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京城文化采風

發布日期:
作者: 東瑞。
點閱率:449

11月8日
上午依然分組討論,由於我的宣讀任務昨天下午就完成了,我們就到"講好中國故事、講好華人故事"的組別聽講。這個組別人很多,也許理論性沒那麼強吧!大部分作家都認為小說創作就是講故事,因此聽的人特別多。當然,宣讀只有五到七分鐘,如果論文可以結集成書就好得多了!
下午是總結會,各個小組的彙報人先後上臺彙報自己的組發表論文的情況,最後請著名評論家楊匡漢做大會學術總結。休息一會,開始了閉幕式。由四個環節組成:一是華僑華人的"中山文學獎"揭曉和頒獎,首獎由陳和的長篇小說《甲骨文時代》奪得,獎金三十萬人民幣,非常驚人。宣傳單張上寫著"2016年,適逢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在國務院僑辦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決定將"中山杯"華僑文學獎更名為華僑華人"中山文學獎"。納入國僑辦"文化中國"專案,由中國海外交流協會、中山市、暨南大學及中國世界華文文學學會等單位聯合舉辦,以提升該獎的權威性和影響力。"這個獎始於2009年,已經舉辦過三屆,先後有洛夫、嚴歌苓、李永平、張翎、陳河獲獎。二是第二屆"文化中國。四海文馨"全球華文散文大賽頒獎,19位入圍者中,我的《雙騎結伴攀虎山》獲得優秀獎(十位)。少不了上臺拍照。最令人高興的是二十一歲的印尼華人女生楊麗歡的《橄欖樹--記我與華文的美妙時光》勇奪二等獎(三位),為印尼華文作者逐漸老化的現狀打了一支"興奮劑",注入了新鮮血液。接著是得獎集《夢想照進心靈》舉行首發儀式;中國世界華文文學學會王列耀宣讀《北京宣言》,國務院僑辦副主任譚天星致閉幕詞。
11月9日
9、10號兩天大會安排境外代表在北京和到天津采風。境內的代表今天回去,只剩下學會的少數幾個負責人陪同。加上不去的,人數驟減,剩下五部車而已。但五部扣除不去的,都有一百來人,單是到餐廳午餐,也要把人家的小餐廳擠破。今天在北京範圍參觀,多數是我們上次早就去參觀過的,如故宮、水立方、鳥巢、奧林匹克公園等。在故宮,聽館長介紹故宮開放、修茸和擴大到歷史,就聽了一個多小時,他深入淺出,語句幽默,贏來不少笑聲。接著讓大家參觀幾個重點,如慈甯宮等,大家忙著留影,一時間忙壞了我們的相機和手機。
中午在故宮內的一家餐廳吃午餐,每人一份,由於餐廳太小,對於我們這樣的大軍壓境,實在無法承受,只好分成兩批進餐。
餐罷就參觀水立方,上次我們只能在外面拍照,這一次讓我們進入,先參觀孫中山誕辰150周年紀念展,才參觀內部。我們看到一大列玻璃上刻繪有捐獻建立水立方建築費用的芳名,都來自世界各地的華人華僑。實在非常感人,華僑是革命之母,不也是建設的強大力量嗎?接著參觀水立方內部,很快我們走出來,自由參觀鳥巢和奧林匹克公園。在陰沉沉的、霧霾彌天大天空下,一個巨大的鳥巢在遠方,在此,大家各顯神通,拍了不少照。在奧林匹克公園,銀杏樹飄下的落葉,鋪得滿地,為深秋塗抹了一層厚厚的金黃色彩。南國很難遇到這樣的背景,於是,少不免又拍照了,泰國女作家夢淩為大家拍了不少特寫,她的動作很專業,猶如一個獵人看到了獵物,馬上全神貫注地瞄準。不過,她的瞄準不是一動不動,而是作360度的、圍著獵物的旋轉,很有甫士,拍攝出來的特寫人像較大。
晚餐在亞運村的金鼎軒餐廳進行。一天的采風就這樣結束了。(北京小記之二)

回頁首