵音樂操練,其主要作通過閱兵台之向右看、向前看及聽訓隊形(端槍小動作)重複預習演練,通過地區的最高首長在九月底的驗收後,全隊就預備整裝赴台。
在金門受訓期間,所有隊員(包括隊職幹部在內),白天頂著酷熱炎陽出操,晚間要擦拭本身所用的武器、軍歌教唱、當然偶爾也會有電影欣賞,充分過著密集訓練之團體生活(與正歸軍的訓練無異),沒有個人行動,尤其是我們幾個隊職幹部,白天同樣出操,和所有隊員們同樣作息又要兼顧小部分行政工作,夜晚還要多次起身查舖為隊員蓋被,比單純的隊員我們要多加一些心理負擔,若是遇到有白天中暑體力不支者,晚間還要特別加以照顧。
九月底整裝赴台前,地區各界首長在最高長官帶領下歡送我們,記得67年至71年赴台的交通工具是軍艦(其中有五台輪、太武輪等軍艦),67年碰到九級以上季風,船身搖晃十分利害,大部分的隊員暈船不敢起身,亦有暈船嘔吐得很利害隊員,連黃膽都吐出,(有人說後學不暈船是腦子少根筋)當後學巡看時竟有多人向後學說暈船不敢起身。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