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日出日落眷村情

發布日期:
作者: 劉先昌。
點閱率:1,053
字型大小:

一個時代過去了,徒留下追憶,而這些被拆除的景物與散去的住民,再也回不來了--
距今50年前的一天早晨,一輛軍用卡車,停在蘆竹鄉老四號眷村門口的馬路上,村子裡的一位伯伯,敲著小鑼,挨家挨戶的叫著:「學生車來嘍!學生車來嘍!」小學生們揹著大書包,手裡還提著飯盒袋,衝出家門,加快腳步往軍車跑去。一個鋁製的梯子掛在後車門上,押車的伯伯,伸手把一個個娃兒扶上了車,等都上了車,收好梯子,坐在最後靠門的位置,嘴裡用四川腔叨唸著:「要坐好,頭手不准伸出去,抓緊欄杆,不要掉下去了。」車尾吐出了白煙,往空軍基地開去。
經過南營門警衛哨,衛兵揹著步槍照例繞著軍車巡視一遍,走回崗哨,壓下漆著黃黑顏色的竹桿,讓駕駛把車開進去。經過照相技術隊後,靠著飛行跑道旁的馬路直駛,駕駛抬頭看到半空有軍機要降落,馬上把車停下。兩架F-100戰鬥機以帥氣姿勢陸續飄揚下來,滑進了跑道。落地後不久,尾端噴出了阻力傘,讓飛機減速。車上的兒童,興奮的看著免費飛行表演,吱吱喳喳的談論著,在跑道上滑行的飛行員,對揮手的學童也招手回應。
他們上學地方不同於一般小學,而是隸屬於空軍總部,全名叫做:「桃園空軍子弟小學」。學生全是來自桃園空軍眷村的孩童,父執輩都是基地內服勤的軍士官兵,擔任著飛行、航管、機械修護、裝備、照相技術、修補、氣象、駕駛、警衛、高砲、伙食等工作。由於成員多是大陸撤退軍人,以外省成員居絕大多數,其中屬本省籍軍人的多為義務役士兵,年齡還輕尚無養兒育女,所以空小很少有閩南口音的子弟,學校老師倒是閩南、客家、外省籍都有。
由於外省人來台沒有田產,只有指望子弟努力讀書,將來謀個好職業也就是最大目標了。因此這個學校,家長都支持老師嚴管勤教,在當時打罵教育司空見怪,絕沒有因為打了孩童而家長跑來興師問罪的,反倒是如果老師說放棄這個學生,以後不管不教了,家長便會急忙跑來向老師求情。
學生分別來自以空軍基地為中心的南北眷村,基地南邊這片眷舍區坐落於桃園縣蘆竹鄉,基地北邊的眷舍在大園鄉。民國38年甫來台的軍方將這些日本人留下的眷舍編號命名,所以有二號、老四號、新四號、五號、六號、十二號、十九號等名稱,軍士官分屬不同眷舍。
以後配合行政區改制,取消了「號」改為「村」,並且冠上具有復興意味的「建國」二字,於是就成了建國二村、四村、五村、六村……並以村為單位設「自治會」,之後的「凌雲一村」是有鑑於原有老舊眷村不夠住,上級特別撥款興建,算是比較新的房舍,以後行政區域劃分,統稱這個地區為「大華村」。
這一片南區眷村算是封閉型的區域,它的北邊接鄰空軍基地,除了軍方,老百姓被禁止出入。另一頭靠建國六村,有一條類似產業道路往竹圍,接台十五線。所以嚴格說它只有一條由110號公路到大竹後,斜轉機場大門-「光華門」,在大坡腳處再轉往眷村的連接道路。早期大竹有一些退伍老兵以三輪車為業,接駁眷村民眾,而外人若無熟人帶路是很難找到這一片眷村。
老四號眷村,是機械士官及其家屬住的眷舍,離基地南營門最近,因為飛機修護關係著飛機性能及飛行員的生命,常要日夜出勤,所以飛行出身的長官把離基地最近、戶數最少佔地較大的眷舍撥給了修護士官,大約有三十多戶人家,而「空戰出英雄,地勤一半功」也說明了飛行員與機械士們的緊密關係。
50年代,「老四號」還是延襲日本人留下的日式木造宿舍,長長二排房子,成T字型,進口有兩片開闔式大門。也就是冬天或下雨時,可以把兩扇大門關上。進去後一個甬道,左右各住著一戶家庭,每戶約七坪,屬於丁種眷舍。這種房舍非常簡陋,通道及室內陰暗不說,各屋隔間是用木板,隔音效果非常差,天花板因年代久遠及潮濕,多有脫落,露出木條搭架。頂上的瓦片也因颱風吹刮常被掀開,雨勢大時,屋內多會滴水,必須準備容器盛接,屋外風大雨大,屋內滴滴答答,像是老天在演奏交響樂。而晚上睡覺時,老鼠在各家屋樑上竄來竄去像是在開運動會,一家數口,全擠在這個有限空間。屋內最特別的是有一像炕的床舖,離地很高,除了晚上睡覺外,床下也是孩童躲迷藏的好地方,三不五十的還可以從床下撈到一些寶物,或找到久已失蹤的物品。
