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樂齡的你我──閒情‧詩意
樂齡
55歲以上
樂齡的理想
樂於學習
樂而忘齡
讚歎一聲
天涼好個秋!
高齡的快樂
不在於年歲徒長
在於物質無虞、精神富足
出生於1950年代
戰後嬰兒潮的我們
生活於臺澎金馬
成長於先窮後富
如今
先後從職場退休
成為樂齡班的新生
反省你我
你物質無虞嗎?
你精神富足嗎?
同步走過臺灣的經濟奇蹟
大部分的樂齡生
以Yes來肯定對物質的無虞
「再窮,也不會比小時候窮」
但你精神上富足嗎?
……
千禧年後
臺灣逐步走向高齡少子化
社會快速變遷
高齡的我們
不能、無法自外於社會
如何在變遷的社會裡尋得安身立命處
決定了我們精神上的富足與否?
放過自己
也放過別人
物質上
節儉雖是從小養成的美德
但衣食既無虞後
不要再讓自己陷入於錙銖必較
精神上
完美雖是從小嚴格的訓練
但卸下責任後
不要再讓自己迷失於杞人憂天
圓仔花不知醜
牡丹花醜不知
讓我們
放過彼此、善待彼此
樂齡的心態
放下、寬容、悠閒、獨立……
無所謂最正確的生活模式
只有最適合你的生活模式
放慢腳步
也放鬆心情
我們曾是被教官「快快快」地趕著長大
被老闆「準時確實」地要求完成工作
退休
就是跟「社會競爭力」說Bye bye
不必再如此分秒必爭
不必一定要「第二春」、「第三春」……
忘齡的我們
大可從磨房的驢子
轉型為大樹下的驢子
多以散步的節奏
悠閒地逛逛傳統市場、現代賣場
悠閒地聽聽大自然的鳥語聲
聞聞大地的野花香
放下過去
也放空未來
戲夢人生
一場遊戲一場夢
太認真的過去固然是夢一場
不確知的未來也僅是一場夢
人算不如天算
活在當下
快樂不必總是遠處的大山大水
它也可以是日常生活的行住坐臥
多走醫院
不如多走公園
多走公園
不如多走校園
「長生不老」是可怕的夢想
「健康老化」才是可追的理想
學海無涯,不必有岸
悠游即可
年過半百
你不覺得
「我們的未知遠遠超過我們的已知嗎?」
學習的心讓人年輕
年輕即是美!
少年情懷總是詩
哀樂中年後
縱使眼花髮白
面上有塵、鬢邊有霜
能否
讓我們猶存著一些些生活的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