就在這樣的條件下,每家養兒育女,三五個孩子是常態,八九個娃兒也不稀奇,甚至有幾戶人家,奉了中國傳統「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古訓,連生了幾個女兒仍不作罷,直到第九、第十個終於生出男孩後才停止,而這個母親幾乎由年輕生到中年,看到她時幾乎都是挺著大肚子,還要招呼大小孩子,其中辛苦自不必多說,但當時的生產報國,確也為儲備國力作出了貢獻。民國50幾年,軍方拆除原有陋舍,改建成磚造房子,院子再圍以竹籬,眷戶終於有了較寬敞和堅固的棲身之地。
大華眷村只有一條小小街道,是在眷村外水利會所屬地上加蓋的房舍,應該沒有任何產權,只是當時沒人管理,這片街道也就存在下來。街上都賣些什麼呢?有一兩爿雜貨店、一家小吃店、理髮店、女生燙髮店、裁縫店、冰店、藥店、燒餅油條店……以外省人持業居多。而通往其他六村、二村、凌雲一村的道上,清晨就蹲滿了賣菜的台籍婦女,也有人在各處溝渠捕了魚拿到這裡販售,時間久了,自然形成了早市,後來擴建成大華市場,貨品的供應倒也能滿足這一地區的需求。
老兵們經過了「一年準備、兩年反攻。三年掃盪、五年成功」的政策,沒有成家的很多。時間久了,青年軍人也將步入中年,這時政策鬆綁,於是婚配的人也愈來愈多。本來村子裏只有38年隨丈夫一起來台大陸籍眷屬,由於單身軍人結婚,村子裏開始有了本省籍、客家籍以及原住民軍眷,在原本南腔北調當中,又多了台語、客語及原住民語,至於吃食也不再限於大陸各省風味,本省、客家菜也出現了,使得眷村文化更加多元化。
靠近軍用機場,其景觀及建築自與外地大不相同。首先是近南營門大約數十公尺,有一個高砲陣地。在一處高地上,挖掘出一凹地,以水泥灌澆成型,凹地四週分隔若干區,存放砲彈及裝備之用。水泥基座上置放了一具40高射砲,砲口對空。每天上、下午至少會有兩次操砲練習。班長站在高處下達口令,士兵位於固定位罝,一面動作一面喊著口令,精神抖擻絕不馬虎。這個陣地,從不對眷村孩子設防,所以沒課時或寒暑假,老四號的孩童們都群聚在陣地外,看神氣的班長指揮操砲,一會兒方位多少,一會兒高度又多少的大聲報出,而兩名操砲手分坐高砲左右,轉動著軸承,讓它忽然升高,又忽然左、右轉,看得這些小孩直呼過癮。
砲陣地當然有一些精神標語,像:「意志集中、力量集中」,陣地內一角,也用斗大的字寫的:「瞄準敵機、擊落敵機」等字樣。班部前一只鐵桿高聳,國旗冉冉飄揚在空中。在高砲旁永遠有一槍兵站崗,偶爾也還和這些小毛頭說上幾句話。
日子不會都是這麼平靜無趣,一個暑假中的某一天下午,一群人圍觀在砲陣地旁,好奇的小孩立刻也擠進人群探看。原來是老班長在處罰一個士兵。他犯了什麼錯並不知道,只見他臥倒在地,雙手持槍爬在遍地碎石的地上,來回一次、兩次。眷村的伯伯語帶求情的請班長適可而止,但他不為所動,同為軍人的伯伯就止住不再說話了。但是眷村老大娘們可不管什麼軍令如山、軍紀似鐵的訓令,妳一句我一句的輪番求情,說什麼:「處罰已夠了」、「你看他爬得軍服都破了」、「再罰下去要出人命了」、「班長你就給他一次改過的機會」、「你將來也會有孩子」什麼的……,大約幾十分鐘後,班長下令受罰士兵起立。大夥看著結局滿意,也就一哄而散了。
另外一次,一個週日,村內的一個小孩因為生日,家長特准不用背書。他逛到高砲陣地邊,東轉西轉的隨處玩,居然在鐵絲網旁撿到一包東西,打開一看有好多錢,馬上拿回家裡給當士官長爸爸,他的爸爸連忙帶著孩子及這包錢到班部,當面交回這包錢。而當天上午,連隊長官帶了禮物就來家裡致謝。原來這包錢是該班當月薪餉,被一名鬼迷心竅的士兵偷出藏在圍籬邊,想在休假時帶走,居然就被村裡兒童撿拾到。這名學生在連隊通報學校後,在朝會時得到表揚,而且還領了一面「廉潔可風」的錦旗。
第二個景觀是「機堡」,,機堡是儲放老舊飛機的場所,設施也很簡陋,就是用水泥築一個地基,週圍再用磚塊砌一馬蹄型邊,上面毫無土石覆被,飛機就露天停在上面,所以稱機堡有些名不符實情,應該稱為停機坪較妥。這些飛機多為抗日剿匪時使用的螺旋漿機型,基本上已不符作戰需求,所以這些老舊飛機置放在眷村旁空地,而由南營門往機堡的道路正式名稱為飛機疏散道,大約在民國五十幾年,飛機運走,機堡也廢棄不用了。(上)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